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做脉?脉搏和血脉各是什么?中医诊脉依据和原理的是什么?

 咸鱼片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有四:望、闻、问、切
望是观望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中医在给病人看病时,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叫“把脉”,即医生用手指按住病人的脉搏,根据脉象的变化就能判断出患者体内气血阴阳的盛衰,还能知道病变的脏腑以及病情的轻重,另外,通过把脉,医生还能评估患者患病的转归,以及治疗效果的好坏。
脉象的变化对分辨气血的盈亏、推断疾病所在的方位,以及识别病情的轻重缓急都能提供十分关键的信息。比如:哪里长了一个瘤,哪里长了一个结节,子宫肌瘤,囊肿、乳腺增生之类的,都可以通过把脉把出来,并且还八九不离十。
世间上,凡事“事出必有因“,一切行为所产生的结果,都是”脉络可循“。所谓“脉络”,就是线索,就是本源,是“果中之因”、“事中之由”、“理中之道”。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的,疾病也是如此,正所谓“病从口入”,不合理的饮食会使营养不平衡,从而影响身体内环境,破坏机体内生物代谢过程,加速肌体衰老。
人体的脏腑、头发、颜面、皮肤、四肢、指(趾)甲和身材的健美,均与机体的营养状况有关。健康无病的人应该是白里透红、光泽、丰腴而富有弹性的。体弱多病,营养不良或失衡的人皮肤不是苍白无华就是黑暗油垢,且多皱、生斑、枯燥、无弹性。很多女孩子迷恋化妆品,但其实仅仅依靠皮肤来吸收化妆品中的营养,而不注意膳食营养显然是本末倒置。
“病从口入”,指出生病的根源在于饮食,饮食也是我们患病的因,事中之由。要么是营养出了问题,要么是暴饮暴食,要么是过度节食,总之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可以说,脉象就是我们的人生,会把脉者通过把脉能把出我们所有的人生心酸甘苦、喜怒哀乐,包括个人爱好。因此,古今大医名家,无不重视把脉。
那么,既然诊脉如此重要,什么叫做脉?脉搏是什么?诊脉诊的是什么?

脉是什么?

人有皮、肉、筋、髓、骨、脉,这个脉指的是脉管、脉道,为气血运行的通道,有赖元气的推动,使气血周行全身,维持人的生命。
元气包括肾阴和肾阳之气,藏于丹田,借三焦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故曰“脉资始于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经胃的消化转化为津液和血,由气的推动而循行于经脉以供养脏腑、四肢百骸,故曰脉“资生于胃”。肺主呼吸,在呼吸过程中,全身血液均须流经肺经、肺脏,即所谓“肺朝百脉”,故曰脉“会于肺”。

故《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与心肺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与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而血在脉中运行,赖元气之推动。心主血,肺主气,脉运载血气,三者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气血的循环运行。因此,脉遍布周身内外,而与心肺的关系尤为密切。因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习惯上常“血脉”并称。如《素问·五脏生成》:心之合脉也。
所以脉是壅遏营气的,把血液固在管道中,不让血外出。如《灵枢·决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血循行于脉管中,营养脉;脉对血有固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合称血脉。
因此,脉对血进行约束,血必须对脉进行滋养。血源自于中焦脾胃化生的精微物质,也就是水谷精微物质对脉的滋养。
出血的本质,脉管本身的约束力不好,硬化,脉管本身的营养物质减少导致。

脉的职能

  • 运行气血

脉为血之府,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使之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饮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
如果脉不能约束气血或脉道损伤,则会导致出血;脉道不利,则使血行迟缓或瘀滞等。
  • 传递信息

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各脏腑组织与血脉息息相通,而脉与心又密切相连。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谓之脉搏。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血、心、脉有关,而且与全身脏腑机能活动也有密切关系。人体气血之多寡,脏腑功能之盛衰,均可通过脉搏反映出来。
因此,脉搏是全身信息的反映。

脉搏,又叫做”脉气“。脉搏的跳动,是由心脏的机能形成的,要通过心脏的跳动脉搏才会跳动,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动气,所以脉搏又叫做脉气。
脉气是指脉搏在跳动,出现脉搏跳动的信息,有脉气,脉搏不跳动了,就没有了脉气。
脉搏是指心脏跳动的时候,推动血液在脉管里面运行所产生的一种波动,心脏跳一下,压着脉管里面的血液向前跑,产生一次波动,脉搏是讲脉产生的波动。这个波动、脉气,活着的人都有,死人心脏停止跳动,就没有搏动了、没有脉气了。所以脉搏是不管诊脉不诊脉,只要人活着,必然就会有脉搏在那里跳动。就像有呼吸、有心跳一样,正常人都有脉搏跳动、都有脉气。
脉搏数增多,主要见于急性热性病,如中暑、感冒、肠炎等。此外,脉数增加,可能为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引起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换性发生障碍,如心肌炎、各类贫血等;脉搏数减少,多见于慢性病。

脉像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搏在那里跳动,可以用一个探头、用个传感器把它探查出来。
医生的探头、传感器是什么?就是医生的三根指头。
医生的指头按在动脉管上,知道脉搏在跳动,跳动得快还是跳动得慢,跳动得强还是弱,有力、无力,大、小,跳动的是个什么样子,医生头脑里形成一个印象。诊脉就像看人一样,某个人很瘦、下巴比较尖、腮部凹进出,可能会说这个人有点像个猴。
医生通过诊脉,对脉搏跳动的状态、形象,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印象,这就叫做脉象。
脉象一定是中医的体认,得到的一个印象。为什么强调是中医?西医也看脉,有时候也摸一下脉,但是没有全面体察脉搏的形象,只是数了一下快慢。中医则要从很多方面,部位、速度、强弱、形态,各个方面来考查,综合形成一个印象。脉搏是客观存在的,诊不诊都在跳动,脉象是医生诊察了病人的脉搏,考查、体会,头脑里面产生的,
比如脉搏跳得好、有力,这个脉怎么跳得这么慢,形成的这么个印象,所以这就叫做脉象。

