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参战老兵,被俘虏前绝望,被俘虏后不被理解而失望,如今无望

 Loading69 2023-04-19 发布于四川

感谢大家阅读第19篇真实人物故事

我是四川达州人。

我叫程代仁。

文章图片1

程代仁老兵

我的原部队是50军150师448团。

我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之448团前往越南高平地区掩护大部队撤回祖国的任务。

我当时是448团担架队的一名卫生员。

我是被越军俘虏过的军人。

我被越军俘虏时,刚刚入伍两个月。

我是一名军人,更是参过战的军人。

我被越军俘虏过是事实,我住过战俘营也是事实。

但是,每当有人质疑问我:“你为什么会被俘虏?你为什么不选择反抗?你为什么没有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你为什么不选择跳悬崖而英勇就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我心如刀绞,甚至是无言以对。

如果非要让我找出理由,我想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我是刚刚入伍两个月的新兵、我是担架队的卫生员、我们没有配枪。

我们为了突围,想尽了一切办法。

我曾连续几天没有进食,更喝不上一口水。

我仅靠着250克压缩饼干挺过了整整11天。

我真心不想被俘虏,我也想着能够突围成功。

我被敌人包围后被俘虏时,也想着选择跳崖,以证军人骨气。

但是,我当时身体早已虚弱成空。

因为在山里突围的11天的时间里,我的体重从原先的130斤猛降到了只有79斤。

我被俘虏前,连爬行的力量都没有了。

我更不可能有力气爬到悬崖处纵身一跃。

我被俘虏之前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样尽快的突围出去。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投降,从来都没有想过。

如今已经44年过去了,我的那一段被俘虏而不光彩的经历压在我心底整整44年了。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述我在战场上被俘虏的亲身经历。

文章图片2

程代仁老兵的居住环境

(篇幅较长,唯有耐心阅读,才能知道事实真相。)

1979年3月12日,我们448团接到了撤回祖国的命令。

我们以为会跟随41军的121师从公路沿线机动撤回祖国,但是我们团决定放弃公路,并且兵分几路,沿着山体间的羊肠小道撤回。

我们部队途经越南天丰岭山区时,当地时间已经处于深夜,我们遭到了越军的疯狂伏击。

我们的部队被打散,后来我们得知,我们的前线指挥员在夜战中牺牲了,我们448团群龙无首了,只能各自为战。

后来我们又得知,我们被分成多节的448团已经处于越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各自突围出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负重,选择轻装突围出去。

文章图片3

被采访前

重新抢占有利地形,只为突围

1979年3月13日,被越军重重包围的我们,不得不再次抢占有利地形。

当时整个战场上全是人,到处都是枪声和炮声,而且都在抢占有利地形。

而我作为担架队的卫生员,自然就负责起了战伤救护的职责。

我们卫生队爬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头,目的就是尽快的抢救负伤战友。

无奈的是,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力体严重透支,至今我都不知道当时我爬上了哪一座山头,我在那座山头居然因为极度疲劳而晕睡着了。

等我睁开眼的那一刻,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了,也就是1979年3月14日。

3月14日那一天,整个战场的形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军对我们缩小了包围圈,满山遍野全部都是越军的身影,一直到傍晚六点之前,我们仍然没有占据制高点。

而摆在我们眼前的全部都是稀泥巴的平地,想隐藏也隐藏不了,想突围更突围不出去,因为我们当时已经处于被包围之中。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牺牲了太多太多的战友了,看见他们一片一片的倒下,我作为卫生员,真的是无能为力。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选择寻找山洞隐藏,当时我们团至少有300多人隐藏在山头的一处山洞中。

我是担架队的卫生员,我的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尽管我们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但是我们担架队仍然穿梭在战场上抬救伤员。

