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冤而死,为明朝续命两百年。

 hercules028 2023-04-19 发布于江苏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明朝军事家兼诗人于谦,相传他于十二岁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心可鉴,而他的这一生,也正如这首绝句一般,将自己的赤诚之心奉献到了极致。

(于谦画像)

为救国他背负万难,甚至拯救了大明,给这个落寞辉煌的朝代再续上了两百年的命数。

却也给自己谋了个凄惨的下场,被皇帝亲自下令诛杀。而那场由他指挥统筹,拯救大明的北京保卫战,也成为了于谦的绝唱。

北京保卫战,将于谦的军事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究竟是如何挽救了危急的国家,最后又是怎样走入了死亡的命运呢?

一、于谦的成长史,深得君主重用

少年时期的于谦酷爱学习,受到祖父的影响,他志存高远,更是将文天祥看做是自己的榜样。对他而言,文天祥的气节给一个少年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

据说他更是整日,将文天祥的画像悬挂在座位旁边,督促鼓舞自己。

二十三岁那年,于谦如愿考取了进士,也正式迈出了他驻扎官场的第一步。

他性格刚直,宣德元年他被任命为御史一职,跟随刚登基明宣宗亲征,前去剿灭谋逆的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投降之后,于谦在堂前细数他的罪名。

义正言辞,句句诛心更有威严之势,吓得朱高煦不停发抖,连头都不敢抬起来。而于谦的行为却受到明宣宗的赞扬,认为他可堪大用,立即任命他为江西的巡案,而他在江西更是公正断案,平反了数百起的冤假错案。

而于谦在此后,更是得到了明宣宗的重用,当时要增设各部的右侍郎,成为指派省的巡抚,于是亲自推荐了于谦到吏部,随后于谦成为了兵部的右侍郎。

于谦做事有方,面对水灾洪涝,总是实地考察,连年上书,尽可能让百姓受到最小的伤害。

他修筑堤坝,又带领居民种树挖井,改造了黄河沿岸的数地。而当初的大同远在塞外,于是于谦又单独派官治理,他的名声也响彻了山西,一时之间民风和畅。

但自古有忠臣便有奸臣,于谦深受皇上和朝中老臣的喜爱。但在明宣宗去世之后,正统年间太监王振专权,祸乱朝纲,贪污受贿。

于谦清正廉洁不与他们为伍,两袖清风,但他却受到了阉党的陷害入了诏狱。

而最后是在几省的官员请命上书,甚至各地的藩王求情之下,于谦才被放出来,被降至成为了大理寺少卿,困在了山西。此后多年,他一直在当地造福百姓,深得民心。

而此时的明朝早已陷入了危机,皇帝无法专权,太监以公谋私,而北方蒙古瓦刺又虎视眈眈。随着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于谦此时已经被召回朝廷,担任兵部左侍郎,他极力劝阻,却依然拉不回英宗。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率兵亲征,几十万明朝精锐军队在土木堡失陷,明英宗被俘。这场史称土木堡之战的战斗,最后以明朝皇帝被俘,大军失败作为了结局。

而此时的明朝危矣!没有君主的国家,危在旦夕!也就是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将北京守卫战拉开了序幕。

二、北京守卫战:于谦忠肝义胆,运筹帷幄

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多个将领死亡,朝局混乱,而此时的京师犹如一块肥美的肉一般,等待着蒙古瓦刺部落的采颉。

整个朝廷人心惶惶,而当时作为兵部侍郎的于谦站了出来。

他先是请求时任郕王的朱祁钰,调令两京的军队,以及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军,抵达顺天府,开始计划对待瓦刺的防御战略。而此时的瓦刺首领,却准备以归还明英宗的借口,率兵攻打北京城。

于谦临危受命,升至兵部尚书,开始负责整个京师的防御。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朱祁钰正式监国,成为了“代理皇帝”。而这时朝廷中却出现了别的声音,以徐有贞为代表的的一行人,他们表示如今北京城不一定能够守下来,不如还都南京。

其实换个说法就是逃跑,认为自己打不过。

说来也是,精英部队全部在土木堡沦陷了,这一战的确艰险。此话一提,也得到了朝中一部分人的支持,就连朱祁钰都有些拿不定注意。

尽管有反对的,也不好开口,但是他于谦和何许人也,直言直语上奏,称当时的宋朝也是作此想法,而最终南宋却输得一塌糊涂。如果要还都,那大明的下场便和宋朝一样。他的强烈反对,也得到了附和,而最终朝廷还是决定固守北京。

随着形势危急,于谦力挽狂澜,先从朝廷内王振的余党下手,请旨朱祁钰灭了阉党,稳定了朝廷内部的情绪。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念,拥护朱祁钰登上皇位,史称明代宗。

从以上的种种我们可以看到,于谦此人身上的“忠”,不是盲目跟从无头无脑,不是愚忠。而是真正的站在朝廷和万民的利益上,去体现出来的忠诚。与他人不同,他自始至终都将自己,放在了臣子的位置上。

