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视为“共产党里的另类”,一生有四不畏,不做任何人的工具

 茂林之家 2023-04-18 发布于湖南

共产党里有这样一位被冠以“神剑将军”、“马上诗人”的英雄人物,于硝烟战火中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民族解放与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贡献。

和平之际,他更是临危受命,铸造神剑,固国安邦,为国防科技与军队建设的发展立下了赫赫功绩。

然而,就是这般战功显赫的光辉人物却被视为“共产党里的另类”。

毛主席评价他“好犯上”,叶剑英元帅评价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军队中有几个惹不起的人,他就是其中一个”。

文章图片1

这位传奇英雄到底是何方神圣?他为何会被视作“共产党里的另类”、“军队中惹不起的人”?这其中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01

光辉热血的人生路

张爱萍,本名张端绪,1910年元月出生于四川达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幼年时期,在奶奶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认识到社会黑暗以及文化重要性的张爱萍,自此内心便充满了对知识文化的向往,对恶霸老财、黑暗社会的仇恨……

舞象之年时,正值热血年华的他毅然加入抗议“五卅惨案”的游行队伍,投身于革命浪潮。在其带领之下,当年便将就读中学里的反动学派赶下了台。

四年后,尚未弱冠之年的张爱萍更是告别家人,“逐浪三峡走申江”,前往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同年12月,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此后数十年戎马生涯,征战大江南北,于硝烟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文章图片2

长征途中,张爱萍于四渡赤水、大战老鸦山、保卫遵义城以及激战金沙江等著名战役中,数次率领先遣部队承担重任——或作为开路前锋,一马当先,为主力队伍扫清障碍,或担任后卫,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保驾护航。

皖南事变后,受命调到新四军的他,更是在战友的助力下,带领盐阜地区的军民将两万余日伪军的大“扫荡”设想化为泡影。

1944年9月,张爱萍率领部队奔赴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将失地接连收入囊中,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不俗的贡献。

解放战争伊始,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一职的张爱萍,即便是头负重伤躺在担架上,也依旧不下火线,为作战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渡江战役之初,才能卓越的他在接到组建人民海军的重任后,不仅迅速创办了海军学校,更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打造了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

文章图片3

1955年1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参加并指挥了解放军历史上首次海陆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

在其带领下,解放军部队势如破竹,不仅一举攻下一江山岛,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尽数解放,更修筑工事,有力加强了该地区的海防建设。

同年,在新中国开国将帅授衔仪式上,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

可以说,在党带领人民冲破黑暗踏上光明大道的征途中,张爱萍的功勋足以载入史册,为人所称颂。

当然,这位传奇英雄不仅仅在军事作战领域极为出色,在国防科技与军队建设方面更是大放异彩,有着不俗的“战绩”。

两弹一星,卫星上天与回收,水下发射导弹……

文章图片4

饱经动荡年代洗礼与摧残的他,置身体与精神的创伤于度外,仅凭借满腹热血与孤勇,便以横扫千军之势,率领国防科研人员胜利攻克“三抓”工程。

张爱萍可谓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与人民。

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为党和国家燃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竟是个“一不怕死,二不找死”的“共产党里的异类”。

02

不做任何人的工具

1959年8月,庐山会议期间,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导致彭德怀等几人被批评。对此,不乏有人跟风诬陷彭德怀。

然而,面对如此情势,张爱萍将军却如一股清流,遗世而独立。非但没有像其他人那般与彭德怀等人划清界限,反而在回程时,毫无顾忌、坦荡从容地与彭老总同乘一班飞机,像往常那般寒暄话聊。

文章图片5

事后,当有人问他难道不怕被波及时,只见他坦然的回复道:“彭德怀依旧是我们的同志呀,八中全会的决议不也是称其为'同志’吗?”

数十年来,面对政治生活中的云谲波诡,张爱萍的态度向来分外鲜明——始终同真理站在一道,不做任何人的工具和信徒,更不会曲眉折腰,向任何人低头!

张爱萍称自己平生有“四不畏”——不畏天命,不畏大人,不畏圣人言,不畏权势。

回看他的人生轨迹,诚然,他的的确确做到了。

在那个形势险恶的动荡年代,张爱萍可谓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面对“造反派”的构陷批斗、借机“施暴”,他非但不畏惧,反而忿然反抗,坚决自卫,甚至将对方打得仓皇出逃。

即便后来身陷囹圄,他依然保持了“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气节。

他投身革命,真诚拥戴毛主席,认定其为带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与光明的领袖。但他绝非无条件、毫无原则地崇拜毛主席。

在狱中时,张爱萍便打定主意:“若是党坚持错误,丢掉、背弃自己的宗旨与信仰,那么,就不是我所要加入和拥护的党,亦非我要革命的初衷。我可以走!”

