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讲张”到“说《明英烈》”

 老庄友华 2023-04-18 发布于海南

在前面写的《薛平贵与罗玉凤》里,我曾经说过,在明清社会,因为文盲率高,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实际上是由曲艺作品塑造的,比如京剧之类。

实际上,在曲艺当中,除了京剧、豫剧、评剧,越剧和黄梅戏等戏曲之外,北方的评书和南方的评话以及南北都有的鼓书在老百姓当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本来,按照地域的不同,评书鼓书和评话都还可以细分,但是评书的发展似乎有一个“去方言化”的过程,以至于今天的评书大致上只有流派的区别,在语言上并无多少差异,而不少鼓书和评话则还使用不同的方言,比如泰州、福州,扬州和苏州的评话就各不相同。

但是,如果抛开语言不论,单从内容上来讲,则评书鼓书和评话之间相同或者说相通之处又有不少,比如说,评书和鼓书中有一部《明英烈》,评话中也有,而且往往还都算茶院书场中的“看家活儿”,旧时代说书艺人出徒(行话叫摆知或摆支)时,基本上要会说几套“长枪书”,《明英烈》往往就是其中的一套。

《明英烈》又叫《大明英烈》,内容的最初来源大概是《皇明开运英武传》,这部小说据说首刻于明代,曾经被进献给嘉靖皇帝,目前还有明刻本保存在日本。

《大明英烈》主要是讲朱元璋和他的同伙们如何推翻了元朝,又如何打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因为是要取悦于明朝皇帝的作品,所以捧老朱等人的臭脚无疑是大前提,在这部书里,朱元璋金光闪闪,他的同伙们也一个个亮晶晶。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苏州的评话或评弹里,《大明英烈》也是主打节目,而明初时期的苏州人其实对英明神武的朱皇帝并不感冒,大家总在偷偷怀念旧日的统治者张士诚。

张士诚与他的同伙们,如果论好勇斗狠,论权谋诡计,那跟朱元璋和朱的同伙们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所以在成王败寇的历史游戏中被淘汰了。但是张士诚对苏州的老百姓相对宽仁,没有搞那么重的税赋,对苏州的文人也没有盯得那么紧,所以苏州人怀念这位失败者也就毫不奇怪了。

但是怀念失败者不可能是公开的,只能在私下里谈论,久而久之,“讲述有关张士诚的旧事”被简化中“讲张”二字(读作“港藏”),再传着传着,就丢失了本意,而成为苏州方言中表达聊天之意的一个词汇。

与此同时,明王朝对普通老百姓的思想灌输也基本上算是效果显著,在一般人的心中,老朱和他的同伙们之所以住进了大宅子,娶到了美女,不是因为能好勇斗狠,能耍阴谋诡计,而是天生金光闪闪或天生亮晶晶,所以,苏州的茶院书场当中,“大明英烈”也就说得热闹,并且不断赢来阵阵喝彩。

图片

备注一:在当代评话中,某些版本的《明英烈》对朱元璋不再是一味颂扬吹捧,刻画了此人内心阴暗的一面,但总体而言,其思想水准并未脱离成王败寇的窠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