而像于谦这样的人,自古以来都难以多得。

朱祁钰给了于谦兵权,要求京师各地皆听从他的诏令,甚至给了他先斩后奏的特权。

而于谦先是选拔了一部分人才,比如轩倪、石亨、杨洪等,都是可可造之材。随后他提出,需要招募民兵,大规模批量的制造盔甲。

而京师中的九门,则是最重要的据守位置,他部署好了九门的防守。远在通州的粮食,也命令每个部队都去取回,坚决不能留给敌人。随着于谦的部署,加上外地的藩王部队赶到,整个京师严阵以待,似乎在等待着一场即将降临的暴风雨。

城中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这一年的十月,瓦刺大军南下,一路攻破重重关卡,从紫荆关绕到了北京城。

十月十一,大将石亨下令关闭九门。

早在先前的战备状态时,于谦下令全城的军民都参与到这次的防守当中。备好了大量的木材、砖石等工具,作为紧急战备物资。而在北京城周边的城墙,以及九门都做了加固处理。其中以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和阜成门,尤为重要。

直接在城墙内加筑砖砌,将城壕加深,而每个城门增设门扉11000余个,加固了北京城的防守。

眼看着瓦刺大军即将到来,于谦命令几十万明军驻扎在九门之外,以埋伏为主,采用内外夹击的方法。于谦亲自督战立于城门外,下了死战的命令,而这也激起了明军将士们的志气,在他们的身后是这个国家,以及无数的百姓们。

瓦刺人一看到城外明军的阵势,便有些被吓到了,原本以为对不敢迎战,没想到却有如此气势。瓦刺的首领也先,他将部队设置在西直门外,在多个城门处发动攻击。而在这时的彰义门,于谦派出偷袭部队,重创了瓦刺的先锋军团。

而西直门处的大军,似乎是太掉以轻心。于谦暗中部署,隐藏主力,运用类似游击的方式进行袭扰,给瓦刺制造混乱。当天晚上立刻下令两路兵马,直捣瓦刺军营,振奋了明军人心。

瓦刺这时候起了谈和之心,却直接被朱祁钰拒绝。

随即瓦刺在德胜门发起偷袭,却不曾想于谦早在此处设置了神机营,当即诱敌深入,也先率领数万骑兵进入了包围圈。神机营的火器一出,瓦刺精兵早已陷入了埋伏当中,这一仗他们败得惨烈。

(北京保卫战)

而也先的弟弟也丧命于火炮之下,德胜门进攻不成,他们又将目标放在西直门身上。一时之间,西直门的守军孙镗无力支撑,却依然力守城门。于谦下令从其他俩门增援,最终打退了敌军。

十月十四人,这次瓦刺又从彰义门处进攻,镇守彰义门的是副总兵武兴,他运用火器好弓弩原本击退了敌军。可谁也没想到猪队友出现了,那些监军的太监们都想抢占头功,骑着数百屁战马奔涌而出,扰乱战局,武兴被杀,城门危矣。

而这时城中的百姓站了出来,他们利用砖石和武器反抗瓦刺的进攻,恰好援军来的及时,成功阻止了瓦刺的入侵。

接连的战败让也先决定,挟制明英宗率先撤退。

于谦得此消息之后,立刻派人狂追。而明军勇猛,最终在清风店大胜瓦刺军队,随着瓦刺的撤退,这场北京守卫战赢得漂亮。

而其中,于谦更是功不可没。

在他的督导之下,各守门军队相互照应,反应速度极快,而城中的百姓也纷纷加入到了这场战争中。皇帝与臣民的信任,都汇集到了于谦的身上,可以说没有于谦,这场战争真不一定能赢,而大明很有可能就此灭国,此后的两百年就不复存在了。

而这场战争,却将于谦对于明朝的忠诚,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他刚正挺直,也正如他十二岁所说的那般,“粉身碎骨浑不怕”,他只求自己不愧对于这个国家,不愧对于天地和自己。

三、忠臣蒙冤,于谦被杀

明代宗朱祁钰对于于谦一直十分喜爱,在许多国家大事之上,都会听一听于谦的看法。

只是这一切却遭到了一些人的不满,喜欢他的人多,但是憎恶他的人更多。许多人纷纷上书,于谦专政专权,御史更是多次弹劾,全靠朱祁钰捞住了于谦。

而随着明英宗回到了朝廷,尊称一声太上皇。而随着朱祁钰的病重,朝中大臣徐有贞、石亨等人重新迎接明英复位皇帝。立刻将于谦和其他人下诏入狱,其实石亨曾多次受到于谦的恩惠,但对他却觉得于谦这样的人十分可怕。

在入狱之后,朝廷内外都传出于谦有不臣之心,而这一切都是他人的阴谋罢了。而和于谦一同下狱的学识王文忍,根本无法接受这种诬陷,一直为自己争辩。而于谦却有所不同,争辩是没用的,那些罪名都是他人扣上来的。

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三,于谦在崇文门外被就地斩立决。而一代忠臣名臣,在拯救了大明之后,却依然逃不过这朝廷斗争。或许从一开始,登科入仕开始,便无法逃离。于谦的尸体被同僚收捡,一年后被于谦养子埋葬。

而在于谦死后多年,他的事情才真正得到平反。明英宗死后,明宪宗将于谦的真相公告天下,彻底替他正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