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那个中秋

 麦夏 2023-04-19 发布于江苏

不知什么原因,有些事即使是你亲身所为,也经不住岁月的磨砺,便渐渐地隐去;有些事却不然,如用刀雕在你脑子里,既抹不去,又磨不平。

我时常想起杨庄的青年们。每当想起他们,脑海里便泛起片片涟漪。

几年前,记得很清楚也是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我因公务来到鲁河乡。无意中听团委的同志说,杨庄青年举办“赏月晚会”,和五保老人共度中秋佳节。我欣然同意了乡团委的邀请,参加这别开生面的晚会。

月亮出来了。这是仲秋十五的月夜,天是那样的高,那样的阔;风是那样的轻,那样的爽。初上树头的月亮显得又大又圆,皎洁的月光,象水似的倾洒下来,给村野涂上了一层光明、淡雅而又柔和的色彩。不时的爆竹声,给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活力。

晚会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们开始向十一位老人赠送佳节礼物了,当然照例是象征团圆的月饼一类的四样。村干部告诉我,这是团支部的孩子们用承包鱼塘的利润买的。我悄悄地抹去了心底的第一个问号。

刹时,鼓乐声起,悠扬的胡琴声划破夜空,萦绕在村边田头。节目开始了,青年们演出了自编的节目,有的是宣传农村移风易俗的;有的是反映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可喜变化的;有的反映五保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

和老人们一起吃团圆饭,这是我压根底就没想到的。青年们绕前尾后,团团围着老人,把象征团圆的芝麻馅糖饼递到老人手里,把一块块可口的菜挟给老人……。此情此景,谁能说他们无儿无女?谁又能认为他们是孤灯残影呢?我一眼瞥见墙上挂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两句话:“不是亲儿女,胜是亲骨肉”。这是对青年们再好没有的写照了。由此我被感动了,进而融了进去,忍不住和老人们拉起话来。佐玉秀老太太紧紧地抓着我的手,嘴里不住地唠叨:“翠和这闺女真好,前天她刚出院,就帮我做这做那,整整一天不得闲,下晚还送我去卫生所看一回病,这孩子……。”我听得出老人在哽咽,分明瞧见她那不轻弹的泪花在兴奋的脸上滚过,甩下一串省略号来。六十七岁的黄兴顺大爷忍不住插进来:“县上的同志啊,你可能还不晓得,咱们村的孩子为我们这些老朽做的好事就象麻袋里的绿豆,数不尽啊!五月端阳的棕子,六月六的炒面,七月半……,平时缺这少那的就不用说了,这两天还要带我们上医院检查身体,听说这还是团支部的活动呢!托共产党的福啊。”老人感叹起来。

我细细回味着老人的话,亲眼看到这热烈的场面,陷入了久久的深思……。谁说生产责任制等于自顾自呢?我再次悄悄地抹去心里的又一个问号。

是的,这些还有二分稚气的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未必算得上什么壮举,但在他们身上不正体现出当代青年应有的风尚么?他们分明是在为社会尽责。我忽然发现了人世间的美丽,又一次觉察到时代的脉搏在跳动。愈思的深,愈加自愧,愈觉得自己这个“官”突然间矮小起来。足以得到安慰的是:在杨庄,我最终抹去了久蓄心头才找到答案的问号。

月光越发朦胧了。

这一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了我与陶渊明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