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芍药疾藜煎治疗带状疱疹30余例,疗效甚著

 茶墨幽香 2023-04-17 发布于河南

芍药蒺藜煎,见于《景岳全书》卷五:药物有龙胆草、芍药、白蒺藜、栀子、泽泻、黄芩、木通、生地。主治“通身湿热,疮疹及下部红肿热毒,诸疮”。

来源:长春市宽城区医长春中医学院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所致,以皮肤出现成簇水疮,沿周围神经分布,剧烈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常于春、秋两季急性发病,患者因剧烈刺痛而昼夜不安。笔者近年来以《景岳全书》中芍药蒺藜煎化裁治疗带状疱疹30余例,疗效甚著。今举两例,以求教于同道。

病例1:张xx,男,26岁,初诊于1979年10月24日。7天前左腹部出现红色丘疹,痛如针刺,饮酒后疼痛加重并发水疱,逐渐增多,向后腰部蔓延。伴有头晕,口苦纳呆,夜不能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尖赤,苔薄黄腻,脉浮弦略数。诊见左腹部有高粱粒大小之水疱疹,集簇成群,带状排列,蔓及后腰部,周围皮肤红肿灼热,未见破溃。诊断为缠腰火丹(带状疱疹)治宜清肝泻热,解毒化湿。处方:白蒺藜50克 赤白芍各15克 龙胆草15克 栀子15克 黄苓15克木通10克 泽泻15克 生地40克 土茯苓50克防风25克 丹皮15克槐花30克马齿苋20克 菊花20克 石见穿25克 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二次。服上方六剂后,刺痛消失,疤疹干燥,局部结痂脱屑,但食纳欠佳。原方去生地、胆草、菊花,加砂仁10克 扁豆花20克 焦三仙60克,继服三剂,以善其后。经随访,痊愈上班工作。

病例2:裴xx,男,50岁,初诊于1979年8月14日。10天前右侧胸、背部突然出现红色小丘疱疹刺痛难忍,活动时疼痛加剧,入夜难眠。服用西药治疗,症状仍无缓解。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休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诊见右侧胸、腋下及后背部有成簇粟粒大小疱疹,周围呈暗红色浸润。诊断为蛇串疱(带状疱疹)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处方:白芍15克 白蒺藜30克 栀子15克龙胆草15克 黄芩15克 木通7.5克泽泻15克 生地20克 薏鼓仁30克土茯苓50克,水煎服,每日二次。服上方三剂,疼痛减轻,疱疹始消退、脱落,留有淡红色斑,局部由痛转痒。原方加白藓皮30克防风20克,三剂收效。一周后随访,痊愈如常。

讨论

带状疱疹,因其引起皮肤红斑和水疱,祖国医学将其列入“丹”门。名之为“缠腰火丹”又名“蜘蛛疱”、“蛇丹”、“火带疱”、“蛇串疱”、“甑带疱”、“火丹”、“缠腰龙”、“蛇窝疱”等等。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言:“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两经之火……;湿者多属黄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烂,又且多疼,此属脾肺两经湿 热……;腰 胁 生之,肝火妄动,名日缠腰火丹。”清·祁坤《外科大成》言:“火带疱……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积,流入膀胱而缠带脉也。”可见,此病多由素体情志内伤或脾湿内蕴,加之毒邪外犯,与心肝两经风火和肺脾两经湿热相搏结,瘀于血分,阻格经气,干性者炊热作痒而痛;湿性者凝聚卫表,不得宣泄则起水疱疹。其症如《外科启玄》所言:“生于皮肤间,与水窝相似,淡红且痛,五七成攒,亦能荫开。”治当泻心肝两经之火,清肺脾两经之湿热,方为求本之则。

芍药蒺藜煎,见于《景岳全书》卷五:药物有龙胆草、芍药、白蒺藜、栀子、泽泻、黄芩、木通、生地。主治“通身湿热,疮疹及下部红肿热毒,诸疮”。方中以龙胆草泻足厥阴肝经之热;栀子、黄芩,清肺与三焦之热并有燥湿之功;白芍养血和血,调和营卫,柔肝止痛,平抑亢盛之肝阳;白蒺藜味苦辛平,入肝经,舒肝解郁,祛风而止痒;生地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配合诸药,泻中有补,疏中有养,使泻火之药不 致苦燥伤阴,加之泽泻、木通泻小肠膀胱之湿热从小便而出。诸药胁同,即可泻心肝之火,又可清肺脾之湿热,故为治疗 本病之佳方。在临床实践中,亦常用以下加减方法:肝火盛,湿热内蕴者加黄柏、知母、牛膝;湿毒甚者加土茯苓;火不甚者宜去龙胆草、栀子加茯苓、当归、薏苡仁之属;血瘀痰滞者加红花、桃仁;在后期 皮疹消退,但有疼痛者加珍珠母、牡蛎、磁石;瘙痒者加白藓皮、防风,若有腹满,纳呆者,去龙胆草、生地、木通加百合、乌药、三仙、砂仁、莱菔子等。

军医带徒传授“秒杀”痔疮技术

李新同老师的手法“秒杀”痔疮技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真的是“知未知,见未见”。“就目前来说,国内尚无人超越或打破这项纪录。”

一招鲜,吃遍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永远是为有远见、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谁抓住了,谁就拥有美好的未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