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创新工场CTO王咏刚:AI 2.0时代,教育将发生什么质变?

 多知网 2023-04-19 发布于北京

“知识的传承方法会被重构,引导很重要。”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上

图片来源|受访者

到底什么是AIAI和人有什么区别?AI为什么会写实、会翻译、会下围棋、会编程、会画画?……”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回答?或许带孩子在《AI我知道》这套书中可以寻找答案。这是一套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用儿童语言结合绘画的形式讲述了AIAI背后的原理,图书中设置了很多的讲解方法和游戏。

AI我知道》的作者是王咏刚,他曾是Google 的程序员,现为创新工场CTO,也是一个技术撰稿人,曾在《程序员》杂志开设技术专栏,拥有数个出版作品,包括《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人工智能》(与李开复合写)。ChatGPT横空出世后,王咏刚于202212月撰文提到“AI创作在知识教育领域极度危险

AI2.0时代将带来哪些质的变化?就此,我们对话了王咏刚。在对话中,王咏刚提到频率较高的词汇有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引导开放的心态

AI 我知道》这套书分六册,每一册都会以一个思维方式为主题去阐述。我们希望小朋友通过这套书学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AI算法,而是去用人类这么多年积累的最先进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万事万物,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王咏刚说道。

在王咏刚看来,在AI2.0时代,教给孩子很多所谓的表面的技能,教给孩子很多所谓的死知识,意义可能没那么大了。比如,今天孩子背诵再多的东西,也背不过AI从在这个意义上讲,核心还是思维方法,这是人的一个共同的价值。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王咏刚认为: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AI,同时,要保持对风险的警惕。'完全放开'完全禁止都是不对的,其中,引导非常重。

对于教育行业,在王咏刚看来,教育场景都可以重构一遍。当前,'外语教育+AI2.0’已率先落地。

AI最终的走向会是怎样的?或许难以预测,但未来可期。

以下为对话实录:

01

“知识的传承方法会被重构,引导很重要”

多知网:您认为,在AI 2.0的时代,教育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王咏刚:我觉得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已经到来了,教育效率会大幅提升。

我认为所谓的拿着固定素材,填鸭式、灌水式的教育,未来孩子都不需要。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跟孩子通过知识、通过思维方法跟孩子不断地做互动,不断地激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上限不断提高,这是需要做创造性的思维的。

教育会变成一个效率极高的事情,老师可以跟AI互动,去进行教育互动,去创建教育内容。

第二个阶段,我相信会很快到来,就是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都会变成人和机器去协作来完成教育。

我认为,教育效率提升不是最根本的变化,最根本的变化应该发生在两三年后,在AI大幅进化之后,它的脑容量可以记下全球的所有知识,人学一辈子也记不下全球的所有知识。在教育方面,老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AI可以协助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准。

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想追求成为“真正能够引领孩子心灵方向的老师”,我觉得两三年后每一个老师都有可能在AI的帮助下成为这样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可以预期的,而且是充满着想象力的未来。

可以说,知识的传承方法会被重构。

多知网:您认为学校教育将会怎么变革?

王咏刚:学校教育我觉得第一要跟上AI 2.0这样的趋势,至少老师可以大胆地引入AI来做教学这件事,同时,要警惕其中的一些风险。目前看风险有很多,比如完全交由AI做作业,使用AI作弊。

从学校来讲,第一,老师们一定要学会利用AI里面去帮助自己去设计课程,跟AI一起去思考问题,因为等于有一个外脑,而且外脑可以24小时工作。

第二,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AI,不能说不让孩子接触AI,也不能让孩子任由自己的方法去使用AI,我觉得缺乏引导是不对的。

在我看来,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接触AI,同时,要保持对风险的警惕。我们不希望让孩子完全拿AI来写作业完全拿AI代替自己学习,这是不行的。不能完全拿来当一个作弊的工具,而是希望孩子和AI能够互相启发。所以学校要起到特别重要的引导功能,这压力也会非常大。

我认为完全放开完全禁止都是不对的,其中,引导非常重。如果引导好了,孩子会从里面得到强大的力量,得到强大的思维方法。要引导得不好,就会起到反作用。

对于学校教育方面,现在美国已经面临AI的挑战,一两年内,中国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挑战。

多知网:从教育伦理上来说,AI的介入会让教育更公平还是更不公平?

