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唯一被俘的志愿军女兵,18岁回国遇负心汉,后来过得怎样?

 城北十五里666 2023-04-17 发布于北京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中方同美方展开了战俘问题的谈判。

当时,毛主席坚决表示:“我们一定要把流落在外的志愿军战士接回家。”

在他强硬的态度下,我们争取到主动权,美方同意交换战俘。

同年8月,6000多名志愿军战士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然而在一众战士中,唯一一个年轻女孩格外显眼

只见她头戴解放帽,一只手受了伤,另一只手努力高举着一副破旧的五星红旗。

一路上,她都流着泪,默默低喃:“我回来了。”

文章图片1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右)迎接被遣返回来的杨玉华(左第一人)

等到抵达中国,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首先朝这个女兵走了过来。

他伸出手说:“你是好样的,是个坚强的战士。我代表党和组织欢迎你回家。”

事实上,大家早就对这名女战士颇为好奇。

抗美援朝战场上参战的女兵的确不少。

各个岗位加起来差不多有400余人。

但大部分活下来的人,在撤退时都已优先撤退,并未听说哪个女战士被俘。

一时间,大家难免齐刷刷地看向这名战士。

一段痛苦又坚韧的岁月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

少年不负凌云志,弃文从医为报国

这个战士名叫杨玉华。

其实这个时候,她才刚刚十八岁。

但艰苦的战俘营生活,让其面目已经带了些沧桑。

杨玉华出生于四川,父母早早去世了。

她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

自然,外公外婆对这个唯一的外孙女十分疼爱。

他们不仅抚养她长大,还供养她读了书。

文章图片2

杨玉华自己也是个聪明伶俐懂事的孩子。

她凭借一番努力,获得了上当地师范学院的机会。

这让杨玉华的外婆非常高兴。

她觉得上个师范学院,以后结婚生子,教书育人平平淡淡的一生过去就挺好。

自己也对死去的女儿和女婿有所交代了。

当时的杨玉华,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愿景。

加上她是个孝顺孩子,觉得无论怎么样,外婆开心就好,就听从外婆的建议。

但是人生的奇妙际遇又有谁说得准?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紧接着,美国插手朝鲜内政,并派兵,以处理国际事务为名,对我国领土虎视眈眈。

为保卫家国,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远赴朝鲜战场作战。

当时,举国上下,一片沸腾,先进热血青年纷纷应征入伍。

文章图片3

眼见周围同学的热血行动,当兵的种子,也在杨玉华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只是,她了解到,要想去战场,她的年纪还达不到标准。

但接着,她听闻战场上医护人员十分紧缺。

而这个职位,对年龄要求不严。

加之想到自己有学籍,只要家人允许就可以报名进军区医院学习。

只是这样做,杨玉华心中也并非没有顾虑。

她知道外公外婆余生的心愿,是希望她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自己要去军区医院,看这形势还有可能上战场。

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更何况,外公外婆年事已高。

战场上枪炮无眼,万一自己牺牲在战场上,谁又来赡养她们呢?

想到这里,杨玉华有些犹豫。

文章图片4

然而,随着抗美援朝战况一点点传回国内,杨玉华的心思完全被国事占据。

思来想去,她还是放不下自己想要去当兵的念头。

这天晚上,吃完晚饭,杨玉华叫住了准备出去散步的外公外婆。

“我想去上军区医院,我想去当兵。”杨玉华声音不大却很坚定,“我也想去保家卫国,出一份力”。

不出所料,杨玉华外公立刻激烈反对:“你个瓜娃子(四川方言,意为傻瓜)当什么兵,当老师挺好噻?”

闻言,杨玉华也不多说,只是站在那里倔强地低着头。

或是看出孙女的心思,外婆一反常态没有讲话。

接着,她只是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杨玉华的头,慈爱地问道:“这可是要上战场的!你怕不怕?”

杨玉华知道外婆这是同意了。

她抬起头开心地说:“我不怕!”

文章图片5

就这样,外婆扯了扯外公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多说什么。

第二天,老两口还亲自带着杨玉华去军区医院学校报了名。

当时,杨玉华的心中既愧疚又感动。

将这份情感化为力量,她在学校里努力学习。

不到一年时间,其就学完了两年的课程。

1951年,在军区医学院学习的杨玉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志愿军。

终于,这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时,她被分配到志愿军第三兵团60军180师卫生队做护士。

