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移民与明代移民署凭照 如果我们相对集中地对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家谱中的移民资料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山西省洪洞县在明朝初年的大规模移民中的重要性。元朝末年,群雄并起,从以韩小童、刘福通为首的白莲教徒在颖州起义至明初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收复中原,将元顺帝逐出漠北,一共有十多年时间,战乱导致中原、华北、华东北部一带十室九空,万户萧疏,人口急剧下降,而在民间传说中,却将河南一带赤地千里无人烟的责任怪在朱元璋大将胡大海头上。传说胡大海身高魁梧,面相丑陋,年轻时曾在河南省林县一带行乞,当地人看见一个壮汉不去干活谋生,却讨吃要饭,大多不给,更有甚者,还有人加以辱骂,胡大海难以忍受,暗暗发誓,日后得意了一定要雪此奇耻大辱。后来胡大海投奔朱元璋,作战英勇,积功做了大将军。明太祖朱元璋即帝位后,封赏众将士,胡大海什么都不要,只求允许他去河南报仇,朱元璋思虑再三,只同意他在河南报一箭之地的仇。于是,胡大海带上家丁、士兵来到河南,恰逢天上一群大雁飞来,胡大海一箭射中最后一只大雁的尾部,大雁带箭而飞,胡大海就大开杀戒,那只受伤大雁一直飞过河南,飞到山东,胡大海也就将河南山东一带烧杀一空,他自己也在混战中死去。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租赋,朱元璋无奈之下,只好从外地移民进来。元朝末年,中原残破,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由于是元将扩廊铁木儿(汉名王保保)镇守,此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加上山西地形特点,保证了山西没遭兵灾,再加上那些年山西风调雨顺,自然人丁兴旺,周边的百姓也纷纷跑向那里。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和发展生产,当然要向地广人稀的大街小巷各地移民。明初的大规模由山西向外部移民,大约开始于洪武三年(1370)至永乐十五年(1417),共经历了四十多年时间。移民所到的地区主要是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内蒙、宁夏等地,后来又有转移至东北、云南、四川、贵州、新疆等地区的。移民者都要到洪洞县北二里的广济寺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由于故士难离,虽然外迁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几年不纳粮之类,大家也不愿走。于是,就又有了这样的传说,说是大家都不愿迁移,官府就张贴告示,限定某日之内,愿迁者到广济寺大槐树下报到,不愿迁者,也须到大槐树下裁定。到了那日,成千上万的民众聚于大槐树下,这时,官府则调集大批官兵,将来到之人,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捆绑起来迁走,众人一走一回首,看着逐渐远去的广济寺里的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心中无比留恋,大槐树和老鸹窝也就成了泣别家乡的标志,代代相传,也就有了许多诸如“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坡,洪洞县里老鸹窝”之类歌谣,这些移民们也就把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作为老家,写进家谱,辛亥革命时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袁世凯派新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一路烧杀抢掠,可军中士兵大多为山东、河南人,进入洪洞县后,来到大槐树下,纷纷跪拜,认为是回到老家了,不仅没抢,还将在别县抢到之物供于大槐树下。从此大槐树名气更大,时人建立牌坊,牌坊上大书“荫庇群生”,就是纪念此事。建国后,政府多次拨专款,增建建筑,辟为公园,如今的每年4月1日至10日,洪洞县都要举办“寻根祭祖节”。(摘自《中国的家谱》一书,常法苓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