由于平坦地带全部被越军控制,我们只能选择上山救治伤员。

然而我们上山后忽然发现,我们下山的路也被敌人封锁了。

由于我们选择突围前是轻装上阵,身上没有太多的补给,山上也没有水源。

但是我们知道一点,如果今天晚上突围不出去,明天白天肯定走不了。

就这样,我们利用黑夜的掩护在山上整整走了一夜。

天亮之后,我们忽然发现,我们原本有三四百名战友的大部队全部走散了。

我们排,我们班的战友也全部走散了。

我现在想,当时是群龙无首,人心早已涣散。

战友们都是相互找老乡,相互找认识和熟悉的人,准备各自突围出去。

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三四百人的一股粗绳,在没有领头人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一盘散沙。

我们的突围失败了。

文章图片4

程代仁老兵

为了喝水,我冒死下山打水,遇上自私战友

我们被困在了山上,而山上又没有水源,我们从3月12日起就已经没有饮过一滴水了。

说实话,当时我渴望喝水的心情已经到了极点。

但是没有一位战友有胆下山去找水源。

我当时渴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冒着被越军打黑枪的危险下山寻找水源。

我独自一人到了山下寻找到水源之后,也不管有没有毒了,先把自己喝饱再说。

喝完之后,我又用军用水壶打了一壶水上山。

这时,战友们都知道我的水壶里有水。

我也知道战友们已经有三四天时间没有喝过一滴水了。

我也不可能自私到不允许战友喝我冒死打来的一壶水。

但是,有一位战友的行为令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具体他是哪一个省份的战友,我实在是不愿意提及。

当时那位战友向我要水喝。

我对他说:“你喝水可以,但是一定要匀一点给其他的战友,我们都已经三四天没有喝过一滴水了。”

而那位自私的战友居然一口气喝光了一整壶的水,一滴水都没有给其他战友留下。

在那种情况下,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多带几个水壶下去打水。

文章图片5

程代仁老兵

我们再次选择突围

我们本来有至少300多名战友的大部队,在当时已经缩减成为只有43名战友组成类似于加强排的兵力了。

我记得,当时有一位排长拿出了笔记本,分别记录下了我们43名战友的姓名、籍贯以及所服役连队。

在那位排长的带领下,我们又一次踏上突围之路。

因为我们已经接到上级指令,12时之前必须要突破安罗地区。

因为,上级已经安排了车辆在安罗边境地区接应我们。

由于当时战场上到处都是枪声,再加上有些战友根本就不听从排长的指挥。

率先走在前面的六名战友,在经过拐弯处时,被敌军的机枪疯狂扫射,其中三名战友被敌人的黑枪击中而牺牲。

那一幕至今为止我都印象深刻,因为其中一名牺牲的战友在临终前说了一句话,而且仅仅只有五个字,牺牲的战友临终说道:“排长,我不行……”那一个“了”字还没有说出口就牺牲了。

我们遇到了敌军的狙击,在接下来的一段激烈战斗后,我们原本是43人的队伍,又再一次全部被打散,变成了当时我和我的另外一名老乡战友何怀宝两个人了。

文章图片6

何怀宝老兵

我与战友何怀宝不得不再次选择上山,因为当时的情况是敌军属于居高临下,敌人早就发现了我与何怀宝的动向,而另外一个拐弯处已经被敌军的火力点封锁,也就是牺牲三名战友的那个地方。

再加上当时已经是11点多钟,距离我们前往安罗接应点的时间已经没有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无望回国,我们能做的就是自保,我们的唯一路线就是上山再寻找突围机会。

文章图片7

程代仁老兵

两人、两颗手榴弹,准备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与何怀宝上山之后,我们找到了隐藏之所,那时候我们没有武器,唯一剩下的就是一人一枚手榴弹。

隐藏好之后,我们已经拧开了手榴弹的后盖,手紧紧地攥住手榴弹的引线,当时我们并没有多想,更没有其他的目的,就是想着,如果敌人把我们包围了,我们就会一同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可能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在山上的隐蔽处躲了一个晚上,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

早晨天一亮,我忽然发现我的手榴弹后盖丢失,找不着了,我只能揪一撮草,塞住手榴弹的后盖。

因为,当时的手榴弹是我们手中唯一的武器,我不可能把它丢弃,只能把唯一的一枚手榴弹别在自己的腰间。

文章图片8

勇气担当

凭借一颗手榴弹再次躲过一劫

要说起来我是非常幸运的,我那一颗没有后盖的手榴弹陪着我在山林中整整度过了八天,在这八天时间里,我们不分白天和黑夜,走累了就找个地方隐蔽起来睡觉,一觉睡醒之后,又想方设法的继续往外走。

