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精气?人体内的精气究竟是什么物质?人体的精气是怎么生成的,精气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咸鱼片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地球的外部被一层厚度约为1000千米以上的空气包围着,我们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就是包裹着地球的空气,按照古代哲学的说法,这个大气层就是天,地球是地。

所以古人说”地状如卵黄,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意思是说宇宙结构分为天内和天外两个部分,”状如卵“即地球是个球形;”浑天“即大气层,天包地外,大气层包裹着地球。从我们人的角度来看,脚下是地,头上是天。
从宇宙观上讲,气是天地生成的本原物质。元气通过自身运动,产生阴阳二气,阳气轻清而散,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而降,故沉凝为地。天地既生,天阳下降,地阴上升,由此”上下相召,升降相应“而万物化生。古人认为,生命的起源是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阳(阳)和地球(阴),特别是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这两种物质为一切一切生命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
老子在《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认为构成世界的原初物质是形而上者的“道”。后人将这种原初物质称之为“气”。
《黄帝内经》受这些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大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在古人的思维里,天地阴阳二气聚合运动支宰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天地间任何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均是天地二气交感而成,并且天地二气一直滋养着天地间所有的生物,而人作为万物的一种,一切行为自然也受到了阴阳变动的支配。
于人而言,人作为生命体,自然也是“天地之气”的产物,是以气为最基本物质聚合而形成的。所以《黄帝内经》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感天地之气而生,人这个身体,是天地阴阳二气运动的产物,是天地阴阳二气结合的一种状态。《淮南子·精神》说:人生命的形成是由“惘象无形”中先生出阴阳的混成物,再由这混成物肇生天地,判分阴阳、刚柔,而后下生万物。换言之,万物是天地阴阳之气所生,而且“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人是天地阴阳之气中品质较精(纯)者所化生,是天地自然进化的最高级的产物。
正是因为人是由宇宙天地间最高级的物质精气凝聚而成的,所以人也就能够集天地自然最美好的品德于一身而与天地万物有本质的区别,正如周敦颐《太极图说》中所说:“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故《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精气是天地阴阳二气结合的产物

天地二气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运动。当天的阳气下降,遇到地的阴气,二者就会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起来的状态就是“精气”。如《鬼谷子》曰:”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捭是拨动,阖是闭藏。捭阖,即开阖,纵横家游说之术,指分化和拉拢。《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我们都知道,道即气,气是世界的本原,第一因。这句话的意思是阴阳二气,都是由道(气)产生的,并由道(气)所推动的,正是因为道(气)不断的运动,运化、气化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出和气,和气化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化生出天地精气,天地精气化生万类活物,是谓生命......"。
道(气)这就像是一个程序员,用代码写出程序一样,程序是一张巨大的互联网,它纵横交错,密密麻麻,无所不容,无所不包;它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包罗万象、涵盖一切,但道仍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跟写程序一样,从无而来,至无而终......不断运化,产生万物。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地万物是道写程序码出来的,道先写出天气阴阳二气这个程序,天地阴阳二气交感在一起生成精气这个程序,精气这个程序不断推进、衍生、分化出天地万物,万物有了气机造化,生命才往前推进,才得以生生不息,而那造化的自然规则就是道这个程序。人类也一样,人类的产生,正是道这个程序往前推进出来的。那究竟什么是道?什么是阴阳二气呢?

古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道是气的运动变化过程,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聚散运动是气本身固有的性质,气的运动变化难以测度故称之为“神”。气涵阴阳,气的运动变化实即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阴阳交感当然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理”。
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程序员推进程序建设的方式、方法。
总之,道和理为世界的本原,它们不断推进、分化产生万物。

阳气

《素问·生气同天论》中记载:“阳气,天气也;阴气,地气也”。
古人认为,天气为阳气,阳气在自然界主要指温热之气,阳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大气然的阳光、风雨雷电、甚至宇宙的微波辐射,都属于“阳气“的范畴。
在大自然中,太阳被称为阳气,阳气本身具有能量,可是无法存留,始终在运动之中;

