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潼关南原这场大战?孙传庭与陕西资政院大臣有没有矛盾?

 达雪华 2023-04-19 发布于四川

⬆️点我 ⬆️

崇祯

承接前文>>> 闯王之死(非李自成)

10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闯王一代目、巨寇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生擒,处死。

农民军士气大受打击,陷入低谷。

崇祯欣喜若狂,决定再烧一把火,把国内问题彻底解决,就能集中力量对付关外的后金了,一举“中兴”。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崇祯九年(1636年)十月,崇祯下旨夺情,命原宣大总督杨嗣昌接任。

为什么选择杨嗣昌?

2个加分项:

1、孝子属性。

当年杨鹤被崇祯下狱论死,杨嗣昌(时任河南右参政)为了救父,三番四次上疏请求子代父罪,给崇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围剿中原流寇之时,杨嗣昌积极上疏,发表了很多对剿贼的看法,大多数建言切中时弊,很得崇祯欢心,觉得他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感激崇祯的知遇之恩,杨嗣昌到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就提交了一份“三月平贼”的作战方略。

声称要“下三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解之局。”

这个计划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四正”,是指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凤阳府四地军队为主力,这些区域里的官军主要负责野战、追剿;

“六隅”,则是以延绥、山西、山东、江西、四川、江南应天府六地的军队为协防,这些区域里的官军主要负责分割、围堵。

合起来即是“十面张网”,也可以称之为“十面埋伏”。

另外,杨嗣昌提议,再募集精兵12万,专门用于围剿事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户部核算了完杨嗣昌的增兵计划,立马焊上苦瓜脸:增兵就得加饷,按老杨的计划,得加收280万两银子......

老百姓本来就快没饭吃了,你还加税?这不是鼓动他们去造反吗?

11

崇祯很头大。

有没有不扰民的征收方式呢?

有。

孙传庭在西安的清屯工作就干得很不错,既解决了温饱,又提高了秦军的战力。

可崇祯不敢将孙传庭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原因无他:

孙传庭单单只清理辖下三个卫所的土地,满朝上下的陕西籍官员的上疏就快把崇祯淹死了;

孙传庭诛杀劣绅/大明劫剧照

如果真在全国实行,不用等农民军被平定,崇祯就会被官僚系统合伙出卖。

怎么办?

这280万两银子,还是摊派到了劳苦大众身上。

崇祯“无可奈何”的发下谕旨:

“那就暂时先让子民们再辛苦一年吧!一年之后,天下就太平了。”

议上,帝乃传谕:“流寇延蔓,生民涂炭,不集兵无以平寇,不增赋无以饷兵。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其改因粮为均输,布告天下,使知为民去害之意。”

12

杨嗣昌走后,卢象升补了宣大总督的位子。

这样,清剿全部农民军的压力又都回到了洪承畴这边。

洪承畴很是看不上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破口大骂:杨嗣昌就是眼高手低的家伙,一副办公室主任作派。流寇的问题,根子出在朝廷里,我洪承畴再有本事,又能剿多少?

可崇祯兴致很高,洪承畴也只敢嘴炮过下瘾,工作还得继续干。

放眼当时的陕西地面上,高迎祥死后,最大的流寇武装就是一直转战陕北的李自成了。

为了扩招队伍,方便笼络人心,李自成还把外号“闯将”升级到了2.0版本的“闯王”。

但其实,李自成混得并不咋的,主力部队仅有三四万人马。

关键,高迎祥一死,就没有人替他吸引火力了,李自成成为了洪承畴追杀名单上的NO.1。

李自成第一反应,跑。

可往哪跑?他一时半会儿又拿不定主意:

往东去山西?黄河沿线各个渡口都被严密封锁了;

再次翻越秦岭去河南或者湖广?孙传庭撑着口袋在等他;

南下关中?更是不能,那是自投罗网,朝洪承畴的枪口上撞。

哪条路都走不通,还不能呆在原地。

没办法了,只能咬牙再赌一把......

13

崇祯十年(1637年)九月下旬,李自成领着队伍,绕了一个大圈,从更加偏远秦州(今甘肃天水)绕道,经西和、成县到徽州(今甘肃徽县)进入陈仓道,再经略阳,摆出了一副即将攻击汉中的模样;

就当官军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汉中的时候,李自成虚晃一枪,直下宁羌州(治今陕西省宁强县),攻破了川北门户七盘关!

李自成由陕入川路线图

(蓝色箭头)

洪承畴这才发觉李自成的真正意图,他是想到四川去大捞一笔!

可此时,洪承畴什么都做不了,因为他没有调动四川兵力的权限,就算有也来不及发通知。

他只能寄希望于四川方面的超常发挥了......

