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一听,还有这好事?赶忙结束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一生。 然而,金圣叹脑袋落地的时候,耳朵里的东西自然掉落,却并非银票,而是两个纸团。 刽子手打开一看,气得哭笑不得,然而,那到底是什么呢? 金圣叹是江苏苏州人,出生在钟灵毓秀之地。 还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在读书上有很高的天分。 相反对《水浒传》等杂书很是痴迷,可这些书并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 在当时,读书人的最终归宿还是在科举考试,取得一个好名次,光宗耀祖。 金圣叹拗不过父母,也去参加了几次科考。 秀才的功名倒是很早就拿到了,可惜之后的考试却总是名落孙山。 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他看到卷子的题目太过简单,就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和尚一把剃刀,转头就潇洒走人了。 在卷子上写了39个动字就交卷了,把考官气的倒仰。 第三次考试的时候,他大笔一挥,在考卷上写下了四个“吁”字,自然这样的答案又怎么可能在规矩森严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名次呢? 几次过后,考官生气了,下令禁止他参加考试。 这下,周围的人议论纷纷,觉得金圣叹愧对才子之名。 平时说自己多厉害都是吹的,怎么连一个小小的科举考试都过不了呢? 面对这些人的议论,金圣叹心中不服。 于是索性金蝉脱壳,改了一个名字,重新去参加科举考试。 交出了一份符合当下标准的试卷,考官见了,自然欣喜不已。 放榜之时,金圣叹后改的名字金人瑞赫然名列其中。 这下曾经嘲笑他的人哑口无言了,不过就算已经有了功名,金圣叹也清楚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官场,日子还是和以前一样过。 如果一直这样过下去其实也不错,可惜金圣叹还有一颗为百姓请命的心。 同治皇帝去世的那年,他居住地换了一个新的县令,此人才疏学浅,不通俗务。 还偏偏是个巨贪,巧立名目加了不少苛捐杂税,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金圣叹将这一幕看在眼中,却无能为力。 本以为,这样就能引起官府的重视,能有人真正为百姓做主。 可天真的金圣叹还是低估了人性的险恶,也低估了官场的黑暗。 当时的主官并不想着去安抚百姓,而是想着把哭庙事件的领头人抓起来,这样就能把事情压下去。 金圣叹作为首犯,给他定下的罪名是“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为了向上面交差,择日问斩。 甚至还对出了一个困扰他很久的对联:上联是半夜三更半,下联是中秋八月中。 很快金圣叹就被押赴刑场,面对死亡。 金圣叹始终抱着游戏人间的态度,在临死前还摆了刽子手一道。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原来,他放进耳朵里的,并不是钱票,只是纸,一张纸团上写着“好”,另一张纸团上写着“疼”,戏弄了刽子手而已。 金圣叹就是这样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按着自己的心意来,做事只问自己的内心。 连生死都能拿来被玩笑,古往今来也只有嵇康能和他相提并论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