阴气

古人认为,地气为阴气,阴气在自然界主要指寒凉之气,与阳气相对的那股能量,被称之为阴气。地球磁场,以及从地面散发出来的所有气息,都属于”阴气“的范畴。
在大自然中,地球被称为阴气,阴气本身是一种肃杀之气,不具备能量,但是可以贮存能量。
从本质上来讲,阳气是一种正能量,阴气是一种负能量。有道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地运动,想化生万物,还必须让天地(阴阳)二气交感和合,和谐共处。如《周易·彖传》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的意思是交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阴柔往上而阳刚向下,山泽二气交感互应,结合在一起。交感之时稳重自制而又欢欣喜悦,男子以谦下之礼追求女子,所以“亨通,利于守持正固,娶妻可获吉祥。”天地相互交感流通,万物才得以化育生成,圣人感化人心,天下才会和平昌顺。
《周易·彖传》的交感,首先是刚柔二气之感,继而是天气之感、男女之感以及圣人质感。观察这种交感现象,就可以看出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各异,但是在本质上,都是刚柔两气交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曾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可见阴阳二气的交感合和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如《周易·系辞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外物化生”。在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云、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出万物。如《吕氏春秋·尽数》中说:“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夐明”。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才能相互作用,交感合和,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之气。也就是俗话讲的位于上面的往下降,位于下面的往上升,上下才能交感融合。
中医讲:阴成形,阳化气。阳气本身具有能量,可是总在散发,无法留存;阴气本身没有能量,但总是在积聚,因此阴气可以储存能量。在这里,天气阴阳二气交感融合,阴中涵阳,阴气吸纳阳气之后,自身就充有能量了,阳气被阴气吸纳后也不在动荡了,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释放。这就是所谓的精气。如《吕氏春秋·尽数》中说:“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夐明。”
这就好比自然界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就是阴气吸取阳气后气化,成为蒸气热量才有能量,能量慢慢释放,可以被万物所用了。而精气就类似于充电池这样的状态,要不断充电,这样,电能就可以不断释放产生能量为我们所利用。人体也正式因为有了精气(能量)才能有精力、精神,才能表现各种生命特征。那么人体内的精气究竟是什么物质呢?精气在人体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体的精气是什么?
古人认为,在人体的内部充满”精气“。
人,生活在天之下,地之上,由天气阴阳二气交感聚合而形成,如《庄子·知北游》:“阴阳之气,凝而为人;年终寿尽,死还为气”。人生天地之间,必须要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滋养才能生存。《素问·宝命全形论》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古人认为气或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活力物质,人有气(精气)则生,无气(精气)则死,“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管子·枢言》中也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死以其气也”。这些论述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或医学家对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古人所说的气或精气这种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质呢?
注意一下,这里的天地阴阳已经是后天阴阳了,不然到后面讲后天阴阳的时候容易理解出偏。这个后天阴阳,就是水火。中医常说,人身以水火立极,水为阴,火为阳;这就是后天阴阳。
先天阴阳是乾坤,这个看过《易经》的朋友都知道。先天阴阳是”清气上升,积阳为天',这是乾卦;“浊气下降,积阴为地”,这是坤卦。
先天的阴阳是乾坤,乾,指纯阳;坤,指纯阴。《易经·系辞》里讲,天代表阳,地代表阴,奇数是阳数,偶数是阴数;河图数里也说,阳数七,阴数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阴阳二者是相辅相成,相抱相互生成的。生数为天地万物始生之数,成数乃天地万物成就、终止之数。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先天阴阳并不稳定,而是一直处于在动荡之中,这个动荡是因为先天阴阳只有生数而没有成数,“则阳无匹阴偶”,意思是说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由气化而生成的阴阳二气是不稳定的。所以,必须要有阴阳相交感,融合。
乾坤相交后,天上也就有了阴气,地下也就有了阳气,此时的天地二气已经不是纯阴纯阳了,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是后天阴阳了,于是就有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之说。在这里,阴阳相互交感,水火就能够由气而化成具体的、固定的、看不到摸不着的、形而下的极其细微的精微物质——精气。
那么,在人体上呢,水火就是肾和心,心五行属火,心就是火;肾五行属水,肾就是水。心就是人体的天,水就是人体的地。如此理解就可以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在中医学里,水和火最能代表阴阳的特性。因此《伤寒论》中有关于太阳病的记载:“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就以水的成数六来代表阴数,火的成数七来代表阳数。这就是“阳数七,阴数六”的原意。
在后面,我们讲的一些东西会涉及到先天阴阳,先天阴阳,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古代哲学精气学的一些原理,这是因为中医学有关人体精气的概念,受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影响。想要深入了解中医学里面的精气,必须先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中精气的含义。如果没有弄明白精气学中的精气,那中医学上的精气基本上属于盲人摸象、瞎揣测。

咸鱼片:中医学里的精指的是什么?精是由什么构成的?精在人体主要有哪些作用?0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咸鱼片:什么是气?中医里面的”气“究竟是什么?气的概念及作用4 赞同 · 1 评论文章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关于人的生命来源的认识,自古约有两种:
古代哲学的生命说,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是由天地精气生成。如《素问·宝命全行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类与宇宙中的其他物种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所以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由宇宙本原之气中的精粹部分,也就是“精气”来化生。如《淮南子·经审训》:“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宇宙天地之中的精气一旦凝聚为人而成为人体生命物质之精气,那么,这种构成人体生命物质的精气就能够作为一种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将这种生命物质的活力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如《庄子·外篇·知北游》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意思是说,天地赋予了人的形体,降生人世并非你所据有,这是天地给予的和顺之气凝聚而成;性命也不是你所据有,这也是天地把和顺之气凝聚于你;即使是你的子孙也不是你所据有的,而是天地所给予你的蜕变之形。所以,行走不知去哪里,居处不知持守什么,饮食不知什么滋味。行走、居处和饮食都不过是天地之间气的运动而已,又怎么可以获得并保有呢!
我这里提醒大家,以上说法仅是古代哲学精气学(先天阴阳)的观点,并不是中医学家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是由父母生殖之精结合而成,父母的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生命本原的物质。例如,《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先天”作为时间概念的直接理解是“出生之前”。“本”者,本源,根本之意,故此“先天之本”应解释为“人身在出生之前的根本”。是所谓“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形成生命的原始物质,与生俱来,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功能,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那么,精气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生成的呢?