可四川明军的表现还是让他失望了。

李自成在四川境内一路连续攻克广元、昭化、剑门、绵阳、金堂、新都等38州县。

四川巡抚王维章胆战心惊,根本不敢出战,只敢坐守成都,固守待援。

其实这也是意料中事。

因为自从天启七年(1627年)农民军逐渐坐大以来,整整十年,四川一直是一个相对平安的省份。

虽然农民军之前曾短暂进攻过川东的夔州府(今重庆奉节)和川北通江县,但都没有深入过四川腹地,对其破坏力并不大。

所以,这次李自成突进川地,四川上下半点防备都没有。

14

四川局势慢慢恶化起来。

杨嗣昌立即上疏:

“洪承畴是剿灭流贼的专项责任人,现在李自成在陕西、四川两省如入无人之境,无论剿还是抚,两个手段都没有成效,怎么能不治他的罪呢?”

“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

杨嗣昌不是不明白洪承畴面对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只是他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他得先把自己的责任摘出去。

洪承畴自然是最好的背锅侠。

而站在崇祯的角度上:高迎祥死后,你洪承畴打报告说李自成也元气大伤了,剿贼形势一片大好。如今才一年时间,为什么他又跑到四川去烧杀抢掠了?肯定是你之前夸大战功,让这伙人全溜了。

崇祯当即下旨,将洪承畴官降三级,以侍郎衔戴罪视事,限期五个月,剿灭李自成,不然......

洪承畴气坏了,拍案扬言:“以后不是杨嗣昌杀了我,就是我杀了杨嗣昌。”

然后秘密派遣心腹去北京城联络关系,请人上疏弹劾杨嗣昌。

15

在我们后人的一般印象里,甚至在崇祯的眼里,洪承畴都和党争沾不上。

毕竟他一直都在陕西带兵,年年清剿大批流寇,还有空去北京跑跑送送?

但所谓不争不党,一心只会办事的说法并不可信。

洪承畴并不缺少与杨嗣昌叫板的资本。

比如——内阁大学士蒋德璟(福建晋江人)

他素来痛恨杨嗣昌的无端加派,认为这是祸国殃民。

“百姓因为吃不饱饭才造反。你现在让没造反的百姓多出钱去剿灭原先造反的人?!杨嗣昌,你说,什么叫官逼民反?”

比如,崇祯四年和洪承畴在陕西共过事,后来又入了阁的吴甡。

他是下过基层了解过情况的,一开始就看不惯杨嗣昌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异想天开的十面张网计划。

洪承畴同年、同乡和前同事们,构成洪承畴的人事圈子。

洪承畴既能快速了解朝中动向,也能使意见直达天听。

洪承畴在陕西建功立业,给朝中的支持者锦上添花;

蒋德璟和吴甡他们,就在朝中给洪承畴消除负面影响。

16

杨嗣昌攻击洪承畴浪战纵寇,蒋德璟和吴甡不便就这个问题针锋相对,毕竟你不能说速战李自成有错。

所以,他们找了一个杨嗣昌无法回避的黑点——不孝。

明制,父母死了,无论是谁都要去位丁忧三年以全孝道。

你杨嗣昌为什么不老老实实丁忧守制?

朝廷可以让你出来干活,你为什么不推辞?

一个不孝的人,怎么可能是忠臣?

一个不孝又不忠的人,有什么脸面在朝廷里混?

(最出名的是张居正夺情,最后连自己学生都上疏反对他。)

杨嗣昌被质问的哑口无言,很难堪,只能上疏求去。

崇祯当然不会同意杨嗣昌辞职,因为十面张网的计划很对他的胃口。

而洪承畴也不能不安抚。

于是先下旨肯定了洪承畴的工作成绩。

洪承畴养寇自重的罪名,也就不了了之。

再敲打杨嗣昌:你以后不要背后说人坏话了,为了让你长点记性,你夺情起复之后的工资就不要领了。

17

见崇祯给足了自己面子,洪承畴也就没再计较,一心又扑到剿杀李自成的事业中去了。

为了应对流贼变乱的新形势,崇祯撤了无能的王维章,换上熟稔军情的傅宗龙担任四川巡抚。

李自成再次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往东?东边是嘉陵江,不可能去喂鱼;

往南?成都是块硬骨头,短时间内很难啃下来;

往北?洪承畴正指挥曹变蛟、左光先、贺人龙各率大军前来,前锋部队已经到了广元.

