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命》故事原型的人生

 为什么73 2023-04-17 发布于北京

原创 蛇从革 蛇从革 2023-04-15 22:38 发表于北京

图片

还是不能偷懒,得写原创,不能炒冷饭。
我在我第一个小说《看星星的人》里面,写过一句:人还没老,就已经开始怀旧了。
其实我现在差不多想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怀旧这个情绪啊,跟人年龄没有多大关系,跟人的状态有关系,迷茫的时候就喜欢怀旧,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迷茫的时候就会怀恋幼儿园大班的点点滴滴。人在一往无前向前拼搏的时候,很少会向后看,毛主席到死都在思考无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的前景。
说回小说,其实把《借命》看明白了,也能知道我真的想表达什么,《借命》里面田镇龙和秦小军两个人命运互换,故事围绕他们两人发生,牵扯出罗跛子。但是实际上这个故事讲的不是田镇龙、秦小军、罗跛子,也不是徐云风和王鲲鹏。故事最后,田镇龙和秦小军回到各自的生活轨迹,情节饶了一圈,回到起点。所以这两个人物,就是表达一下阶级固化的影射而已。
《借命》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是老田和老秦。
这是一代人的命运的典型代表。老田和老秦,很明显都是五十年代生人,下过知青,然后返城的工人。我对这代人十分的熟悉,因为我的父辈,就是这代人。
他们读书到初中的时候教育体系就崩溃了,年龄小一点的是在小学。然后赶上了上山下乡,二十岁左右,招工返城,度过了幸福的八十年代。是的,他们在八十年代很幸福,单位报销医疗费,房子是分的,小孩读书一学期几十块钱,工资稳定,物价平稳。这是他们的黄金年代。
在小说里,我也侧面提到了这个环境。老田和老秦,私交非常的好。两人单身的时候住一个寝室,结婚后做邻居。住的就是极具时代特色的筒子楼。
我十分怀恋筒子楼的童年生活,那是小孩子最幸福的生活方式,九零后和零零后,经常就崩溃了,现在大学生自杀,中学生自杀的新闻比比皆是,前几天还有天门山的事件。让人十分痛心。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些新闻,有的只是小孩去长江游泳淹死的意外事件。
七零后和八零后很少出现精神崩溃的问题,再大的压力也扛着,给人的感觉就是七零后和八零后特别能忍隐。其实这个跟童年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七零后八零后,大部分都是筒子楼长大的。而筒子楼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进入到社交关系里,所以性格上会更坦然一些,不会钻牛角尖。
以我为例,虽然我们筒子楼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孤单过。我们从小过的就是集体主义的生活,整个筒子楼就是一个大家庭,类似于福建的土楼。
福建土楼维系人际关系的形势是宗族和血缘。筒子楼的人际关系是工作单位。
因此筒子楼里所有的大人,关系也非常密切,因为是公共厨房,晚饭吃什么,所有邻居都知道。经常就两家人在过道上把饭桌给拼在一起。或者邻居之间就轮流聚餐(那是我父亲的高光时刻,我父亲是筒子楼排名第一的烹饪高手,所以我家那时候经常有邻居来聚餐。这个习俗,终于在现在被我继承下来了,我现在在北京聚餐,也倾向于在工作室吃饭,我亲自下厨。)
因为是公共厨房和洗漱间,因此我们夏天傍晚时候,男人和男孩都是公开洗澡的,所有父亲把二楼洗漱间的水管伸到窗户外,然后走到一楼洗漱,看到自己的儿子飞奔而过的时候,就一把将自己的儿子逮住,三两下脱了衣服,迅速把肥皂打满儿子的头发和全身,接着一起冲洗。
到了晚上后大人们就在筒子楼的空地里,路灯下打扑克,或者聊天。看电视也是住一楼的住户,把电视机搬到户外,大家一起看。
几十个小孩子就以筒子楼为中心,每天都在一起玩耍,永远有玩不腻歪的游戏。大人聚集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小孩子就凑过来,因为这种情况都是在讲鬼故事。小孩爱听,又害怕。
多美好的童年啊,没有无休无止的课外班,没有海啸一般的作业,没有焦虑的父母。这就是八十年代的美好。物质也没有那么丰富,社会也没有那么的发达,因此我们一方面在精神上没有被压抑,另一方面对世界美好的事物,还有极大的好奇。而现在刚好相反,小孩子在物质上完全满足,但是精神上极度压抑。一进一退,现在的孩子真心可怜,小区里一个玩伴都找不到,游乐区只有五岁以下的小不点。
因此,在筒子楼里,所有人都是老田和老秦这样的普通人,安安心心的过着稳定幸福的生活。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一切都变了。老田和老秦的人生,也开始改变。现在可以从老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代的变化。
老田和老秦的性格差异,在集体主义的单位-筒子楼生活年代,看不到什么区别,大家都是工人,无非是老田脑袋灵光,嘴巴甜一点,工作就轻松一些。老秦为人木讷,工作就按部就班的在车间里兢兢业业。不会有生活上的差距。
