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堇||魏氏庄园与杜受田故居比较谈

 三只荆棘鸟 2023-04-19 发布于山东

魏氏庄园与杜受田故居比较谈

文&图  小堇    

这是第  941 篇文章

周末去了一趟滨州,主要参观了两个大宅邸,虽然都是民居,但都不是一个普通的大房子,而是一组比较庞大的建筑群,且虽然都在滨州,但一个是富商巨贾的私邸,一个是朝廷大员和咸丰帝师的住宅,二者的主要功能虽然都是居住,却因为个人身份与建筑目的不同,因而有了很大差别。现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

先说魏氏庄园。魏氏庄园给我的感觉主要是高调的奢华、无所不在的舒适便利、武装到牙齿的坚固,处处透着有钱人的任性和谨慎。

魏氏庄园的主人魏肇庆,是鲁商的杰出代表。往上数十代,祖上以务农为主;从五世开始,学而优则仕,有子弟通过读书进入仕途,并且取得了非凡成就,至十一世,除许多人是邑庠生、郡庠生外,24人是太学生,20多人有官职,五品以上的13人,最高从二品阶。家族先后与23个官宦人家联姻。这个家族,彻底完成了阶层跨越,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宦之家。随着联姻的逐渐增多,家族的大树更加根深叶茂,难以撼动。四到七世,涉足商业,家财逐渐积累。到了魏肇庆,不但身居极实惠的要职,并且生意铺设的范围更大,取得的财富也更多。所以,他是典型的官商。魏氏家族在魏肇庆时代,积累的财富达到顶峰,魏肇庆却在49岁英年早逝,而他却后继乏人,不久,这座匠心独运的巨大的庄园就人去楼空。

魏氏庄园首先是一座高调奢华的住宅。且不说大大小小几百间的高宅大屋,无声诉说着宅邸主人的富有,就连细微之处,也透着奢华。比如门前的石狮子,造型栩栩如生,雕工都是精致的,且足下所踩之物也都有祥瑞之象征;所有的木雕,都极尽精致,比如,很多木雕用了技艺非常高超的透雕;雕刻之物,有花鸟虫鱼,每一种都有其特定寓意;就连葡萄,也寓意多子多孙。可惜的是,魏肇庆子孙不旺,如此财富,也不过两代。总之,进入庄园,最深切的感觉就是——豪,是真正的有钱,是富商巨贾。这个庄园从建筑物到作为装饰的雕刻,颇有些巴洛克风格,有些浮夸,但骨子里透着的是富有。

其次是无所不在的舒适便利。房子很有意思,只要进入一个房间,就可以穿过一个又一个门,进入到所有房间,也就是说,所有房子是通过廊和门连在一起的。房子起居坐卧,都经过精心设计。地下有烟道,在房子外面燃烧木炭,暖气通过烟道传到各个房间内,类似我们现在的地暖。而在屋外烧炭,又避免了室内的烟熏火燎和一氧化碳中毒。另外,庄园内有女工房,从纺线织布到裁缝刺绣,衣服的制作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各种设施齐备,庄园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就连地下,都存有几间房子的煤炭和粮食,就算三年不出庄园,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三是庄园的军事防御功能。庄园其实就是一座坚固的城堡,外墙高达10米,根基厚3.8米,顶宽1.5米,结构采用明清城墙的传统模式,内为三合土夯筑,外砌青砖。外墙外部有垛口和射击口,外敌来犯,可以轻松抵御;外墙北侧内砌女儿墙,中间为宽窄不一的过道,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功能——当然也有人说,这是风水上讲的山,放在房后,有背靠大山之意。墙角有炮楼,各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砌有射击孔,根据不同距离射击目标,发挥不同作用。作为庄园的制高点,还能起到瞭望放哨的作用。室内有逃生软梯和逃生门,门外就是可以起落的木梯,通过木梯可以逃到城墙上,然后顺利逃生。有的房间内还有暗门,门内有可供两人藏身的空间——这是保镖隐身的地方。总之,不管是坚固的外墙,还是院内的房子,进可攻,退可守,这是一座居住兼军事防御功能的庄园。

