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谭 • 太极篇(三)——辨析:溯源与探讨(3)

 风吟楼 2023-04-18 发布于广东

国术界盛传,杨露禅先生刚去北京时,投靠于京城为官之同乡武氏。其后,武氏将杨露禅先生推荐予大户张四胖。

张四胖见杨露禅先生其貌不扬,遂询问杨露禅学系哪门武功,杨露禅先生答:“我之拳法既不是长拳,亦非少林拳,而是绵拳”。张问:“那么你的绵拳能否打人?”杨露禅先生答:“我之绵拳,并非用来打人,可打起来要胜于铁拳。”

其时,北京、华北各地,诸门诸派武术名家,慕名赴京,与杨氏较技,皆败于杨氏,遂称其为“杨无敌”。光绪皇帝之师翁同和,观其精妙之武艺后,大加赞赏说:“杨氏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如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塞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相祝贺。

杨露禅先生在端王府教拳,后在端王的安排下,杨露禅先生充任旗营武术教官。其时之“太极拳”,仍按传统称为“绵拳”,只教旗人,不教汉人,教旗人亦仅教上三旗。

因弟子中多为贵族,体弱且不能吃苦,杨露禅先生遂将原来太极拳中之高难功架简化,适应需要,创编出具有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之架构。

此拳一出,影响日深,从学者日众。而此时之陈家“绵拳”,仍只在族内传递,故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之说。

其时,亦恰巧武禹襄先生于舞阳县之盐店,“发现”了《太极拳论》;一说系其兄武汝清寻得,赠予其弟。该文开宗明义言:“明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即系明朝山西的王宗岳之太极拳论,其它具体的细节并无。

直至如今,学术界仍争议不断,多认为此论是否王宗岳自著,还系后人杜撰,说不清楚,不可考。

自武禹襄先生发现《太极拳论》后,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亦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之顶峰。加上建于1927年之南京中央国术馆,开设有武当门派,主要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太极拳”之名称,遂成为传统“绵拳”公开之正式名称矣。

当下所见之杨式太极拳,改称为“杨式太极拳”,应系民国初年之事,杨氏经过三代锤炼,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武学体系,统称为“杨式太极拳”。【待续】2023-04-15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