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海棠不可错过的知识(上)——苹果属海棠识别图鉴

 老有所不为 2023-04-17 发布于山东

在新疆生活一年,却感觉有半辈子在这里了。

这是个从历史、文化、风景到人物,都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最直观的是美丽的风景,四月的伊犁,春光特别盛大。

在新疆一切都显得大,天大地大,大山大河,大沙漠大草原,所以春天也就显得特别磅礴。

图片

我们一路开车从伊宁出发到霍尔果斯,途中特地到可克达拉看看。

这是一座年轻却又充满了很多往事的兵团城市,被称为“东方小夜曲”的《草原之夜》在1959年诞生于此,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正在开垦的边疆处女地,七十多年过去了,一代代人在这里奉献了多少青春。

新建的城市明亮而朝气勃勃,进入市区的大道旁栽满了各种现代品种的海棠,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洗礼,这些海棠正开得五彩缤纷,花色从素白如雪,到浅粉如妆,到紫丹如霞,绽放的分外蓬勃热烈,就像当地朋友给我的感觉。

下图:伊犁的海棠

图片

要论起绚烂丰富和生命力强健来,各种花木中海棠可能要数第一。
梅花、樱花虽然漂亮,美丽非凡,可在稍微严寒和干旱点的地方,就已不能生长,杏花倒是不惧寒冷,开得漫山遍野,就是在花色和品种上稍微单调了一点,唯有海棠,无论岭南还是塞北,沿海还是边疆,都能萌芽、抽枝、展叶、绽放,花色丰富灿烂,气质窈窕秾丽,更兼除了春天可看花外,秋天还可赏叶,冬天更可观果,怎么能让人不喜爱。
下图:莫愁湖旁的海棠花径
图片

不过什么是海棠?

现在流传最广的权威说法,来自于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这本书在万历年间,由曾任浙江右布政使的王象晋编著,书中提出了“海棠四品”的概念,分别指现在苹果属的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属的木瓜海棠、贴梗海棠

图片

按照现代园艺学的观点,海棠则泛指小于5厘米的苹果属物种和品种,也就是苹果属植物果实直径大于5厘米的,称为苹果(apple),小于5厘米的称为海棠(crab apple)。

下图:左一、左二为现代观赏海棠的叶和果,右为苹果的叶和果,苹果的叶和果都是最大的

图片

所以本文后面所讲的“海棠”专指苹果属的海棠,木瓜属的海棠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再讨论。不过即便只讲苹果属,海棠的“名”和“实”也很复杂,我们先从“名”讲起。

在《诗经》中就已记载了“甘棠”、“棠棣”等带“”字的植物,但最初的“棠”是指棠梨,也就是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结小果子的杜梨、豆梨等。《齐民要术》中专门有“种棠”一节,指的就是棠梨。海棠和棠梨同属于苹果亚科,花和果在外观上类似,于是被不求细分的古人也就顺理成章归到“棠”类中了。

下图:豆梨在古时又称为棠梨,果实小,如大粒豆子,海棠的花果和棠梨的花果在外形上相似(图片来源见水印,下同)

至于“海棠”这个名称中“”的意思,一说认为“海”字从古到今,都有比喻表示多和大的意思,如称大碗为海碗,大油灯为海灯,如山茶又称为海红、海石榴,海棠的花大而繁多,自然就用上了“海”字;也有认为因为观赏海棠是在唐代机缘巧合,由西域传来的野苹果和中原当地的原生苹果属植物天然杂交出现的,人们不知其来历,以为来自海外,就称为了“海棠”。

“海棠”一词最早有文献记载起于唐代,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生的贾耽(730—805)所撰的《百花谱》中第一次记载了“海棠”这个名称,很快到中晚唐的诗歌中,“海棠”这个词就出现得非常频繁了,如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的李绅就专门写过《海棠》诗:“浅深芳萼通宵换,委积红英报晓开”。

下图:唐朝贾耽画像,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出现了“海棠”这个词
图片

到了宋代,海棠更是广泛种植,并且出现了两部海棠专著,北宋沈立编著的《海棠记》和南宋陈思的《海棠谱》

沈立(1007—1078)大体上和苏东坡是同时代人,兴趣广泛,著有《名山记》《都水记》以及《海棠记》等。

《海棠记》是中国第一部海棠专著,书中记载:“尝闻真宗皇帝御制 后苑杂花 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可独步于西州矣。”这段话说明在北宋,海棠已成为和牡丹一样的顶流名花,而且以“西州”种植得最多最漂亮,这里的“西州”泛指四川、陕西等中原以西的地区,和后来的“西府”应存在渊源。