精气是如何生成的

精气是指摄入食物形成的体液质在人体运输,消耗过程中,由体液质的精密挥发性部分与吸入的氧气结合形成的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吸”进来的是天之阳气,“吃”进来的是地之阴气,天气和地气这二者交感进入人体,结合起来就是人体的精气。
即人吃进去的饮食水谷,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和脾的运化吸收,成为精微物质,然后通过脾主升的功能布输到上焦,与肺吸纳进来的“天之阳气”结合,就形成了人体的精气。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此处气和味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味,这里的气指无形的气,即清气;味指的是五味(酸、甘、苦、咸、辛),这属于地气,意思是说,阳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人体,地气通过进食进入人体。
人活着,需要采纳能量,这个能量一部分来源于天(清气),一部分来源于地(饮食五味),人不呼吸就会死掉,不让吃东西人也会出问题,故天地二气缺一不可。
那么在人体中,阴阳二气通过脏腑的运化推动作用,结合起来,就生成精气。
这些”精气“除了日常供给身体利用之外,多余的精气就会收藏到肾中,所以《内经》中说:”肾者主水,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肾就是人体精气的大仓库。

精气对人体的作用

古人常说,精气就是百姓,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影响人的思想和智慧

古人认为,阴阳之气中最“纯粹”的部分为“精气”,它是构成“万物之灵”——人的本原,因为它“得其气之精者为最全”,有了生命才有了人的思想和智慧,因而也由此产生出人们的道德伦理等社会意识。如宋尹学派的“精气”论就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通)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荀子·王制》中也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与此同时,精气内充,使生命有了的灵趣。如《管子》:“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肾藏精,肾是人体精气的大仓库

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表现在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摄取来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具有滋养脏腑的功能,又称为“脏腑之精”。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先天之精”的存在及其产生的激发、推动作用,为“后天之精”的摄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后天之精”又不断地充养“先天之精”,使之经常保持充盛而不枯竭,保持长久的活力。
  • 主生长、发育

肾藏之精可化生肾气,而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黄帝内经》认为,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就逐渐充盛,出现齿更发长的生理变化;到了青春期,肾的精气进一步充盛,身体迅速发育,天癸至,具备生殖力,表现为女子月经来潮,男子精气排泄。天癸是指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所出现的促进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进入中年,肾的精气逐渐衰减,形体开始衰老,表现为发堕齿槁等;到了老年,肾的精气进一步衰减,形体衰老,天癸枯竭,女子出现绝经,男子可停止排精,不仅失去了生殖力,而且发鬓斑白,耳聋目花,形体皆极。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均是肾中精气由弱到强,由盛转衰直到消亡的过程。
  • 主生殖

一个新生命的孕育是由其父母分别提供精子和卵子,二者相结合形成胚胎。张景岳云:“凡阴阳合乃形成,无不先从精始。”人身成形之前这个精藏于肾气,成形之后,这个精是藏在有形的肾中,是为先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赖肾气以化,精化为气,气聚成形,依赖母亲的气血来滋养,于是乎形成为胎婴。先天之精藏于肾。先天之精既成,则肾气必然已经存在,否则精何以藏,形何以化。故《医宗必读·肾为先天脾为后天本论》曰:“婴儿初生,先生两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
所以,肾中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同时可促进生殖功能成熟。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逐渐充盛,到了青春期(男子二八,女子二七),人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天癸”的物质,男子出现排精,女子月事以时下,标志人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善,具备了生殖能力,并维持到一定的年龄。从中年进入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竭,“天癸”这种物质也逐渐消失,生殖能力即逐渐地丧失。
所谓“天癸”,是指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并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物质。如果肾的精气虚衰,必然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 主全身阴阳 

肾主全身阴阳是指肾具有主宰和调节全身阴阳,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五脏六腑之阴精,非肾阴不能滋养;五脏六腑之阳气,非肾阳不能温养。肾阴为人体阴液的根本,对人体脏腑组织起着滋润、濡养、宁静的作用;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起着推动、温煦、激发的作用。因此肾被称为“阴阳之根”“水火之宅”,为全身阴阳之根本。肾阴肾阳是通过肾所藏之肾精和肾气的作用实现的。肾精即肾所藏之精,肾气即肾所化之气。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化生。
  • 主全身水液 

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多个脏腑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肾的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图1-1)。其一,肾阳推动和调节参与水液代谢的相关脏腑的功能(肺、脾、三焦、肝、膀胱等)。其二,肾通过蒸腾气化将脏腑组织代谢的水液之清者上升,为人体所利用,浊者下输膀胱化为尿液。其三,司膀胱开阖,控制尿液排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