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内金,又叫鸡中金、鸡黄皮、鸡肫皮,堪称鸡身上最值钱的“宝贝”,不过很多人不太清楚,白白丢弃了。鸡内金有多珍贵?民间有俗语为证:一两鸡内金,二两真黄金。 鸡内金在鸡身上哪个部位?它是鸡消化系统最核心的“零部件”,剖开鸡胃(鸡胗)后,清除掉里面的杂物,那层金黄色或土黄色类似软布一样的膜,就是原始的鸡内金,需要剥离出来,晾干或泡制后,才叫“鸡内金”。 古人没有医学仪器分析鸡内金的成分,但从观察鸡经常啄食小沙粒,且鸡没有牙齿磨碎食物推断出:鸡身上应该有协助消化、不怕沙子的关键器官,追根溯源发现,就是鸡胃里“神奇的黄膜”在起作用。 “鸡内金”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材,直到明代《本草蒙筌》才正式称为“鸡内金”并流传后世。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药食两用”中药名单里,就有鸡内金,意味着它既能当药品,也是保健品。 中医认为,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和膀胱经,能养胃、醒脾、疏肝、利胆、补肾。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鸡内金富含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淀粉酶等成分,能大量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胃蠕动,就是中医常说的“泄利”、“消积”,属于促消化的“良药”。 鸡内金通常认为是消化导滞、软坚除积、固精缩尿、小儿虚弱的常用药。其实,它的功效被大量低估了,通过中医大量实践,认为能缓解8个症状: 1、基础版:促消化。如儿童、老人和消化功能虚弱的人群,胃气弱、消化不好,引起胃胀、胃痛、胃积食,有反酸、胀闷、便秘、口气重等不适。 2、改良版:健脾胃。鸡内金调胃经,也入脾经,胃和脾互为表里,胃伺候好了,脾运也健壮起来,升清、运化功能修复,有利于缓解湿热、痰瘀等问题。 3、通用版:化结石。鸡内金是中医化结石的通用药材,与现代医学碎石、取石思路不同,中医是把结石弄软、弄细后排出去,有消除胃结石、胆结石、膀胱结石、肾结石的各种药方。 4、强化版:化肿瘤。中医认为,因寒邪伤气,气滞血瘀,寒凝成结,痰湿凝滞,就会形成“瘤”,用鸡内金能消肿散结,有的可以调理肝脾肿大问题,不过需要长期坚持食用。 5、升级版:益肾经。主要是治疗男人频繁滑精、梦遗、肾精不固等问题,因为鸡内金有收敛和稳固的作用,收储肾水肾精。 6、延伸版:通瘀血。开始是用来消口疮和牙疳诸疮,取的是拔热毒作用,后来延伸为疏通瘀血,常见的是女子提前闭经问题,打通堵点,癸水就正常来了。 7、惊喜版:治斑秃。斑秃是实邪,瘀血把头发营养输送管道堵塞,造成头发一片片掉下来,俗称“鬼剃头”,鸡内金药性温和,用来消除瘀堵。 8、跨界版:消赘疣。赘疣就是皮肤上冒出的小肉球,中医认为是多余垃圾堆积而成,鸡内金除掉赘疣,要配伍药材内服,同时需要和米醋混合后外涂,两者共同起效。 鸡内金药效好、功效多,它通常是如何入药、平常什么用的? 鸡内金晾晒干了之后是脆脆的、轻飘飘的固态,它有3种入药方式:生鸡内金入药、生鸡内金炒制后入药、炒制的鸡内金喷醋入药。但在使用的时候,磨成粉入药和配伍最好,也便于药效发挥。 生鸡内金:化瘀、消石作用更好。 炒鸡内金:消积、导滞作用更好。 醋鸡内金:疏肝、健脾作用更好。 鸡内金可单药使用,也可与其他药材配伍,甚至可以和中成药配合使用。不过,它本身的味道较腥重,一般人刚吃不太习惯。 常见的与鸡内金配伍的中药有: 鸡内金+白术,健脾开胃 鸡内金+山药,脾虚积食 鸡内金+郁金,散结解毒 鸡内金+麦芽,脘腹胀痛 鸡内金+丹参,止痛化瘀 鸡内金+菟丝子,缓解多尿 鸡内金+海金沙,化石名方 鸡内金+金钱草,排石名方 鸡内金+芒硝,尿结石名方 常见的与鸡内金配合的中成药有: 鸡内金+枳术宽中胶囊,治脾胃虚弱 鸡内金+小儿健脾散,治儿童食积 鸡内金+八正散,治膀胱湿热 鸡内金+复方金钱草颗粒,治肾结石、膀胱结石 不过,鸡内金有两个关键的问题: 一个是正常生长的鸡禽,鸡内金的质量要远远好于速生鸡,有的人吃了很多鸡内金没有效果,可能就是速生鸡的鸡内金。速生鸡目前广泛存在,多用于速食类食物。 一个是鸡内金有造假的,如用鸭肫皮、鹅肫皮或人造鸡内金当成鸡内金来售卖,鸭肫皮厚度比鸡内金要厚,且呈墨绿色或深褐色,鹅肫皮没有皱纹,呈白色,人造鸡内金不耐水泡,这些都是鉴别方法。 鸡内金虽然是良药,但也有不适合人群,如胃液分泌旺盛、胃酸较多的人不能用。吃了鸡内金,不能喝茶,吃苹果、柿子等水果。脾胃特别虚的人,要先健脾才能吃鸡内金,避免越吃越虚。 如果鸡内金入药使用,特别是排结石、健脾胃、消肿瘤,一定要遵医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