后来我们才渐渐发现,我们早就已经迷失了方向,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而我们紧紧靠着一块250克的压缩饼干解决饥饿问题。

第九天,我与何怀宝移动到了越南农村的边界。

众所周知,当时的越南,无论是军人、民兵还是老百姓,每人手里几乎都有枪,也可以说是全民皆兵。

当我们靠近农村的房屋时,我们被越南当地的老百姓发现了,我记得当时有五六名越军和老百姓扛着枪来抓捕我们,而跟随我八天的那一枚手榴弹终于发挥了作用,我们一边迅速撤离,一边将那一枚手榴弹拉开引线后扔了出去,至于炸没有炸到敌人,我就不得而知了。

最终,我与何怀宝跑到了一片水竹林,我们借着茂密竹林的掩护,成功的脱离了危险。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时越军之所以不继续追捕我们,就是由于我们手中的手榴弹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为,越军以为我们手上仍然有武器,他们也不敢冒然进入水竹林抓捕我们。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一天是1979年的3月23日。

文章图片9

何怀宝老兵

我们两人无力回天,最终被包围被俘虏

1979年3月23日,我与何怀宝再次进入大山。

我们隐蔽好后,我对何怀宝说:“怀宝,我们肯定是走不出去了,我们也不能继续往前走了,我们不如找一处比较干净的山洞,死在里面算了。”

虽然当时何怀宝有伤在身,但是何怀宝却说:“我还有力气走,我们明天继续走,因为有车在等着我们。”

因为当时我们都没有力气走了,我们的精力已经严重透支。

但是,何怀宝的一句话,再一次激励起了我对生命的渴望。

那一天是我与何怀宝在山里突围的第11天。

我的体重从11天前的130斤,已经掉到了11天之后的79斤。

在这11天的时间里,我们每天除了拼命突围之外,我们所进的食物仅仅只是250克的压缩饼干和两次吃甘蔗的经历。

最终,我们的藏身之处还是被越军发现了,我们被包围了,我们在迷迷糊糊中被俘虏了。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越军再晚几个小时发现我们,我们可能早就饿死在山洞里了。

也可以说,在当时情况下,我们俩没有被饿死已经是非常万幸了,再加上我与何怀宝还有伤在身,我们当时仅存的力气只能用于呼吸了。

文章图片10

何怀宝老兵展示被子弹击穿过的右臂

我们在战俘营的经历

我与何怀宝被俘之后戴上了手铐,扔进了越南足球场的一处地下室,整整关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每天早晨都会按时出操,我们时常会看见有记者来照相和做简单的采访。

一个月后,我们又被转移到了越南某海防师的一处监狱中。

我们所有被俘虏的军人都带上了脚链和手铐。

在监狱中,我们是一天两顿饭,至于能否吃饱,我们说了不算,只要不饿死就行。

在战俘营中,何怀宝的伤口发生了感染,当时已经有蛆虫了。

何怀宝请求我能不能去炊事班找一些盐巴来杀杀菌?

因为当时我们的身份是战俘,越军根本就不可能给我们用任何的治疗措施。

但是,我去炊事班要盐巴的行为却被越军当成了去偷吃东西而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其实在当时,我真的很想跳井自杀,因为自从我与何怀宝被俘虏之后,许多战友都怀疑我们被俘虏的真实情况。

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被包围而俘虏,并不是投降,只能选择继续活下去,因为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文章图片11

程代仁老兵

在战俘营中,有两件事情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我们部队的一位胡副参谋长遭到了越南哨兵的挑衅。

越南哨兵用刺刀在我们胡副参谋长脑袋面前晃来晃去。

而我们的胡副参谋长不但没有任何畏惧,更是干净利索的就夺过了越南哨兵的枪,并且将枪和刺刀迅速分离,随后就是用力一脚将那一名越南哨兵踢出去将近有一丈多远,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胡副参谋长应该是练家子。

