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怪骨头:“沉重的动机。”

 解语渊 2023-03-14 发布于福建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黄吟卿思

1.
当一个人的理性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容易变得刻薄起来。这就像好像真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为了某个意义而活。至于其中的点点滴滴生活的细节,那不过是为了这个最终意义而存在的铺垫、衬托,总之,就是无关紧要的存在。但如果这是真的理性,那也应该知道,生活的每一部分,缺一不可。因为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就是生活本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认知竟然变得难以接受起来了。
可能是日常的枯燥乏味,可能是早已经麻木了,早已经对所熟悉的一切熟悉到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的地步了。说出来可能觉得狂妄,但事实就是,人很容易变得狂妄。这种狂妄很多时候,它指向的就是你怎么想的,而不是你看到了些什么,或得到了些什么。目中无人,熟视无睹,好高骛远,这一切虽然看似仅仅只是看的一方面,可仔细去想,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为什么要在意自己怎么想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在面对既定事实之时,事实就这么脆弱、不堪?我觉得,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然忘却了变化的无常了。
人的成见如此之深,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我个人而言,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行为,写作,成为了一种目的不存的商业行为,甚至生活,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对自我定位的催眠。这一切无不是在说,世界就是这样,一切皆有意义,且如此稳定。而我就是为了那一丝丝的稳定和意义而活,至于时间,至于事实,不,我更看重的是结果。是为什么要,怎么做,以及最后的结果如何,最重要的就是结果和想要之间的距离,我想要的也无非是这个结果。可是,如果结果不遂人愿,那么这一切就会被判定为是毫无意义的,是没必要的,是虚度时光。然而,什么是意义,什么是必要,什么是有价值的呢?我却并不确定了。
2.
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意义的索取,以及对价值的渴望,在某一时期会变得极其强烈。那是一种近乎绝境的匮乏,匮乏到眼睛里好像只能看到这些,匮乏到思想被死死的束缚着,匮乏到人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竟不知为何如此。甚至,渐渐的,原来自己想要的那个东西也得不到,可就是还在死皮赖脸的挣扎着,好像不这么做就是不对了,好像不这么去做就真的活得特没意思。这是一种近乎完全不顾及事实的状态,一厢情愿,义无反顾,很傻很天真。
就像在写作的时候,好像没有主题表达都是多余的;好像在生活中,如果不说出点“与众不同”的志向活着也是多余的;也好像思想真的有那么多,志向真的有那么高,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面目可憎,都不可取。人有时候所谓的理性,不仅如此不切实际,更是荒唐得让人不知所以然。如果说,这一切真的如此,那自己又该放在什么位置呢?追梦人、践行者,还是空想家?
就如我曾表达的那样——可能还是自身有所企图,是我自不量力,总想着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声音,去唤醒一部分和我一样的人,唤醒良知,唤醒真我。
也确实,如别人所说的那般:“带着目的的写作称之为'发声’,杂音越小,能量越大。”
话说,我真的有专注于此吗?对于思想,对于别人,对于现实,我了解多少呢?我的方法对了吗?我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何我总是在述说一个主题的时候,那么多的杂念,那么纷杂的思绪,最后连我自己都看不懂了,何况别人呢?
3.
动机,有时候,确实是个方向,
只是,如果只有方向,眼中只盯着方向,
就能保证不迷路吗?
那执念、坚持,为了坚持而坚持,
最后,我所坚持的是什么呢?
那怀疑、不稳定的情绪,不安定的内心,
又为何时时摇摆不定?
我盯着自己看,盯着别人看,盯着世界看,
溜走了什么呢?
在我目不转睛的过程中,
那些细微的变化,我真的注意到了吗?
可是,如果忽略了这些,
那还真实吗?
我又为何走到了现在,在这个位置,在这里,如此信誓旦旦?
难道这不是虚妄,虚伪,虚假?
这沉重的动机啊!
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我又究竟在干些什么呢?
何必在意,何须牵强附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