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代象尊——古代青铜器名品集萃

 馱夫 2023-04-19 发布于福建

商后期  湖南省醴lǐ陵县狮形山出土

现藏:湖南博物馆


象尊长26.5厘米,高22.8厘米,重2775

出土于湖南省醴lǐ陵县狮形山,是公社社员在山坡上挖土植树时发现的。




大象整体生动写实,敦实厚重,象鼻中空与腹腔连通,高举做注酒口,出土时便少盖。全身为“满花”、“三层花”,装饰华丽,云雷纹打底,上饰夔kuí纹、鸟纹,足饰虎纹。象鼻端是一个凤首,凤首上有一浮雕的虎。大象口中伸出短粗的门齿,是即将成年的公象。



这只象尊是唯一出土位置明确是商代象尊。



商代的青铜象尊只有三件,另两件都流失海外。


一件是商后期的子母象尊,长21.4厘米,高17.2厘米,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形制酷似醴lǐ陵象尊,背上有盖,盖纽是一只站立的小象,形成大象驮小象的形式,故称“子母象尊”。传出土于长江中下游,经中山商会流失海外。此尊器体浑厚,“三层花装饰,是精工上品。



另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此尊器型巨大,长96厘米,高65厘米,是目前所知动物形尊中体量最大的。


此象尊头呈桃心形,身形敦实,通体平铺纹饰,以云雷纹打底,身侧有大兽面纹,另有夔纹、鳞纹、鸟纹等,盖子遗失。


吉美象尊传出土于湖南长沙,曾是卢浮宫的藏品,后转调吉美博物馆。此尊造型与前前两件不同,没有象牙,象鼻短粗,铸造上看器壁较薄,铸造难度大,有多处补铸的痕迹,大面积鳞纹装饰,通过这些特点推断是湖南当地铸造的,且年代早于前两件象尊。





商代还有一件河南新乡市博物馆所藏的白陶象尊,高8厘米,长16厘米,未见公布来历和背景,造型与醴陵象尊和子母象尊相似,尺寸小而且没有底纹,或许是模子或者设计小样。



象是最大的陆地动物,现代分为亚洲象和非洲象,非洲象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亚洲象则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中国只见于西南热带雨林地区。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原地区是否有大象生存?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殷墟出土有少量的象遗骸(少于10只);甲骨文中有猎象的记载;《吕氏春秋》中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一般认为是周初,象从中原被驱逐到长江以南的记录。



古代制作象尊的工匠显然是见过真实的大象的,造型写实性很强,象尊的额顶有两个圆鼓,这是亚洲象特有的特征,非洲象则没有。亚洲象鼻头有一个指状突起,而非洲象是两个,这一特征在醴陵象尊也有体现。



综合看,商代中原存在野生亚洲象的可能较低,但少量引入,人工饲养则可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