《海棠谱》为南宋陈思编著,书中明确记载了“垂丝海棠”,称其多生长在江浙地区,花柄细长如丝且下垂。南宋诗人洪适、范成大、杨万里等人,都有题为《垂丝海棠》的诗作,尤其是杨万里的诗中说:“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这句诗说明“垂丝海棠”和“蜀海棠”都是当时广为栽植的海棠品种。

从唐宋到明清,蜀地海棠一直蜚声全国。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说:“嘉州海棠,色香并胜”。唐代嘉州剌史薛能《海棠》诗中说:“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历史上,昌州(今重庆荣昌一带)和嘉州(今四川乐山)都有“海棠香国”的美称。

南宋范成大《醉落魄》词说“只为海棠,也合来西蜀”。大诗人陆游,更是外号“海棠癫”,其诗屡屡盛赞西蜀海棠,如“西来始见海棠盛,成都第一推燕宫。(《张园海棠》),特别是陆游晚年的《海棠歌》,更极力推崇西蜀的海棠,甚至夸张说在海棠的美丽面前,桃李就像奴仆,芍药应当羞死。

下图:宋代画家林椿《写生海棠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宋代的《冷斋夜话》中还记载过一个故事。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和杨玉环共赏春花,然而贵妃醉酒还在半醉半醒,唐明皇只好命高力士和侍从把杨玉环搀扶过来,杨贵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明皇笑着说:“这哪是贵妃醉酒,分明是海棠花没睡醒嘛”。这就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

“海棠春睡”这四个字也给了苏东坡以灵感,写下了七律《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关于海棠的诗虽然多如繁星,但确实如人们公认的那样,以这首诗最为情景交融。

图片

到了明代,文献中正式出现了“西府海棠”这个名称。南京人顾起元(1565—1628),著有《客座赘语》书中主要记载了在明朝南京的见闻,其第一卷“花木”中记载了当时南京园林中海棠有六种:

第一为西府,第二为垂丝,第三为铁梗,第四为毛叶,第五为木瓜,第六为秋海棠。

西府则天姿国色,绝世无双;垂丝则缥纱轻扬,风流自赏铁梗有深红、浅红、蜜合、纯白四色,挺拔韶秀;毛叶果称富艳;木瓜独吐奇芬;至秋海棠,翠盖红妆,吟风泣露,依傍檐下,尤倍生怜。总之海棠无凡格也。

后来初刻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的王象晋《二如堂群芳谱》“海棠四品”也基本沿袭了此种说法,并加以简化。

下图:明陈栝《海棠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那么这里“西府海棠”的“西府”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主流说法认为就是泛指以“西蜀”为主的中原以西地区,和上面的“西州”意思差不多。至于认为西府是指“官府”的,或是具体指晋代时称为“西府”的历阳(今安徽和县)或是唐时民间俗称为“西府”的宝鸡凤翔,都感觉有点牵强,格局小了。

图片

说完了古时之“名”,再说今天之“实”

前面提过,现代园艺学中把果实小于5厘米的苹果属植物都称为“海棠。”根据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目前苹果属植物全球大约有55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我国有25种,其中15种是我国特有的。

我国的25种苹果属植物在植物志中又分成三组六系,这里面有人工栽培,比较常见的,都在苹果组的山荆子系和苹果系,其他多为狭域分布的野生物种,一般人也接触不到,就不细说了。

下面整理了一下和人们生产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9种苹果属植物的分辨特征表:

(表格可点击放大)
图片

 

我们结合表格来识别这苹果属九姐妹

先根据花梗形态等分为“山荆子系”和“苹果系”两大类。

山荆子系的直观特征是花梗比较细长下垂,果实比较小,常见的种类有垂丝海棠M.halliana山荆子M.baccata茶海棠M.hupehensis

垂丝海棠是在公园和道路两旁最常见的海棠,识别特征是有细长下垂纯紫红色花梗,花萼也是紫红色,花瓣的颜色是明显的粉红色,和一般白色单瓣的山荆子、茶海棠比较好区分。

垂丝海棠在江浙、四川等地有野生分布,不过也有人推测垂丝海棠可能为海棠花与茶海棠的天然杂交种。

下图:垂丝海棠的花为粉红色,花梗和花萼都为明显的紫红色

图片

下图:垂丝海棠的花枝,花梗细长下垂

图片

下图:垂丝海棠的果是海棠中最小的,直径小于1厘米,果期萼片脱落

图片

下图:垂丝海棠的叶,叶脉和叶边缘带有紫色,叶边锯齿圆钝

图片

山荆子这个名称带着乡土气息,在北方山野广泛分布,它叶形和果形变异很大,花朵和茶海棠一样多为白花单瓣,两者的区分点一是看花萼、花梗及叶片的颜色,山荆子为纯绿色,而茶海棠多少带点类似垂丝海棠的紫红色;二是看花萼片的形状,山荆子明显要细长;三是叶边锯齿,山荆子比茶海棠要稀疏一些