王咏刚:我觉得两方面都会有,这不是非黑即白的一件事情。AI可以让教育更公平,其实是显而易见。在那些缺乏老师的地方,可以让孩子跟AI互动,让那些知识素养相对没有那么充分的老师跟AI互动,然后让他成为一个好的老师。

但是,一定会有反方面的东西,今天的AI创作太容易了,成本太低了。比如,我就写一个提纲,然后设定风格和属性,让AI开始帮我创作,这非常容易,如果不标注也很难分辨是AI生成的,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说“AI创作在知识教育领域极度危险

此外,今天AI生成的东西,还会有错误和水准低的东西。当前,AI是一个学习人类的平均水平,如果一旦不经过筛选,那质量难以保证,这对教育公平将是一个严重的摧毁。

我也特别担心AI有可能被一些人利用或者滥用,从而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引导特别特别重要。

02

“外语教育已率先落地,教育场景都可以重构一遍”

多知网:从教育行业来说,现在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您认为现在最先落地的应该是哪个场景?

王咏刚:我觉得太多了,现在已经落地的就是外语教育。

比如,我每年之前都要付一百多美元去用Grammarly(多知注:Grammarly是一款在线语法纠正和校对工具,它能够检查单词拼写、纠正标点符号、修正语法错误、调整语气以及给出风格建议等),现在,我已经暂停订阅了,不准备再为Grammarly付费了。因为Grammarly能做的事情GPT都能做,甚至能做得更好。比如我想写一篇英文文章,想写成什么样的语法风格,最终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GPT都能帮我达成。

教育也一样,今天跟所有外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有关的所有内容太依赖于ChatGPT了。比如,外语学习软件多邻国、Speak都第一时间接入了GPT-4。所以,外语学习是一个最先落地的场景。

教育里面还有大量可以去落地的场景,有大量可以去衍生的东西。像围棋,围棋AI已经超越人很多年了,人要跟围棋AI学习没问题。我以前接受不了跟AI学习围棋,因为和AI下完围棋,我知道我下得不行,但它为啥比我下得好?它为啥下那一步?我完全不理解。有ChatGPT之后这事儿就能解决了,它可以解释了。比如,我希望AI用一个刚入门的学员能够听懂的话来解释,或者,我希望AI用一个在业余与职业之间水准的话来解释,它都做得到。

多知网:此前,在2019 Dee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成果展示暨结营典礼上,您说“AI做虚拟老师,技术上不是不可以实现,但是今天的AI在智能沟通上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这个事情可以实现了吧?

王咏刚:对,虚拟老师过去几年长得很像人,表情、口径也很像,但是缺个脑子。现在,脑子来了,可以互动了。

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去做了,比如,人类老师直接录播,学生可以去看视频。看视频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由AI回答。

我觉得,教育场景都可以重构一遍。

03

“垂类模型需建立在大模型基础之上,得合作起来”

多知网:现在很多家都在做垂类模型,那么,教育垂类模型会更适合教育场景吗?

王咏刚:从理论来看,垂类模型是可以做的,但是,应该建立在大模型的基础上。我们通常说最好的方法是微调(Fine tuning)出来的,垂类模型可以做,不过,如果想脱离开大模型自己去建立一套模型,这个事情比较难。

多知网:难点在哪儿?

王咏刚:所谓的“聪明”,所谓的AI接近人的智慧,它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不能只有专个领域的知识。人就是建立在常识基础上再学每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没有常识只学单领域是没有办法融会贯通的。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的AI都是相对比较独立领域的,比如下围棋的AI就只会下围棋,但是今天的AI就不一样,因为它首先建立在一个大模型(常识模型)的基础之上,所以,垂类模型需要和大模型合作。

未来,模型的大方向应该是多模态模型,即建立在大模型基础上对每一个垂类或者每一个形态信息的任务再做强化。

多知网:国内通用模型大模型,比如百度、阿里等公司都做了,它们什么时候能达到像GPT-4这种水平?

王咏刚:我觉得国内的这些大厂都很好,他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方法,他们都在正确的路径上。目前,大家在科研上确实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大家都在奋起直追,我觉得特别好。我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差距可能也不太多,可能就在一两年的时间内。

多知网:国内的大模型现在是晚了一些,他们在追的时候对手也在迭代,那这个差距会一直在吗?

王咏刚:我还是希望大家能追上,但是可能难度挺高的。最难的地方在于未来这个GPT它不完全是一个版本一个版本迭代的,而是它在目前已经或多或少有一些“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个事情蛮让人忧虑的。

相当于我们两个人同样创造了一个机器生命,但是我比你早一年开始让这个机器生命和所有的人类用户去交流,从而主动学习知识。而你创造的机器生命晚了一年,这两个机器生命之间的差距就可能会慢慢拉大,除非你创造的机器生命学得更快,所以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我们会很愿意看到中国的企业能够拿出真正革命性的算法,或者真正在算法工程上面做到比OpenAI更好。

04

“AI暂难替代人类,培养AI提示员或是一个好方式”

多知网:AI是不是很快就可以替代掉程序员、画家等职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咏刚:目前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紧迫,AI目前还不能跟人达到同一个水平,或者说AI暂时不比人更强,它只是具备了人的一些基础的思维方法,基础的能力。相对来说,它更像一个人的助手,不能去做关键性的思考。

我对未来是开放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AI能否超越人类?我觉得OpenAI的科学家也预测不出来。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的可控性和整体的可预测性仍然是很低的,今天AI模型更像一个黑盒子。

我认为,我们不去想未来会怎么样,我们就想把今天的工作做好,让今天的AI能够尽快尽可能好地为人类服务就可以了。

多知网:那现在做成人编程培训的机会在哪里?