后来,他出狱治病,又于1972年11月解除监护。面对旁人“应对中央的决定进行表态”的善意提醒只见张爱萍直接反问道:“强盗将你抓进去再放出来,你还要去感谢强盗?”

文章图片6

晚年时,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在与他谈到同邓小平的关系时,曾问过这么一个问题:“1975年,邓小平同志搞整顿时,您曾被誉为其四大干将之一,您知道吗?”

对此,只见张爱萍忿然回道:

“什么邓小平的四大干将之一?我谁的人也不是!……我既不做他人的工具,更不随波逐流,成为他人的追随者和信徒……唯有真理方能让我低头服软……说我是谁的人,是谁的干将,简直是在侮辱我的人格,我断然不能接受!”

身为一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拥护者,张爱萍不仅极富理想、敢做敢当,更是将身上刚烈、透明、率直、孤傲,这些明艳的色彩纵情挥洒,肆意书写。

03

淡泊名利,归于平凡

张爱萍对党可谓是无限忠诚。他不恋权位,不求私利,为了响应党关于领导干部要年轻化的战略决策,更是先后三次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请辞,要求从国务委员以及国防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

1987年,张爱萍在知晓自己的离休申请获批后,第一时间便令秘书将其在军委的办公室给撤掉了,甚至还高兴地当晚便同家人一道欢庆至深夜。

自此,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开启了退居二线的平淡生活。

文章图片7

离休后,他们一家人住在靠后什刹海的一所青砖平房小院里。由于房子距离大街较近,故而车马喧嚣不绝于日,很是嘈杂。对此,组织上本打算请其移居他处,换个环境较好的处所,然而,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张爱萍的多次婉言拒绝。

别人问他为何拒绝,只见张爱萍神情淡然且面带笑容地回复道:“跟老百姓住在一起才好呢,这样方才能真切地聆听老百姓的声音!”

张爱萍视在位为“出家”,离休为“还俗”。

故而离休后,对于一些官方会议、活动邀请以及工作汇报,他均一概拒绝,从不出席,甚至为此还特意发表声明,称:“我已经'还俗’了,如今不过是平头百姓,怎么能听汇报、参加活动、会议呢?百姓,自然是百事不管了!”

但其实,这位老人虽不恋权位,却心系战友、科研。每逢一些老一代领导人、老同志的纪念日,以及“两弹一星”的相关活动,他还是悉数到场,从未有过缺席的。

文章图片8

谢绝了官场应酬的张爱萍,晚年可以说过着一种极为充实、闲适的生活。每天散步之余,便是将相机挂在胸前,乐此不疲地拍照纪录日常,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是摄影师呢!

平日里,他将治印、练字视为“健身功课”的打卡日常。

于他而言,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亦是一项运动。他善书法,尤善行草,其书艺从容超脱,意态自然飘逸,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与文化气质。

也正因如此,军内外求字之人可谓是络绎不绝,但他从来都只是给残疾退役军人、学生以及老区人民题写,其他不管怎样的诱惑,都不足以令其动笔。

文章图片9

除了练字赋诗,这位终于清闲了的老将军也同寻常人家的爷爷一样,含饴弄孙,每天步行接送小孙子牛牛上下学。

对此,警卫部门出于对他的安全考虑,曾多次向其提出意见。然而,这位老人许是天性驱使,并不以为意,依旧每天往返于家和幼儿园之间。

2003年7月,这位世纪老人因病于北京逝世,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回看张爱萍的人生之路,会发现,这位老人,可谓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和平与崛起,只留给华夏大地一个大写人的背影。

“为人顶天立,豪气逐风云。”

张爱萍斗寒傲霜,不屈劲节,可比青松;随地生根,与民同乐,可比绿柳。可以说,他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践行了曾奉为至理名言的“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伪真休奴颜”

文章图片10

从战争中走来,他于硝烟战火中,挥洒英姿豪情,于铁马金戈间,书写辉煌诗篇;向光明美好走去,他身负千斤重担,不畏伤痛病魔,于热血和红心的驱动下,投身书海与实践,步步攻陷迎来的壁垒,锻造更坚固的城墙……

他直面人生而不媚俗,不做任何人的工具与信徒,始终为党、为国、为人民、为真理而战。

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英雄,“天真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