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的收藏情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3-04-19 发布于内蒙古

著名作家老舍创作之余,最大的业余爱好之一是收藏。不过,和如今的投资收藏行为相比,他的收藏更多的体现了一个“情”字。

在众多的收藏品中,老舍尤爱书画折扇,特别珍爱的,是梅兰芳的一把题画扇。梅先生当年演《晴雯撕扇》时,每次登台前,都会亲自精心画一张扇面,再装上扇骨,带到台上表演,然后在戏情需要时,当场撕掉。有一次看戏,老舍请求梅先生的琴师许兰,说:“每演出一次,扇子都撕了,怪可惜的,能不能把今天撕的那把,捡回来给我留个纪念。”许兰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许兰把扇子交给老舍,老舍一看,说:“我要的是“晴雯”撕的那把,不是新的。”许兰说:“就是那把,我已经请裱画师修补好了。”老舍拿着那把折扇,不仅为许兰的细心和体贴入微而感动,更对梅先生艺术上的一丝不苟而赞叹不已。

1975年,吴祖光被打成右派,下放到东北劳动。一时间,吴的亲朋好友唯恐避之不及,只有老舍依然常常去看望其夫人新凤霞。新凤霞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变卖吴祖光收藏的书画以补贴家用。三年后,吴祖光回到北京。有一天,老舍请吴祖光夫妇到他家来,拿出一幅齐白石的《玉兰花》,对吴祖光说:“这幅画是我在画店里买的,发现画轴上有你的名字,我想应该还给你。”吴祖光百感交集,请老舍在画上写几个字留作纪念。老舍欣然命笔:“还赠祖光,物归原主矣。老舍。”吴祖光问老舍:“花了多少钱?”老舍回答:“不要问这些,对不起你的是,我没能把新凤霞卖掉的画全部给你买回来。”夫妻二人听后,顿时泪水模糊了视线,哽咽不已。

老舍也爱收藏瓷器,收藏过不少小碗、小碟、小壶之类的玩意。有一次,老舍在古玩市场买回一个康熙年间的蓝花碗和一个小水罐,釉质和颜色都非常不错,可惜一个有豁口一个缺少挂绳的“耳朵”。隔日好友郑振铎来访,看了老舍的“得意”藏品后,哭笑不得,说:“一堆破烂,归拢一起也值不了几个钱。”老舍听后,“呵呵”一笑:“我还挺喜欢的。”不仅如此,每当写作累了,老舍还会来到这些古玩面前,一一把他们擦拭得锃光瓦亮,然后专心地鉴赏,显得那么地满足。

老舍自己最珍视的“古董”,是一个大桃瓶。大桃瓶高40多厘米,瓶肚直径30多厘米,彩釉光滑、均匀而鲜亮,瓶上画着的9个大桃更是鲜艳、真切而生动,十分招人喜欢。有一天,一个古董老板来到老舍家,看到这个桃瓶,仔细鉴赏了一番,说:“这个桃瓶表面上非常好看,可惜是个仿制得非常逼真的赝品。”老舍的家人听后非常扫兴,可老舍却不以为然。人问其故,老舍说:“这是我的好朋友赵树理送给我的礼物,是无价的宝贝。”

无价的,当然是朋友间的这份情义。也许,“古董”中流淌的“情”,正是老舍酷爱收藏的理由-如今,这个大桃瓶,依然静静地陈列在“老舍故居纪念馆”它原来的位置上,守护着这位文学大师曾经的人性光辉。

文/龙振昼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