王咏刚:从培训上来讲,现在需要很多人类提示员来帮助AI人类提示员告诉AI简单的东西,剩下都用AI来做的时候,效率会大大提升。我觉得批量去培训那些AI提示员,这是挺好的方式,这马上就是刚需了。

不过,目前AI解决的是一些相对比较简单初级的编程问题,AI要进化到能承担中级、高级的编程问题,我觉得还有一两年时间。

AI提示员也会从今天的简单初级提示到未来的复杂提示,未来三四年之后,可能会变成人类指导AI AI来编写程序,不需要人类写代码了。

多知网:现在职场人应该怎么样自我提升?

王咏刚:我觉得开放心态,然后尽快从现在拥抱AIAI应该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了。

多知网:对于普通人来说怎么样去使用好AI这个秘书,会不会成为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异?

王咏刚:不会特别巨大,但是会存在一些差异,就像今天擅长使用手机的人和不擅长使用手机的人也有差别,我觉得会很像那种差别。

05

“AI 2.0时代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培养孩子,不设框架”

多知网:作为孩子的家长,大家都想知道AI2.0时代,怎么培养孩子?您有什么建议?

王咏刚:我有作为家长的一点思考,不是建议。

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所有的事情都变化非常快,孩子接触的知识,以及知识所承载的载体,甚至他所看到东西也好,要远远比我们小时候那个时代变化得快的多。我们小时候很多事情看的都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今天很多科幻情节都在逐步变成现实。

我认为,最好不要假定孩子怎么样学习,最好不要假定孩子用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框架来学习,大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这件事情。

AI2.0时代,教给孩子很多所谓的表面的技能,教给孩子很多所谓的死知识,意义可能没那么大了。比如,今天孩子背诵再多的东西,也背不过AI从在这个意义上讲,核心还是思维方法,这是人的一个共同的价值。

多知网:小朋友的思维方法怎么去培养?

王咏刚:这只能让孩子去在生活、学习和游戏里面去潜移默化去体验这件事情。因为对孩子来讲,他还会有认知上的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往往是一种引导式的教育更好一点。

多知网:现在家长也会重视孩子的思维方法,直接体现就是去上一些编程课程、数学思维课程。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王咏刚:我觉得那些不是注重思维方法培养的编程课、数学课,比如只是天天做题,天天学编程语言,天天去完成一个具体的知识,那是没有意义的。

数学的思维非常重要,但数学思维的方法不一定去学,解题的意义也没那么大,但是,解题背后有可能藏着一些非常有趣的方法,这些方法让孩子有时候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个小朋友需要去体验一下。

06

“AI 2.0会改变人类未来使用计算机的根本方式,孩子需尽早接触”

多知网:为什么要针对青少年儿童出版《AI 我知道》这套书?期望达到什么目的?

王咏刚:我们觉得AI代表着人类在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在逻辑科学上的最高的积累水准。所以希望这套书里面涵盖数学的思考方式、逻辑的思考方式、还有计算机算法的思考方式,这些对于小朋友来说是特别最重要的。

我们的观点是小朋友不一定要去学习解数学题,或者学习编程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要学解决问题背后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当时觉得特别兴奋的一点。

小朋友生活在这个时代有权利有义务去了解这个时代最新的科技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应该了解那些过时的技术或者过时的思维方法,应该去尽快地去学到最新的思维方法。现在AGI在不断迭代,我觉得我们有义务让孩子知道,至少孩子长大之后能面对。

多知网:2021年底出了书的框架,这两年AI技术发展得特别快,这套书的内容会过时吗?

王咏刚:AI 我知道》这套书没有讲具体的算法、具体的技术,而是讲背后的逻辑。

而AI基础的原理并没有变化,从深度学习出现之后,到现在的ChatGPT或者AI画画的模型,最核心的算法是来源于谷歌在2017年NIPS发表的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作者为Ashish Vaswani、Niki Parmar 和其他几位研究者)上提出的经典网络结构Transformer,而这篇论文又是建立在以前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模型基础之上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比如此前的RNN(循环神经网络)、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等。

对孩子来讲,我们诉他们今天新的算法是什么或者算法与算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意义没有那么大。孩子最应该了解的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AI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未来他们去构建AI技术,或者去和AI一起合作的时候,要知道“AI是怎么思考的这和具体算法、具体的技术是没有关系的。

多知网:小学的小朋友理解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这套书是图文结合的,除了这种方式之外,怎么让小朋友爱看又容易理解?

