分享

王惠芬:聚焦问题,幼儿园让课程审议更接地气(附音频)

 小红与书xh23 2023-04-16 发布于重庆

图片

教育的世界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主播:晓婷 | 点上方小喇叭收听

【教育君语】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聚焦问题,让课程审议更接地气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课程审议的一点设想与实践


摘要:课程审议是一项重要且持续性的教研活动,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起着推进性的作用。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并最终做出恰当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这是课程审议的概念,带着这样的认识,在对课程审议的不断实施与思考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与设想,从形成“课程审议的四步曲”到提出“问题聚焦式课程审议”,试着梳理问题、提炼策略、实施策略,并最终解决实践问题。

关键词:课程审议;聚焦问题;资源

对于课程审议,大家早已非常熟悉。即便在我们这样一个乡镇幼儿园,也早在2004年因加入虞永平教授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实验项目而接触到课程审议,并在园内形成了班级、班际、园级的三级课程审议制度。

在最初的课程审议中,由于对课程理解的片面性,我们在审议时将视线更多聚焦于集体教学活动,老师们花大力气研讨的是:

“开展哪几个主题?”

“具体开展哪几个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的目标怎么定?过程怎么设计?”

“怎样分工准备教学具?”

至于“生活活动该如何组织?”“区域游戏该如何开展?”“户外活动该如何指导?”等等,

这些实际上占据幼儿更多时间、更大版块的课程内容却不够重视。我想,这也许是我们许多幼儿园都曾经历过的事情吧。

当然,这样的课程审议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实效的,可以说很受老师们的欢迎,尤其是青年教师。但很快,随着对课程理解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以后,我们对课程、课程审议有了全新的认识与重视,也在课程审议的方式上形成了新的策略与做法,我们称之为“课程审议四部曲”。

图片

第一部分:
略谈“课程审议四部曲”——是我园课程审议的基本框架

◆第一步,审课程主题内容

主要发生在学期初,需要审议的内容是:规划课程预设与生成的比重确定学期课程预设的主题内容
◆第二步,审课程目标与实施途径
主要发生在学期初以及主题实施前,需要审议的是:
1.梳理,保障课程目标的全面性。
由各年级组长带领组员教师分二步进行。
(1)第一步,检验课程目标是否全面、均衡。由年级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期初预设的一学期所有主题的课程目标进行汇总后,逐条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对接、匹配。如发现有缺失或超载的目标,则做好备注说明。
(2)第二步,对缺失目标、超载目标进行补充与调整。根据不同主题的特征、幼儿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等,将预设主题中缺失或超载的课程目标进行补充与调整。缺失目标通常也是班本主题生成的重要依据之一。

2.分解,实现课程目标的适宜性

审议时,参加人员将主题目标分解成若干条后,分别对接大家认为最适宜实现目标的课程实施环节,如:日常生活、户外游戏、区域活动等等,做到确保每一条课程目标都有具体实现的课程实施途径。在“保底”之下,再对课程目标进一步作解读,寻找更多能够实现目标的课程实施途径。通过这一步的审议,既能够实现课程目标落实的适宜性,也打开了教师对课程认识的视野,将关注点不再仅仅聚焦于集体教学活动之上。
3.细化,寻找课程目标的具体途径。

通过审议,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途径(即实施环节)进行了对接,已经基本保证了所有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落实。之后,审议组要做的是进一步的拓展细化,从每一条目标、每一个实施环节上做进一步研究,拟定具体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可以利用或开发的课程资源、课程环境的规划等细节问题。通过细化审议,课程目标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保障。
◆第三步,审主题过程。主要发生在班级实施的过程中。
◆第四步,审主题反思。主题活动结束之后,年级组会在周审议时以分享交流的方式请各班呈现各自主题实施过程中的轨迹。
我们通常会以:故事分享、PPT演示、问题纸条等形式进行。
图片

第二部分:
问题聚焦式课程审议的设想与实践——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下主题“我们在春天里”为例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并最终做出恰当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这是课程审议的概念,带着这样的认识,在对课程审议的不断实施与思考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与设想。
问题诊断:
在多年课程审议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审议中“量有余而质不高”的问题。怎么说呢?按照“四部曲”的框架,每个学期都开展了多次课程审议,审议中,大家更多的是在陈述或倾听自己与他人的想法、做法,说完了、听完了,审议也结束了,留下一份或一套课程审议的表格,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我们审议过了。
在这种逐渐变得模式化的审议中,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课程审议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指“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那么,我们审议中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反复讨论又在哪里呢?