脉诊

脉诊又称切脉、按脉、持脉、把脉、候脉、摸脉等,是医生运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浅表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状态或病情变化,并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按道理说脉诊就是脉象,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心主血脉,脉为血府,心得阳气推动气血运行于脉管中,周流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因此,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变化的综合信息。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但是脉象只是有了一个形象,迟、数、有力、无力、洪还是细,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在医生头脑中形成的印象。什么是迟脉?每分钟跳多次算数脉?细脉是什么问题?什么情况会出现洪脉?脉弦说明什么问题?要让这些脉象为诊断服务、为辨证服务,那就有一个思考、分析的问题。
脉象还只是个形象,脉诊是既要诊察出是什么脉象,又要知道这个脉象的意义。
某个人看上去很瘦,有了这个瘦的印象以后,就会产生瘦的人可能体质不好、营养不良、力量不足,甚至多火这么个结论。因此,脉诊或者叫做诊脉,是医生通过摸病人的脉象以后来判断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总结这四个概念,“脉”只是形体中一条运行血液的管子;“脉搏”是血液在脉管里面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跳动、搏动的现象;“脉象”是医生手指按着脉管时,根据脉搏跳动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根据这个印象、脉象,按照中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属于什么病情,这才叫做“脉诊”。这四个概念的层次不一样,当然又密切相关,四个里面都有一个脉字。

诊脉的依据和原理

中医为什么通过诊脉能够判断病情呢?脉诊的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诊脉的原理。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主要动力

心主血脉,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有节律地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使气血流布全身,同时亦使脉管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形成脉搏。
脉搏跳动,形成脉象,作为组织器官,主要是心脏和脉管。
靠心脏跳动:如《灵枢·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素问·五脏生成》曰:“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其充在血脉。”这些论述说明,脉动源于心,心脏如果不跳动,脉搏就不会出现。因此,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心脏跳动就反映在脉搏上,脉搏的跳动情况,医生的手指可以体会到,所以心脏是动力。
靠脉管的舒缩:心脉相连,只有心脏没有脉管也不行,脉管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够约束、控制、推动血液向前运动,使血液在血管里面运行,脉管也有推动作用,血管扩张以后,自身可以收缩,缩的时候也有挤压作用,所以心和脉是脉象形成的主要器官。
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主导心脏的功能活动。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当心气旺盛,血液充盈,心阴心阳调和时,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谐有力,脉搏亦从容和缓,均匀有力。
反之,可出现脉搏的过大过小、过强过弱、过速过迟或节律失常等变化。
脉管舒缩是产生脉搏的重要条件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说明脉管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
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脉管自身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回缩的压力也是血液向前运行动力之一。
脉管的一舒一缩,既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所以脉管的舒缩功能正常与否,能直接影响脉搏,产生相应的变化。
若脉管通利,舒缩良好,脉象则徐和、软滑。
反之,可出现脉象弦硬、应指坚搏等变化。
若脉道阻遏,甚可导致无脉。
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脉道依赖血液以充盈,没有血液也不能形成脉象,因而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脉赖血以充、赖气以行,需要血液的充足,依靠气的推动。
气属阳主动,气为血帅,血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脉的壅遏营气有赖于气的固摄,心搏的强弱和节律亦赖于气的调节,因此气的作用对脉象的影响更为重大。若气血充足,运行良好,则脉象和缓有力。
如果气血不充足了,脉搏肯定细弱或虚软无力,如果机能不足,心和脉管的气不足,脉气不足、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当然脉搏跳动的力量就不够,就会出现虚弱的脉象;心脏跳动很有力,脉搏也就显得有力。所以气和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脉乃血脉,赖血以充,赖气以行。心与脉、血相互作用,共同形成脉象。崔嘉彦在《四言举要》中做了简要的概括:“脉乃血脉,血之府也,心之合也……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橐籥,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气滞血瘀,可出现脉细涩而不畅;气盛血流薄疾,则脉多洪大滑数等。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比如说肺主气,司呼吸,肺对脉的影响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联系上。肺和心脏都在上焦,肺气是宗气形成的重要条件,就是说肺呼吸的氧气和水谷之气相结合,形成宗气。肺和心的主要功能,一个是主气,一个是主血,心和肺都居于上焦,二者是君相的关系,好比皇帝和宰相的关系。肺朝百脉,肺对推动血液运行也能起帮助作用。
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的呼吸运动是主宰脉动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呼吸平缓则脉象徐和;呼吸加快,脉率亦随之急促;呼吸匀和深长,脉象流利盈实;呼吸急迫浅促,或肺气壅滞而呼吸困难,脉象多呈细涩;呼吸不已则脉动不止,呼吸停息则脉搏亦难以维持。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运行,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合形成宗气,“贯心脉”推动血液运行。
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脉有胃气为平脉(健康人的脉象),胃气少为病脉,无胃气为死脉,所以临床上根据胃气的盛衰可以判断疾病预后的善恶。同时,血液之所以能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形成脉搏,还依赖于脾气的统摄与裹护,使血液不溢于脉管之外而在脉管内运行,即“脾主统血”之谓。
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可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引起脉象的变化。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若精血衰竭,虚阳浮越则脉象变浮,重按不应指,是为无根脉,提示阴阳离散,病情危笃。
声明:本图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进行转载属侵权行为,本人将予以投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