王咏刚:AI我知道》小学、初中的学生都可以看。这套书主要是讲方式方法,不讲具体技术、不讲公式、不讲算法、不讲数学的题目,而是在讲人类经过这么多年研究出来这么聪明的AI,它里面的最重要的指导原则是什么?这个思想贯穿了整个人工智能五六十年的研究历史。

因此,这套书最核心的思想是让小朋友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懂得数据的概念,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如果懂得数据的概念,小朋友就会明白,天气预报是叔叔阿姨们用大量的数据来去积累知识,来判断明天下雨的概率是多少?这是从数据到数据的,这和AI的思维是完全一致的。

我想强调,《AI 我知道》不是一套AI的技术教材,而是一套AI的思维方法。

这套书不讲技术,只讲很朴素的常识,很朴素的原理,很朴素的思维方法。我们希望小朋友通过这套书学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AI算法,而是去用人类这么多年积累的最先进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万事万物,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多知网:是不是这一代的小朋友会更加急迫地去学习这样的思维方式?

王咏刚:我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在科技的投资圈,在创业圈,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是,AI2.0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多了一个聪明的助手,也不是说他能帮人类写文章、画画,而是它会改变我们未来使用计算机的根本方式。

类似于GPT这样的大模型出现之后,未来,手机、电脑所有的智能设备都会变成一个嵌入在AI里面的功能了,应用程序这层会越来越弱化。比如,我今天就想让GPT帮我安排一个行程,它就是我的秘书,它帮我把行程安排好,甚至订好机票。

可以想象一下,退回二十年前或者十几年前,在没有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老年人的那一代人,他们其实学手机就比较困难。那假设未来应用模式完全被更新掉,我相信我们这这一代人去学未来模式可能也会很困难。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尽早接触、尽早去适应这些特别前卫的、先进的、智能的体验,未来他们就不会陌生了。孩子以后会把一台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当成秘书来用,而不会像我们为了完成一件工作,还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未来一代人可能就直接奔任务主题,他们比我们的工作效率要高很多。

07

一个设想:AI会有意识吗?

多知网:请教一个设想,《流浪地球》后面有一个数字生命,当时觉得还觉得有点儿遥远,您怎么看?

王咏刚:本质还是决定于AI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拥有人类所有能力。今天看到AI拥有了人的一部分能力,但是我觉得差的还是蛮远的,很难预测说AI什么时间点能够达到那个目标。

但是一旦达到那个目标,刚才的问题还不是不是一个需要讨论或者很高优先级讨论的问题了?我们也很困惑,我们甚至不愿意想这件事情。因为真正的AI去在智慧上达到人类的水准,超越人类水准的话,AI为什么还要作为一个虚拟的载体呢?为什么还要成为人类的附属呢?

多知网:您觉得AI会最后会有意识吗?

王咏刚:看这件事多长,看时间线是多长?如果不设时间线,它是一个足够长期来讲,我觉得AI一定会和人类一样的,超越不敢说,一定会和人类一样的。

我不觉得人类大脑有任何非物质的成分,只是因为我们今天对人类大脑研究还是不够透彻。我们只是在用计算机系统,用一个不同的路径在模拟人类大脑。模拟得足够充分,或者计算机迭代足够多的话,复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会有大量的工程上的困难,以及需要解决的科研上的问题。

没有人能预测“AI和人类一样这个时间点什么时候到来,如果你要问我那一天会不会到来,我倾向于说会的

多知网:很多人说AI做不到人类感性的部分,或者说不会有人的直觉,您是否同意?

王咏刚:这个问题在于对感性感觉情感直觉自我意识自我感知同理心同情心这些词,没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感性到底是什么?很难讲。这些都是人类在社会交流中表现出的某种结果。如果倒推回去,把这个结果归因于人类创造了一个抽象概念,那这些抽象概念万一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呢?万一说这个抽象概念只不过是今天的AI算法还没有复杂到那个程度呢?万一是算法再复杂数十倍,AI也会有这些抽象概念呢?我觉得这可能是存在的。所以,没办法用科学的角度去谈论这个问题。

最朴素的最客观的认知,“人类大脑”不是神创造它是物质的,这就决定了它是可以被复制的,只不过有可能复制难度极大而已。

END

本文作者:王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