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振华内科效验方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18 发布于内蒙古

李振华,男,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评选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


1.加味右归丸
【处方】熟地黄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山药30g,附子9g,肉桂6g,茯神15g,酸枣仁15g,龙骨15g,牡蛎15g,五味子9g,炙甘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温阳补肾,安神宁志。
【主治】早泄、遗精或滑精、阳痿,肾阴亏虚,阴虚及阳,肾脏亏损,心肾不交之肾阳虚证。症见男子早泄、遗精或滑精、阳痿,伴有精神萎靡,面色白,形寒畏冷,四肢欠温,少寐易醒,梦多,健忘,夜间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沙参养胃汤
【处方】辽沙参20克, 麦冬15克 ,石斛15克 ,白芍20克, 山楂15克 ,知母12克, 鸡内金11克, 花粉12克 ,丹皮10克,乌梅肉10克,陈皮10克 ,生甘草3克。
〔用法〕日一剂,小火水煎  分二次服.
〔功能〕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主治〕适用于各种慢性胃炎病。症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或牵及两胁,嗳气,纳呆食少。少食即饱,(中医五运六气 公众号 整理)胃中灼热嘈杂,口干咽燥,便干,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舌质红而缺津,少苔或花剥,脉细弱或细数等,中医辨证属于脾阴虚者。
【加减〕
  • 兼气滞者,加枳壳15克、川楝子12克、郁金10 克;

  • 兼血瘀者,加丹参15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 阴虚内热、胃逆嗳气者,加竹茹10克、柿蒂15克;

  • 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加焦栀子10克、夜交藤30克;

  • 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5克;

  • 兼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2克;

  • 若大便出血,加白白芨10克、黑地愉15克。


3.加味苍耳子散
【处方】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或浙贝母)10克,淡豆豉1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开窍,活血通络,
【主治】一般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均有效。
【加减】
  • 对于水气者,可加黄芪2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

  • 如有恶风畏寒等症状,可加桂枝6克;

  • 如早晨或有时鼻流黄色黏液、额部时痛,为风寒郁而化热之兆,宜加连翘12克,金银花15克(如果黄涕较多,可加生石膏15克和泻白散,以增加清肺的作用)。

4.健脾止泻汤
【处方】党参12g,白术10g,茯苓20g,泽泻12g,桂枝6g,厚朴10g,砂仁8g,薏苡仁30g,煨肉蔻10g,诃子肉12g,炙甘草g,生姜3g,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功效】温中健脾,理气和胃。
【主治】大便泄泻

5..理脾愈疡汤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朴10克,甘松10克,刘寄奴15克,乌贼骨10克,生姜10克,元胡10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
【用法】取冷水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30分钟,取汁约150毫升,再将药渣加水二煎。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以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为宜。
加减:
  • 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加白芨10克、三七粉3克(分2次冲服)、黑地榆12克;
  • 如语言无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温,加黄芪15-30克,甚者加附子10-15克;
  • 如嗳气频作,加丁香5克、柿蒂15克;
  • 如食少、胀满,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功效】温中健脾,理气活血。
【主治】适用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暧喜按,饿时痛甚,得食痛减,腹胀嗳气,手足欠温,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沉细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者。
【注意】本方多香燥,易伤阴津,故于阴虚者不宜使用。对于脾胃虚寒者也应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6.香砂温中汤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半夏各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川厚朴、干姜、川芎各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益气健脾、温中和胃。
【主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嗳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加减】

  • 兼肝郁甚者,加香附、乌药各10克;

  • 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 湿盛泄泻者,加苡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 湿阻呕恶者,加苍术10克,藿香15克;

  • 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 阳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 气虚甚者,加黄芪15~30克。

7.清消饮
【处方】荷叶12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草决明15克,薏苡仁15克,防己15克,生白术12克,陈皮1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治疗肥胖症
【加减】
  • 痰湿重者加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

  • 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5克,猪苓12克。


8.豁痰宁心汤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橘红10克、法半夏10克、节菖蒲10克、远志10克、枳壳6克、厚朴10克、郁金10克、砂仁8克、桂枝6克、薏苡仁3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益气,豁痰宁心。
  【主治】室性早搏。痰湿阻滞型:临床以心悸胸闷,气短喘促,体倦乏力,四肢沉重,或逐渐肿胖,脘腹胀满,大便糖薄,头晕头沉,口干不欲饮,嗳气,舌质淡暗,舌体肿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缓为主证。
【加减】
  • 气虚甚者加黄芪30克、生山药30克,益气健脾;
  • 大便溏薄甚者加煨肉蔻10克、苍术10克,以燥湿固涩;
  • 脘腹胀满者加广木香6克、大腹皮10克,以理气化湿,除满消胀;
  • 心悸明显者加龙齿10克、琥珀3克以镇心安神。
9.补气消疹汤
【处方】黄芪2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2g,羌活12g,防风10g,荆芥10g,地肤子(包煎)15g,地骨皮12g,浮萍15g,苍术10g,蛇床子(包煎)12g,丹参15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血,燥湿除风。
【主治】治疗气血亏虚,风湿郁表型荨麻疹。

【加减】

  • 如病久反复发作不愈者可加黄芪至30g,以补气扶正;

  • 胃脘胀满者可加厚朴、砂仁以调中理气;

  • 病久脾胃虚寒者可加桂枝温阳散寒;

  • 荨麻疹高出皮肤较甚或便溏者可加炒薏苡仁、茯苓以健脾利湿;

  • 烦躁不安者可加莲子心以清心除烦;

  • 失眠者可加炒枣仁安神催眠等而获良效。


10.健脾止血汤 
【处方】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当归10g 白芍15g 远志10g 炒枣仁15g 醋柴胡6g 升麻6g 黑地榆15g 阿胶珠10g 广木香6g 炙甘草6g 米醋180ml,【用法】分两次后下入煎。
 【功效】益气健脾,止血补血。
【主治】治疗脾气虚弱、脾不统血、气虚血脱的崩漏即功能性子宫出血。
 【加减】
  • 四肢不温者,加黑姜5g,甚者加附子10g;

  • 浮肿较重,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明显者,加泽泻12g,苡仁30g,山药20g;

  • 出血夹有血块者加田三七粉3g(分两次另冲),炒蒲黄6g;

  • 兼腹痛者加醋香附10g;

  • 如出血势急,量大者,改党参为红参6g(先煎30分钟再纳诸药),并酌加黑荆芥6g,或是黑柏炭12g;

  • 如兼肝郁症状,胸闷胁痛者,可酌加青皮10g,郁金1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