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提高粮食产量吃饱饭的

 大连北溟子 2023-04-17 发布于辽宁

1960年前,我国在无水利、无优良种子、无化肥、无农药、无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极其落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品种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老品种,如,浙江、福建、江西等江南地区种植的高杆、易倒伏、不耐肥的水稻品种“莲塘早、陆才号”是解放以前培育的老品种,产量很低,亩产大约在200一300斤左右。

1957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矮杆、耐肥、抗倒伏、抗病虫害的高产水稻品种“农垦58”,经过科学家3年的培育,于1960年培育成功。1962年在全国推广,水稻的亩产量一下子提高到了400以上。

1958年,人民公社、集体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成立,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下,大兴水库、水利的建设。从1958年开始到1976年,短短的28年时间里,修建了大型水库308座,中型水库2127座,小型水库83200座,共计85365座。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0年前,我国的小麦亩产量仅为150斤左右,玉米的亩产量仅为200斤左右。1972年,第一代高产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亩产量一下下从400斤提高到了600一700斤。小麦、玉米也培育出了高产新品种,小麦产量达到了400斤以上,玉米的产量达到了600斤以上。

1971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成功,国际形势一片大好。毛主席、周总理及时抓住机遇,从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引进了13套化肥生产设备以及化纤生产设备。1973年第一套化肥生产设备安装成功并投产,1980年13套化肥生产设备全部安装成功并投产,为今后的农业生产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成功后,西方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改革开放由此开始。

分田单干、粮食丰收,人民吃饱了饭是建立在集体时代打下的物质基础上的,没有集体时代打下的基础,分田单干也不可能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