二,我们有一位贵州战友,他在战场上本来就中了枪伤,子弹是从背后射进他的体内的,从背后看就是一个子弹孔,而战友的肚子上却有一块如小碗大小的洞。

当时这一位坚强的贵州战友只能进食,不能排便。

在战俘营中,也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还是病死在了战俘营中。

我们选择了一块地方,将牺牲的战友埋葬,我们采摘了许多映山红将战友的坟墓插满。

一段时间后,我们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协调,中越双方交换俘虏,我才得以回到了家乡。

文章图片12

程代仁老兵的家乡

心里话

当我们得知有中越双方交换俘虏的事情之后,我们的内心既紧张又高兴。

我想说的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战场上被俘虏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因为对于战争来说,敌我双方相互俘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有些人却不理解我被俘虏过,他们总是认为我是选择投降而被俘虏的,他们总是认为我当初应该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总是认为我应该选择跳悬崖而英勇就义。

归根到底,他们总是觉得我不应该活着被俘虏。

我只能说,你说我被俘虏了,我承认。

但是,如果你硬要将“投降”强加在我头上,我坚决不认可,我绝对不是投降的兵,而是被包围后失去意识和反抗能力的被俘虏兵。

我们整个卫生队,一班牺牲了的九名战友、二班牺牲的八名战友、我是三班的,我们三班牺牲了七名战友,其中两名被俘虏,我就是其中之一的俘虏兵。

【口述:老兵】

【编辑:猫猫】

结束语

关于两位老兵口述被俘虏的真实经历已经编辑完成,大家也非常辛苦的阅读完了。

我需要申明,在老兵口述中,所有的关键点,尤其是被俘虏的经历,没有经过任何文字加工和篡改本意,因为这与老兵被俘虏和投降有着重大关系,我也不敢颠倒是非。

还有一点,文中提到了两位曾经被俘虏过的军人,即程代仁和何怀宝。

程代仁老兵是四川达州达川区人。

何怀宝老兵是四川南充仪陇县人。

关于在越南战场上被俘虏的经历,程代仁和何怀宝是分别接受采访的,其中关于被俘虏的重要环节与他们之间所说的话语都是不谋而合。

换句话说,被采访时,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可以串通的机会,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双方所述的话语都是一至的。

通过配图照片可以看出,该采访事件是不同时间,因为共经历了两次采访,第一次采访结束后,在众人帮助下,程代仁老兵终于联系上了远在浙江杭州打工的何怀宝老兵。

如今44年过去了,这一对昔日的老战友、昔日的生死兄弟才第二次见了面。

不仅感叹,人生有几个四十四年呀!我在想,如果不是因为战俘的身份,这一对老战友、生死兄弟,绝对不会时隔44年才再相聚。

只能说,他们背负的压力太大了。

文章图片13

四十四年后,首次见面

何怀宝说:“在中越战场上,越军对付我们的武器都是我们在越法和越美战争中无偿支援越南的,如今他们却用我们支援的武器来打我们。后来,通过中越双方交换战俘,我们才得以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但是为了生活还是选择了外出打工。有许多人都质疑我,他们都问我,你是从战场上退伍下来的军人,为什么不安排工作?而是选择出来打工,你是不是逃兵啊?”

而对于程代仁来说,他从部队复员之后一直生活在农村,尽管44年过去了,对于自己被俘虏的那一段经历,内心的压力极大,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人一直都非常的低调,从来都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疤。

每当被人问及和自身想起被俘虏的问题时,程代仁与何怀宝只能选择沉默,因为对于曾经参过战的军人来说,在战场上有被俘虏的经历,是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耻辱。

勇气分很多种,而作为参过战的军人,在镜头面前讲述着自己被俘虏的经历时,其实也是一种勇气担当。

我想说的是,整整44年过去,那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你们不说,我们不知。既然已经说出来了,释怀吧!曾经为国参战而被俘虏过的老兵们。

欢迎大家关注@猫猫记录​,每天都会与大家分享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