更有意思的是,就算外墙高达10米,外墙之上还有炮楼,但是无论从哪一个高度和角度看,都看不到内院,只能看到屋顶,所以,庄园又具有极强的私密性。庄园内很少有植物,更少有大树,这就杜绝了有人藏匿的危险。庄园的花园是独立的存在,与居所之间有着一段开阔的间隔。

所以,庄园所有的设施,指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全。而不安全的根源,就是钱财。太有钱了,就怕贼惦记。所以我想,魏家的很大精力,都放在防贼上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太有钱了,到底是福呢,还是祸?

再说杜受田故居。这是典型的诗书官宦之家。杜家在明清两朝兴盛了五百多年。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现在杜家还有后人担任市委副职。

杜受田故居是杜受田的父辈们和众多的叔兄弟们的房产,全部建筑为四合大院,开放通畅是杜受田故居的典型特点,杜家大院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不仅有大门,而且有过道,四通八达。大院内,各个小套院之间不仅开后门、开侧门,而且有门道相接,有廊厦相连。大院内没有一处封闭,空间上相对独立,氛围上户户相通,整个大院透露着一种天伦之乐、一种亲密无间、一种兄弟妯娌和睦共处的温馨和谐。这也是历史上传统大家族的相处模式。大院的开放和包容锻造了一大批清官干吏,从这里走上政治舞台的人都像这座建筑一样,外圆内方,进退自如。

杜受田故居的简朴体现在它的装饰上。整座故居没有雕楼画栋,没有多余的装饰,它最大的功能是满足居住,但是简朴中透着雅——建筑的雅,书卷的雅,自然之景的雅。这是读书人的风雅,这风雅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全然不同于暴发户的附庸风雅。比如虽是居所,但整个居所的建筑颇有园林风格,一扇通往其他院落的门,或是圆形,或是掐腰的梯形,或是日月形状作为装饰,就连院墙的窗户,也多有不同。而这窗又是镂空的,从门外看窗,是一幅画;透过窗看外面的景物,又是一幅画——不错,门窗外植有竹木花草。这是将自然之景移到眼前,在居所造出一个自然之景,使得抬头或移步,都能得自然之妙,也利于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在杜府体现得淋漓尽致。杜家每一代人,都会给子孙留下家训,这些家训的主题就是内修自身,外报朝廷。他家的一个影壁,就是外圆内方的图案,意思是内心要有原则、有底线、有坚守,对外要圆融,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温和,包容。这是人的气度,而气度来自修养。所以,杜家是一个培养有操守有担当的君子的地方。这样的家庭,很难出唯利是图之徒。这也是他们家显赫五百多年的主要原因。

杜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达则兼济天下,一代代人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但读书不是获取功名得到官职的唯一目的。明确提出“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读书,首先是修身,然后才是治国。而且,出去做官的,必然是一个饱学之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杜家出来的,都是身正心正可以独当一面的好官。另外,杜家尊重子弟的个人选择,“优亦不必仕也”,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

读书,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可以令人明事懂理,跳出当世观念的藩篱,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杜家注重女子的教育。杜家的女孩子,不读书到18岁是不允许出嫁的。现在我们经常说,母亲的素质决定民族的腾飞。一个有素养、明事理、有见识、情绪稳定的母亲,才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杜府没有暗门,没有逃生软梯,没有城墙,没有碉楼,也一定没有日夜持械巡逻的家丁。他们生活无忧,精神富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内心充满安全感的。

两座相距不远的宅邸,就是两个世界。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轨迹活着。不管是创造精神财富的,还是物质财富的,都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在,宅邸成了大家旅游观光的地方,不知道行走在其间,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会不由自主地进行一些比较,进而心生感慨?

作者简介:小堇,原名李晶。聊城一中语文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