文章图片6

要知道,180师是当年朱德元帅亲自锻造出来的雄狮部队。

恰逢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爆发,急需一支队伍掩护大部队突围。

情理之中,这个任务交给了180师。

作为卫生队额的一员,杨玉华自然也在其中。

实际上,凭借丰富的战场经验和敢拼敢杀的精神,180师顺利完成了任务。

然而,天不遂人愿。

当众人开始后撤时,却不小心遭到美军伏击。

见状,有部分将士立马用身躯筑墙,给部队开出一条血路突围。

但敌人力过于集中,大部分战士被打得七零八散。

眼见美军包围圈逐渐缩小,部队的粮食也日渐紧张。

当时,杨玉华所在小队有个小战士受伤很严重,好不容易才救回一条命。

文章图片7

杨玉华看他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省下来给他吃。

自己则去野外,找野菜。

谁料,饥饿的她一不小心吃了有毒的野菜,上吐下泻,甚至严重到走不动路。

令人动容的是,战友们并没有放弃她。

而是为其找来了担架,抬着她一起走。

面对美军猛烈地炸弹攻击,他们只好一路东躲西藏。

而后,杨玉华和十几个战友一起躲进了一个隧道里。

不幸的是,他们藏身的位置很快被美军发现。

门口的战士虽奋勇反抗,但却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而杨玉华和几个伤员被战友藏在隧道深处,也被敌人发现了。

文章图片8

当时,美军将伤势严重的他们送往了野战医院治疗。

而这也是众人噩梦的开始......

战俘营里勿亡国,五星红旗表红心

在战俘营,美军只要他们活着就好,根本不会精心救助。

等到病情稍轻一些,杨玉华还被投入到其他战俘的救助。

因为身材矮小,面黄肌瘦,加上短发掖在帽子里。美军一开始并未发现她是一个女兵。

最后,还是美国女军医发现杨玉华的生理期,才知道战俘中还有一位中国女兵。

只是当时,并没有专门的关押中国女兵战犯营。

美军便把杨玉华送到了釜山女俘收容所,把她跟朝鲜女战犯们关在一起,方便统一集中管理。

文章图片9

在釜山战犯营的日子里,对杨玉华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日夜不休的残酷劳作和耳边不断响起的屈辱,让她十分痛苦和彷徨。

幸好跟杨玉华关在一起的朝鲜女兵们,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妹妹都十分照顾。

虽然大家语言不通,但还是在行为上相互关心照顾。

那段时间,她们经常聚在一起,用简单的动作和歌曲,相互鼓励。

时间一长,杨玉华才慢慢适应了下来,并她们建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次,因美国大兵折磨朝鲜战俘,朝鲜女俘集体绝食抗议。

美军本以为杨玉华是中国人,不会跟她们一起闹事,便骂骂咧咧地将饭菜随便一扔,转身就走。

文章图片10

谁知,杨玉华直接推翻饭菜,站起来大声斥责他们的罪行:

虐待战俘是违背国际上的人道主义原则的,我坚决跟大家站在一起,反对邪恶势力。

可能是担心她们集体暴动,引起前方战场和国际上的注意。

最终这件事美方妥协收场。

得知这一消息,朝鲜女兵们欢欣鼓舞地围着杨玉华,对她说:“小杨,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等到1952年初,随着前方战场上的风云变化,美军开始逐渐意识到,可能很快就要涉及战俘问题。

为了抹黑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形象,美国联合中国台湾方面对战俘们进行鼓动宣传。

或以威逼,或以利诱,劝说战俘们放弃回到大陆主动前往中国台湾。

敌人希望借志愿军战士不愿归国为理由。抨击中国共产党的统治。

文章图片11

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美军对志愿军战士们进行强制管控。

甚至使出刺字、殴打、刑讯逼供的手段,迫使他们屈服。

为了反抗敌人的迫害,杨玉华等人在釜山的各个战俘营中建立起了一个秘密组织,来反抗美军的策反。

在他们的工作下,大部分战士都坚定拒绝了敌人的策反。

但没有人知道,这个外表看起来乐观坚定的小姑娘,其实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无数个无法归家的日子里,在这个让自己感到屈辱的战俘营里,杨玉华也曾想过自杀。

可想想自己曾经的战友们,想到家里的外公外婆,杨玉华又坚定了活下去的意愿。

当时,她费尽心机搜寻美军的废弃布料,偷偷绣了一面五星红旗和志愿军军帽。

当她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仿佛生活又有了希望。

文章图片12

在这难熬的日子里,这面五星红旗成了杨玉华最大的精神慰藉。

幸运的是,凭借这份慰藉,她终于等到回国的曙光。

1953年夏天,杨玉华和朝鲜女兵们坐上了从釜山开往板门店的火车。

狭小的车厢内却洋溢着兴奋和快乐,她们高兴地唱起了革命歌曲!

