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无为”才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

 饮膳道人 2023-04-18 发布于江西
内容图片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道”在生活中最为精辟的总结。

无不为,对应的似乎是随心所欲。因此,没有什么方法比无为更能让我们拥有随这种能力。

那么,什么是无为呢?

或者说,应该怎样理解无为,才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呢?

关于无为,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或许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深得其意,但是用文字描述岀来,对他人来说,很可能只是从一种玄妙演绎成另一种玄妙,读来仍是一头雾水。

所以,能够把深奥的哲理用俗之又俗的话说出来,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懂得生活的真谛。

内容图片

一、无为

要想理解无为,首先要了解“为”是何意。

为,常理解成“作为”、“目的”、“争”,而我理解成“想要”。

但是,无论如何理解,“无为”绝不等同于“不作为”或者“不想要”。

作为也好,目的也罢,包括“想要”。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这些举动来自何处!

内容图片

二、溯源

以上举动来自何处呢?

来自“想”,比如想有作为、想到目的、想要……

想,又来自何处呢?

来自大脑中的思维!

因此,“为”,就是你思想的产物,而这些产物又可以称之为“认为、以为”。

你认为你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你以为生活必须是什么样的,对应的就是“作为、目标”,以及你“想要的”。

内容图片

三、证悟

由于被思想主导生活太久,很难让人接受“思想无用”的事实。

但是要想证明这个事实并不困难。

比如:如果你脑袋里想的是对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你想要的!

要知道,论证思想无用,并不是全盘否定思想。哲思也是一种思想,但它绝不是非白即黑的。

从佛教文化来说,“有为”就是“起相”,它是一个将事实幻相的过程。

比如看到一块石头摇摇欲坠,石头摇摇欲坠是一个事实,但你因此惶惶不可终日就是“起相”;比如“杯弓蛇影”。

这种感觉往往被冠以“未雨绸缪”,好像因此会避免不好的事发生。

就事实而言,要么你把那块石头搬开,要么离它远远的,什么都不做却用恐惧来吓唬自己,不是太可笑了吗?

因为经验去化解危险是不是一种思想?什么都不做却一味的吓唬自己是不是一种思想?

前者是顺势而为,后者是因思而思。

内容图片

四、有为案例

“你瞅啥”的冲突就是典型的有为之举,一个“瞅”的动作被你经验中的定义判断为挑衅,血案引发了。

有钱人的生活引起了你的羡慕,失落感与挫败感带来的痛苦。

孩子不如你愿,充满心头的失望。

你想要的人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引发的情绪。

……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想象出来的!

内容图片

五、总结

从以上内容不难理解,无为的“为”,就是脱离事实的想象。

而无为的意思就是:不要瞎想。

羚羊如果在吃草的时候寻思如何躲避狮子的追捕吗?狮子会在吃饱的时候寻思如何捕捉羚羊吗?

有人会说,不思考,羚羊怎会如此敏捷,狮子怎会如此有力?

恰恰就是不思考,它们才会如此敏锐,因为这种状态来自本能。

这种本能带来的状态就是“无不为”。

内容图片

前段时间,有一个孩子不小心从栏杆掉了下去的视频,她的妈妈背对着她正与别人说话,却神奇般的回身抓住了孩子的腿,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这就是本能的力量!

如果这个此刻妈妈思考呢?

让你“无为”,或许还能接受,让你“不思考”,那是万万不能。

而上面的例子,无一不是在无思考的过程中爆发出来的力量。

怎样才能“无不为”?

什么都不想就能无不为!

什么都不想那不成傻子了?

傻子有什么不好?傻子快乐啊!

你不是不想要痛苦吗?

大智若愚!

内容图片

什么都不想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会让你变成傻子,是做而不想,做而不想便会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但是很可能在别人眼里你像个傻子……

做而不想,对应着就是“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又可以简单理解成活好今天,头脑中没有了过去和未来,也就不会瞎想了,今天则会因为你的全心投入而变得美好。

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今天,必定会成就你并不在乎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