山荆子带着来自山野的生命力,耐寒耐旱,所以常常用作别的观赏海棠的砧木。小区院子里的垂丝海棠轰轰烈烈开过七、八天后,又出人意料地开出了一枝枝白花来,虽然素净,但也有不错的欣赏价值,仔细一看,原来是山荆子的花,想来垂丝海棠用了山荆子作砧木,这些受打压的山荆子终于还是顽强地探出头来,努力开花了。

山荆子的花期比垂丝海棠明显要迟,这也是它和茶海棠的区别。比起现在城市里已经随处可见的垂丝海棠,山荆子花反而更吸引我的注意。

下图:山荆子的花枝,后面背景为垂枝海棠,山荆子开花时,垂枝海棠花已经完全谢了

图片

下图:山荆子的花和垂丝海棠的花对比,山荆子的萼片狭窄细长,花梗和花萼都为绿色

图片

下图:山荆子的叶边有细锯齿

图片

茶海棠又名湖北海棠、花红茶、野花红等,也多有栽培观赏,公园里如果见到和垂丝海棠同时绽放的白色单瓣海棠,往往就是茶海棠了,它的嫩叶晒干可作茶饮,故而得名。

茶海棠在黄河以南分布广泛,在山东临沂平邑县的蒙山上,野生有大片茶海棠的变种“平邑甜茶”,现在人工栽培后,多用作苹果树的砧木。

下图:公园中的茶海棠树,开满白色花朵

图片

下图:茶海棠的花枝

图片

下图:茶海棠和山荆子都开白花,但茶海棠的萼片比山荆子要宽一些,萼筒和垂丝海棠一样明显鼓起,呈葫芦状,萼片和花梗多多少少带有紫色

图片

下图:茶海棠的叶,边缘有细锯齿

图片

说完了山荆子系的三姐妹,再来说苹果系。(表格中深绿色的6种)

(表格可点击放大)
图片

和山荆子系相比,苹果系的直观特征是花梗比较挺立,果实较大,包括有三对六种比较近似的物种:

苹果M.pumila野苹果M.sieversii

花红M.asiatica楸子M.prunifolia

海棠花M.spectabilis西府海棠M.×micromalus

新疆野苹果M.sieversii 在西方又称作塞威士苹果,其血脉深深影响了现在人工栽植的各种苹果和海棠品种。在伊犁时,当地的朋友经常提到春天去野果林踏青,这些美丽的野果就是新疆野苹果,可惜离得那么近,一直没能在花期去看看。

下图:新疆新源的野苹果林 静风飘影摄
图片

我国现栽培的苹果品种多为自欧美输入。早期栽培的中国苹果品种不耐储藏,俗称绵苹果,在古代称为林檎、柰(nài)等

在内陆的公园里,苹果似乎并不多见,不过在伊犁的街头倒是不少,很多民族院子门口都会种一两株苹果树。苹果的花期比西府海棠还要迟一点,花色是白底上带点粉红的晕条,识别特征是花梗和幼叶都布满绒毛,叶片也比别的海棠宽大,并且不平整

下图:伊犁六星街头的苹果花,花开时叶片已较多,叶片大而不平整,有点皱巴巴的感觉

图片

下图:苹果的花基本是白色,花梗和萼片上都布满白色的茸毛

图片


新疆野苹果传到中原以后,与当地的山荆子等多次杂交回交,产生了大量的外观不一的天然或人工杂交后代。苹果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就是“自交不亲和”,也就是容易发生天然杂交,产生大量变异。有的观点认为花红、楸子、海棠花与西府海棠等,其实都是杂交起源,也有的认为海棠花、花红是原生的,西府海棠是由海棠花和山荆子杂交产生。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虽有很多进展,但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深入研究不过基本上《中国植物志》第36卷苹果属部分,按形态学进行的物种划分还是成立的,我们也不用太钻牛角尖。


花红这个名称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小苹果”,果形直径约4-5厘米;现在偶尔还会看到用来做糖葫芦。

花红和楸子的花和苹果比较类似,和苹果的区别主要是果实上。也有研究者认为花红是楸子的变种。北方各省俗称的沙果、槟子、槟楸、果楸、奈子、冬果、夏果、槟子、白果子、松子、蜜果等等,植物志中认为都是花红下面的品种。

下图:花红的花和叶,萼片比萼筒长,叶片背面多毛,锯齿常较尖锐 许艳红摄
下图:花红的果,注意果实下部萼洼微突  刘军摄

楸子又称海棠果,在我国北方有野生,栽培类型也很多,楸子和花红亲缘很近,区别特征是果实比花红再小一点,直径约2-3厘米,果梗比花红要细长,叶片背面的毛比花红要少得多。