谁料,敌人见到杨玉华等人如此兴高采烈,非常生气。

一位美军上尉抓起催泪弹就扔进了车厢里。

当时,车厢里还有被俘虏的朝鲜小孩。

杨玉华见状,不顾自己的危险,立刻将催泪弹扔出了车窗外。

她的手也因此被炸伤。

等到事情平息后,大家都围上来向她表示感谢和关切。

文章图片13

闻言,杨玉华却只是挥挥手:“没事噻,我们要回去了比啥子都强!”

杨玉华终于结束了2年的战俘营生活,回到了她心爱的祖国。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她艰难地举起五星红旗,默默流泪的一幕。

热血归国风口浪尖,夕阳恋情尘埃落定

杨玉华回国后,先是回到昌平,接受询问。

而后,党组织根据她的意愿,允许她退伍归家,还给她安排了教师的工作。

然而,当她回到老家时,她才知道外公已经在一年前去世了。

剩下年迈的外婆,苦苦等待着她的回来。

一见到外婆,她立马扑到其怀里,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陪伴外婆。

就这样,杨玉华也算完成外婆心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平日,除了教学生,陪外婆外,她也会抽出时间和战俘营的战友们通信。

那段艰难岁月里成就的战友情,在平凡的岁月里依然熠熠生辉,显得格外温暖。

在往来的信件联系里,杨玉华逐渐和战俘营认识的战友刘英虎熟络了起来。

渐渐地,二人互生情愫,并确定了关系。

文章图片14

两人结婚后,决定在重庆定居。

后来,他们育有一双可爱的儿女,过着平凡又幸福的日子。

本以为,这就是这个历经风霜的女孩走向幸福的圆满结局。

殊不知,还有一场巨大风波在等待着她。

作为唯一有记录的被俘虏志愿女兵,杨玉华也被大家所熟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她的事迹被一些媒体利用炒作。

而后更是给她按上一些莫须有的事情。

一时间,杨玉华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当时,杨玉华的战友们非常愤怒,纷纷劝她出来自证清白,并表示他们就是最好的证据。

文章图片15

只不过,杨玉华知道种种传言之后,很快就想通了。

或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她早已看淡很多东西。

对此,杨玉华只是平和地说道:

“其实没有切实影响到我的生活,解释起来很麻烦,而且就算说了别人也不一定信,了解当年那段历史的人不多,索性就算了,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够了。”

见杨玉华面对这样的流言蜚语也如此淡然,几位老战友佩服的同时也决定尊重她的意见。

可令人唏嘘的是,命运有时就是喜欢捉弄人。

当时,杨玉华和刘英虎的婚姻生活也出现了裂缝。

文章图片16

刘英虎几次醉酒,忍不住对杨玉华动了手。

杨玉华提出离婚后,刘英虎又带着孩子苦苦哀求,希望能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

看着可怜的孩子,杨玉华终究还是没能狠心收拾东西一走了之。

可笑的是,没过多久,刘英虎就被抓到出轨,以流氓罪被判刑进了监狱。

杨玉华二人自然也离了婚。

但不可否认的是,和刘英虎的婚姻伤透了杨玉华的心。

她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不愿意出门。

连战友们也不再联系。

文章图片17

不过当年战俘折磨都没有被击倒的战士,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被生活打败。

看着还未长大成人的一双儿女,她还是振作了起来。

她放下那个不值得的男人,放下那些流言蜚语。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到了一双儿女和自己的教育事业上。

1986年,从重庆市万盛区实验小学退休后,杨玉华觉得自己就这样一个人度过余生也挺好。

没想到,她却遇到了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迎来了一段温馨的夕阳恋。

她的老伴曾是重庆驻军的一位营级干部。

两人在亲戚介绍下走到了一起,彼此陪伴,相互照顾。

杨玉华的老伴很心疼她的遭遇,总是她去哪都想陪着。

文章图片18

可惜,老伴还是先走一步。

他去世后,杨玉华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

她偶尔去买买菜逛逛公园,没有太多波澜也没有太多意外。

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曾经那么浓重的爱恨苦痛也似乎随风而去。

后记

杨玉华总是感慨,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敦促孙子孙女好好学习,将为发展祖国做贡献。

她也偶尔讲起战场上的故事,却对讲述战俘营的事情闭口不谈。

可能对于她来说,那段日子始终是屈辱的,不光彩的。

但在我们看来,在选择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她已经是英雄。

当时,无数像杨玉华这样的革命战士前仆后继,奋勇争先。

无论是在哪里,他们胸腔里一颗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红心始终蓬勃跳动。

他们始终值得我们铭记!

而当一切散去,他们也从未忘记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和担当。

归于人朝后,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这就是我们的先辈们,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脊梁!

参考文献

王南方.志愿军唯一女战俘的隐衷[J].中国人才,2013,No.428(08):68-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