但是世界在九十年代变了,大多数是老秦这样的人,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茫然的看着身边一切在改变,而自己无法做出任何的反应,不能理解老田为什么突然放弃了公职,去社会上闯荡去了,一个没有单位庇护的人,在社会上能做什么呢,岂不是会饿死。只有劳改犯才没有单位啊。这就是老秦的想法,绝大多人五零后的想法。接着老秦发现车间主任老邱,宣布成为了工厂的厂长。
老秦老邱老田当初都是在农村一块下乡的知青,一起回城,老邱当了厂长后,老秦也会担心老王的处境,工厂已经亏损好多年了,现在当厂长岂不是自找苦吃?
然后就是工资不够用了,之前两口子的工资能支撑一家开销,现在只够最基本的吃饭。老秦开始跟人抱怨物价上涨,却不知道怎么去改变现状。
接着就是老邱号召所有的工人买股票,拯救摇摇欲坠的工厂。本来老秦不想买,但是觉得老邱信誓旦旦的要把工厂挽救回来,挺不容易的,维持一个工厂也不容易。于公于私,都要支持老邱。于是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工厂,当时说的是买股票,后来才知道是集资,因为工厂绝不可能上市。当然这些都是老邱在职代会上很久以后说的,工厂没有成功上市,因此破产,集资的钱打水漂了,只能折价算成买房子的钱。老秦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住了半辈子的筒子楼房间,还要用钱买。然后老秦就下岗了,一分钱收入都没有。
老秦还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新闻联播上中国的经济已经超英赶美,没有人失业。然后老秦决定摆地摊,当初老田刚辞职的时候就摆过地摊。可是老秦摆地摊挣不到钱,家里堆满了从沙市批发来的小商品,老秦去问老田,老田忙着跟外地人喝酒,没空搭理他,给了他两百块,打发了。
接着老秦发现郊区开了一个企业,做的产品跟倒闭工厂一样。老秦想不通,都是一样的产品,为什么老厂子怎么都救不活,而郊区的这个厂,反而还能新开起来。再后来,老秦发现老邱竟然是那个郊区厂的经理,是经理,不是厂长。
老秦开始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了,但是他只读过小学三年级,这些事情想不明白。但是老邱和老田跟他一样也是小学辍学,为什么他们想的事情跟自己不一样。
再后来,社会也不同情老秦这样的人了,城管开始驱赶几百个在广场上摆地摊的小商贩,其中就又老秦。然后新闻上开始鄙视下岗工人了,因为就是老秦这样的国企工人,在计划经济时期好逸恶劳,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了国企破产。老秦又疑惑了,明明在八十年代初期,上班就是多劳多得,加班工作的工人奖金会高一些,怎么自己就是国企养的懒汉,变成了寄生虫。
再后来,老秦在摆摊,看见老田的桑塔纳就停在不远处。开始的时候,老田会主动过来跟老秦聊天,并且以超过价格几倍的钱买一堆东西。后来老田就过来,抽根烟就走了。后来当老田的车变成了丰田,老田就只是在车窗里打个招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老田的车从老秦的地摊开过,都不减速了。
而另一个老朋友老邱,已经成了明星企业家。除了在电视上,人毛都看不见。老田住在哪里,倒是知道,城市里最高档的小区。而老秦还住在当初的筒子楼,并且筒子楼的水电设备老化,经常停水停电,给居委会反映也没用。也不通天然气,不通也没所谓,反正用煤气坛子,问题是煤气坛子越来越不好买到,等到煤气站也撤销,老田只能重新用蜂窝煤炉做饭,诡异的是卖蜂窝煤的点还在,只是变成了私人经营。
老五田十岁生日的时候,老秦去酒店随礼,老田顾不上招呼老秦,只是打了个招呼,然后跟其他客人客套。但是老邱来的时候,老田热情迎接。老秦知道,不仅是社会变了,而且人也变了。跟自己一起去农民家偷黄瓜和茄子的伙伴,他们的眼中已经看不见自己了。
当然老秦有困难的时候,老田还是会给一些帮助,比如妻女生病,比如孩子上学,是老田的媳妇给的,老田自己从来没出现过。老田媳妇是回城后结的婚,跟老秦没有任何交情,给钱的时候,话难听,脸难看。
回到《借命》这个小说里,老秦现在儿子得了重病,治不起,罗跛子跟老秦说,我可以让你的儿子跟老田的儿子把命换了,你儿子病就能好,老田不缺钱,所以也能给儿子治病。唯一困难的是,你要背叛跟老田之间的友情。老秦在这个选择上犹豫了一夜,如果是你处在这个境地,你能坚持多长时间?
认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现在大部分的人都在表达,现在的社会阶级固化了,其实不对,现在只是给做题熟练工的机会更少而已。
认知才是影响人生道路最重要的区别所在。我的中专同学,家境贫寒,他十几岁做的事情,思考的问题,对社会的理解,我在快四十了才能想明白。他三十岁出头就做了上市公司的副经理,现在是这个公司的执行董事。而我送牛奶送到三十岁,到现在只能靠卖字挣钱,问题是卖字还挣不到什么钱了。
这就是认知的差距。
老秦和老田,就是认知上的差距。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天生的,但是它就是存在,并且绝望的是,可能跟智商无关,跟性格无关,甚至跟读书都无关。
并且分辨一个人在认知上是否有缺陷,非常简单,喜欢怀旧的就是认知低下的普通人,成功者从来不去留恋过往的日子,无论那些日子都多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