形成策略:
我们并不认为是“四部曲”本身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审议仍旧是在“四部曲”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的。改变的只是我们在每个主题审议前尝试抛出问题,让教师带着问题去审议。因此“聚焦问题式”课程审议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

审议时可以聚焦哪些问题呢?

目前我们想到的有:主题内容、资源、空间以及持续的时间。下面就以我们《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下学期主题“我们在春天里”为例具体谈一谈我们是如何进行“聚焦问题式”的课程审议的。

◆首先,聚焦问题。

在主题前审议时,大家一致认为:春天,万物复苏,桃红柳绿,小蝌蚪在河里游着,各种动植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孩子们可以在春天的花园里、种植地里、田野里寻找春天的颜色和声音,感受春天的气息,因此,我们将审议的聚焦点放在了“资源”上。
图片
◆接着,围绕问题,开展班际、班级间课程审议。

一审,我们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这是一次审议内容为“主题资源”,审议议题是“园内资源和园外资源”的班际审议活动,由年级组长召集,发生在主题实施之前。
在审议中,老师们主要陈述了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在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我园的户外环境改造使得园内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因此,无需出门,便能得到有用的各种资源;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园内资源固然丰富,也能达成课程目标,但园外农村的田野、公园的小河,才是真正的大自然,有着春天更多的信息。
在这次审议中,大家主要的分歧是:幼儿园内的资源已经很丰富了,可以足够支撑主题的开展,是否有必要让幼儿走出园外?
审议中,大家形成了本议题的最终见解: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对园内不足的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进行拓展和丰富。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审议后续我们还做了重要的一件事,我们从“有什么”、“怎么用”和“为什么用”三方面进行思考,让资源的利用更聚焦课程目标。

二审,我们的班级课程资源架可以收集些什么?

班级课程资源架是我们幼儿园在三级课程资源库建设中形成的一种围绕主题资源收集的方式。在年级组审议之后,各班围绕“资源”开展了一次班级审议。这次审议的议题是“课程资源架的收集内容”,班级的老师、幼儿是审议的主体,有些班级的保育员和部分家长也参与了进来。
在审议中,教师确定了各班资源收集的类别及收集途径与方式,更重要的是她们不只是停留在收集什么上,而是通过与课程目标的对接,进一步思考了收集的价值。在整理时,年级组将各班资源架收集类别进行了梳理汇总,为下一轮的课程审议与实施留下宝贵资源。
图片

三审,围绕一次具体活动的开展。

在主题活动中有一个“远足”的活动,“去不去?”成为这一次班际审议的议题。在审议中,老师们陈述了三种观点:
一种是赞成,并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提出肯定意见;
第二种是觉得远足好是好,但安全怎么办;
第三种是反对,觉得远足活动弊大于利,幼儿园其他活动完成能够替代。
最终,大家围绕审议中主题的分歧:远足活动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研讨,形成了最终的见解:
一方面与扫墓活动结合,使活动价值更大化
另一方面通过邀请家长志愿者、联系交警大队以及加强对幼儿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培训等保障大家最担心的安全问题,以此完美解决了关于远足去不去和怎样去的问题。
在开展课程审议时我们也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除了技术层面的,其实更现实的问题是没有时间去审议。为了让有限的时间用得更有效,除了保留必要的一些审议记录之外,很多时候我们允许大家“只审不记”“只记重点”。并且在尝试了“聚焦问题式审议”之后,我们更是允许大家把之前已经经过几轮审议实施的那些部分略过就好,我们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留在陪伴孩子成长方面。
幼儿园课程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课程审议永远走在为实现让幼儿园的课程回归生活原貌、回归教育本身、回归儿童本真这一终极目的的道路上。(王惠芬: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