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4-17 发布于甘肃

小说知识清单
一、小说基本构成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1)小说塑造是典型形象,即个性+类型(共性)。在微型小说中,一般塑造的是共性(类型)人物。
典型形象:个性化和概括化高度统一的形象。个性:指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品质特征。共性:形象具有概括性,揭示人物所共有的普遍性的本质。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描写方法:①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主要包括环境烘托和其他人物的烘托)。(2)情节设置:误会、巧合、矛盾等。(3)第三者叙述、议论、介绍等。
注意: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3.小说的情节结构
(1)构成: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情节的特点:①完整,②紧凑集中,③自然推动发展,④一波三折,⑤将情节推向高潮。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小说的一般要求:1.完整的故事情节  2.鲜明的人物形象  3.典型的环境  4.深刻的主题  5.精巧的构思
三、小说各要素作用:
角度一般是4+1: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读者(引起阅读兴趣、感染力强,引起共鸣、发人深思、使人身临其境、留白,留下想象的空间等)
(一)分析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角度4+1)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或深化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丰满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或凸显了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作用。一般来说是使情节完整,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将故事推向高潮,或使情节一波三折。
④对结构的作用:线索、作铺垫、照应、引起下文、点明主题、深化主题等。
(二)分析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4+1)
1.小说开头作用:
(1)一般开头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揭示小说的主题;+④引出下文的情节,+⑤为下文作铺垫;⑥前后照应,首尾呼应。+⑦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
(2)倒叙式:把发展或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主要作用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揭示小说的主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或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
(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感情基调,预示发展、人物命运。
2.小说结尾作用:
(1)一般结尾作用:① 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②表现人物;③(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
(2)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局(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
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发生180度的变化,陡然生出波澜;或将情节推向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3)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更好地深化主题。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小说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5)写景结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三)人物形象的揣摩
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是鉴赏小说的重中之重。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具体包括环境烘托和其他人物的烘托)。
3.分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规范
①先点出人物的典型形象类型②再结合情节(细节)指出具体性格特征③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有时需点出描写方法)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鲁镇、咸亨酒店、未庄)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不同的: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线索作用; ⑤为下文作铺垫;⑥暗示\揭示主旨。                          ⑦结尾环境描写,招应前文,结构严谨
(五)标题的赏析:①理解标题意蕴;②分析标题作用
两个“关注”: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象征、比喻、反讽、引用、设问、双关;表层义与深层义);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情节、人物、内容、主旨、环境
① 探究标题的含义:本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文章主旨义?
② 探究标题的作用,可根据标题的类型来分析:
A.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B.以物件为题,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C.以形象特征为题,可能具有“展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D.以问题为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六)线索作用
(1)以何为线索:人、物、事件;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变化
(2)线索作用(明暗线):
①结构清晰完整,情节集中紧凑;②巧妙安排结构,突出主题;
③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衬托对比)④更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使主题更丰富、深刻
(七)物象的作用
①衬托人物品格,突出人物形象,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使情节紧凑集中,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点明社会环境,揭示时代背景;
④具有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旨。
(八)小说情节技巧(思考角度)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讽刺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幽默讽刺等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⑤使情节完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提别提醒】小说答题一般从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读者角度,即可解决问题。
读者角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起读者强烈共鸣;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真实生动之感。(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2)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或突出……的情感。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受叙述人所闻和感觉的限制,更灵活、自由、广泛地表现生活。
五、情节结构安排模式
1. 抑扬式。“扬”是主体,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或者相反。用这种方法,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旨。
2. 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戏剧性效果。如《最后的常春藤叶》
3. 蒙太奇式。或叫“镜头组合式”。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实现时空交错和大幅度跳跃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
4. 独白式。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5. 对话式。不做典型的事件叙述,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水仙》
6. 倒叙式。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的一种结构方法。这种结构既有倒叙的往事的回叙,又有顺叙的线的延伸。如《祝福》
7. 留白式。留白式的结构,注重的是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如《最后的常春藤叶》
8. 误会法,巧合法。如《回乡》
9. 双线结构:常见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马兰花》
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0. 设悬念: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11. 埋伏笔,做铺垫: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做好铺垫,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12. 情节的曲折起伏:全文一波三折,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13. 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有首尾(前后)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六、分析写作技巧(手法)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重点是前三个。)
1.叙述:考虑叙述方式与叙述手法角度:即叙事视角、人称、叙事顺序、情节推动方式(对话、历史与现实交织、内心独白、蒙太奇等)、材料安排的主次详略等。
2.描写:常见技巧主要有: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3.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叙事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典抒情。
(二)表现手法:以小见大、想像、联想、虚实、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抑扬、各种抒情方式、卒章显志、侧面、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引用等
(四)情节结构:开头结尾特色,结构严谨;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突转,巧合,误会等。(具体参考前面梳理)
七、语言赏析
1、从表现力、感染力的角度:
①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传神。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 
③语言风格:朴实简洁、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使用方言、有生活气息等。
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方言、俚语、口语化);语体特色(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典雅庄重)
2、语言艺术特色赏析角度
①修辞手法;
②句式选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整散结合;反问句、感叹句等)
③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典故(旁征博引, 典雅韵味)
④使用方言,口语化,通俗易懂(老舍)
⑤叠字叠词,押韵 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⑥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准确生动
⑦细节描写(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腻传神
⑧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反语,反讽
⑨关于句式: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整句:气势充沛,一气呵成。散句:自由灵活。整散结合,可以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
3、语言风格术语:
生动形象传神(运用各类修辞)、平实质朴、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有生活(乡土)气息(活泼生动)、使用方言、口语化、清新自然、简洁凝练、典雅庄重、含蓄蕴藉、富有哲理、闲适冲淡、豪迈奔放、华丽、冷峻、热烈、幽默风趣、犀利深刻、辛辣讽刺等。
4、引用作用
① 引用:具有文学味;丰富文章内涵;引起读者兴趣;表明XX观点。
② 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③ 引用诗歌: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④ 引用名言:增强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表明XX观点。
八、探究主题
思路: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九、理解句子的含义(所有的步骤都要扣文本内容作具体分析)
1.本义(表层义)2.深层义 3.情感义
十、赏析划线句子
答题角度:
1. 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2.句式的选择 3. 词语的运用 4.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找准答题角度 2.扣文本内容作具体分析 3.析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