下图:楸子的花和叶,注意萼片比萼筒长,叶片背面基本无毛 刘冰摄

下图:楸子的果,果比花红还要小,果梗细长 朱鑫鑫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个头小的花红和楸子在果园中已经种得越来越少了,如今我们也不容易遇到了,且吃且珍惜。
真正从概念和实体识别上,让人容易觉得迷糊得是“海棠花”和“西府海棠”这一对。

在名称概念上,从历史脉络来看,明代“海棠四品”中“西府海棠”为先的说法,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所以现代植物学怎么着也要把“西府海棠”这个名称给落到实处,但把所有的海棠花都命名为“西府海棠”,又有鹊巢鸠占、数典忘祖之感,折衷办法就是在植物志中把“海棠花”和“西府海棠”分开,独立为两个物种。

至于“海棠花”和“西府海棠”又如何区分,《中国植物志》中更多是考虑了从果实角度进行分别,海棠花的果实要大点,直径约2厘米,果呈梨形,先端肥厚,果实的梗洼隆起,果期萼片宿存,而西府海棠的果实要小点,约1.5厘米,果接近球形,果实的梗洼下陷,果期萼片脱落,少数宿存

下图:“海棠花”M.spectabilis的花,根据植物志,海棠花有白色单瓣、白色重瓣、粉色重瓣多种  李光敏摄图片

下图:“海棠花”M.spectabilis的果和叶,果的下端梗洼隆起,萼片宿存,叶的基部较宽,叶柄较短  刘冰摄

图片

下图:西府海棠M.×micromalus的花

图片

下图:西府海棠M.×micromalus的果,果的下端梗洼下陷,萼片脱落

《中国植物志》中以果实来区分“海棠花”和“西府海棠”的做法和现在人们的习惯有点不一样。植物志中“西府海棠”这个名称涵盖的范围较大,兼顾了历史上陕西、四川等地对“西府海棠”的不同认知,认为各地果园中当地百姓所称的热花红、冷花红、铁花红、紫海棠、红海棠、老海红、八楞海棠等果用海棠,都是西府海棠的不同品种。用《中国植物志》中的原话讲:“海棠的品种极为复杂,尚待研究统一。在植物分类中,暂以西府海棠一名概括之,不再分列为多种,以免引起混乱。

但这样一来,植物志中“西府海棠”的概念又和现在人们在观赏中认为的粉花、重瓣、花梗挺立、树形直立的“西府海棠”形象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只能说“不钻牛角尖”了,植物学上的广义“西府海棠”概念就按《中国植物志》中的内容来,而观赏者心目中的狭义“西府海棠”一般指我们在公园中常见的粉花重瓣海棠,也就是现在有些研究者提出的西府海棠品种“似樱”。

下图:公园中的西府海棠图片

海棠现在新品种虽多,但我最爱的还是上面照片中这种传统的西府海棠,海棠花美丽的精髓就在于花朵有种粉白中泛有微红的肌肤感,充满着生命力,如美人醉颜,润比温玉,正如朱淑真的诗句中所描述“胭脂为脸玉为肌”,令人不由想到“日暖风轻春睡足”的情境。

写这篇文章之前,特地到“知网”查找了一下近年来关于西府海棠品种的论文,不能犯和翟天临一样的错误啊,从论文来看,近来学术界关于海棠的分类研究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文章还是从欧美引进的现代海棠品种介绍,关于传统海棠的很多研究还比较模糊。

确实从唐宋以来,吟诵海棠的诗歌不少,然而关于具体的品种,就不象梅花、牡丹那样有明确连贯的记载,虽然观赏海棠容易发生杂交,但其基本的花色和外观千年以来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象梅花从白到红那样有显著的变化,所以古籍中也只是从“种”一级上区分了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等,至于再进一步的品种分类,古人都未加注意,以至于现在划分传统观赏海棠的品种,都没有什么历史参照。现代的研究者观察了各地的西府海棠,如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河南观赏海棠品种分类研究》(作者楚爱香),根据实地观察将西府海棠分为单瓣、复瓣、重瓣等3个品种群共12个品种,不过说实话各个品种的花色、树形等并无多少变化,欣赏角度差异不大。

19世纪末以来,许多欧美人来到中国采集苹果属海棠的枝条和种子,并将它们引种到欧美,经过园艺学家的不断选育,到现在,已培育出千余个观赏海棠的品种,统称为“现代海棠”,目前也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种植,下一篇,我们就聊聊常见的现代海棠品种。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海棠开得是那么热烈执着,那么具有生命力,让看花的我们同样对生活一直保持热烈和执着吧!
主要参考资料:

《海棠品种分类研究进展》  周婷等著

《河南观赏海棠品种分类研究》 楚爱香著

《引进33种欧洲海棠品种繁殖栽培研究及景观应用价值评价》  王明荣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