只能往西,走明军防守薄弱的梓潼、剑州,经彰明、江油等县,突入龙安府,最后由川、陕交界处的白水坝再回到陕西境内。

蓝色路线

《陕西巡抚孙传庭为各路官兵截击蜀贼情形事本》载:照得本部院亲督镇将官兵至四川,由保宁、剑州、梓潼一带分路进剿,贼畏惧左、曹两总兵官兵,苗头已由四川彰明、江油、龙安地方出青川所、下白水江,将奔入秦。

18

可惜,李自成没能跑出洪承畴的包围圈:

洪承畴在川北截击李自成失败,综合四川方面的情报,及时判断出李自成可能逃跑的几条路线,命曹变蛟、左光先两部总兵对李自成发动追袭。

曹变蛟是曹文诏的侄子,心里头一直记着曹文诏被李自成伏击至死的血海深仇。

国仇家恨,小曹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不眠不休,紧紧钉在李自成屁股后边追了27天,几次大仗下来,李自成的手下仅剩300余人,被迫潜伏在礼县、西和县一带的山中等待时机。

西和县位置

李自成并不着急,只要老百姓一天不吃饱,他就不愁没兵源,到时候吆喝一嗓子,队伍自然就拉起来了。

这不,经过两个月的休养生息,李自成又聚集起了近万人的队伍。

有了人,李自成胆气壮了,他决定再次进入四川地面闯荡闯荡。

可傅宗龙不是王维章,不可能给他趁机坐大的机会,即分派重兵把守各处紧要关隘。

等李自成再次冲出包围圈的时候,队伍又仅剩下三千多人(含家属),至于战兵,那就更少了。

无奈之下,李自成只能边打边退,向东撤进了巴山地区,打算化整为零,分路向陕西方面突围。

李自成像地老鼠一样穿过大巴山,进入陕西境内。

本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却万万没想到明军会突然给他当头一棒。

洪承畴《题农民军出川近况科抄》载:

照得闯将,六队等贼合计精贼男妇三千有余,屡剿挫败,冲逃入川,已经具疏报闻。臣督总兵曹变蛟及原任总兵王洪,于八月初二日驰至西乡县。先已飞催陕西监军道樊一、监副将马科、贺人龙 、尤吉、崔重亨、杨明,都司尤现、范百胜等官兵,必令于川中地方尽力剿杀,以期速灭。

复檄行临巩汉兴监军道张兆曾、预备副将赵光远 、参游李国奇 、尤捷、孙守法 、韩进忠等各领兵驻西乡南山,日夜防堵。仍令总兵曹变蛟往来山中,亲行提调,使各贼不得奔太平、紫阳等处。

崇祯十一年(1638年)七月李自成由入川及出川路线图,红圈内为明军驻地,已然形成口袋阵

19

双方大打一仗,李自成损失惨重,队伍仅剩一千余人。

这还不是最惨的。

雪上加霜的是,李自成当时最得力部将之一的祁总管,觉得跟着李老板已经没有前途了,就带着600多人下山投降了朝廷。

陕西是不能呆了。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李自成冒险向河南方向分散突围,以求东山再起。

李自成突围的预想路线是,走陕南商州,经商南县,再过朱阳关到达卢氏、淅川境内。

这条路线,自己最熟、路途也最近。

而且,那里还有自己的老兄弟——“老回回”马守应在坚持斗争。

李自成突围预想路线图

据《国榷》《怀陵流寇始终录》《绥寇纪略》《明史》等书,都表明李自成走了另外一条路:从商州折向东北方向,走潼关进入河南(上图红色标注)

却在潼关南原遭到了孙传庭、曹变蛟部秦军的伏击。

最终李自成全军覆没,只剩下18人逃到了商洛山中。

20

问题来了——到底有没有潼关南原这场大战?

1、

如果有,那当事人孙传庭不可能不向朝廷报功。

可翻遍整个《孙忠靖公全集》,关于这场大战的请功文字一个也没有;

孙传庭在崇祯十一年三月,确实向崇祯上疏,提议在南原设防,以防备河南农民军向西进犯。

但那时候的李自成还在四川,所以这道奏疏和南原大战并无关联。

(原文在《孙忠靖公全集》卷二《抚秦疏草·题潼关设险合兵疏》,太长不引)

2、

记载了南原之战的各本史料之间,对战役日期的记录也是多有错乱,自相矛盾:

如,

谈迁在《国榷》里说,仗是洪承畴独自指挥的,时间在八月份,战役过后李自成受了重伤,在老回回的营里养了半年的伤;

如,

《怀陵流寇始终录》里说,战役发起时间在十月初一,由孙传庭指挥;

那潼关南原大战的最早出处在哪呢?

出自目睹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的明廷工部主事赵士锦所著《甲申纪事》:

此队长姚奇英为予言之也。李自成,陕西米脂人,为马头,北方此役甚苦。刘宗敏为冶匠。一日,自成为官府捉马,苦无以应,偶坐宗敏店中。李大亮为秀才家佣工人,亦瞽一目,秀才命大亮到肆中买鸡肉等物,见自成窘甚,问其故,自成以实告,三人各言其志,即将所买食物祀神盟誓为响马。贼后寖炽为流贼,为总督孙传庭所窘。三人赤身逃河南山中,采树皮为食。后复聚众,逐至于此,故三人不相上下焉。

——这里的“为总督孙传庭所窘”,说的就是潼关南原之役。

但问题是,活着逃至商洛山中的18个人中,并没有姚奇英这个人。(说法不一,有说14人或20人,但都没有姚奇英的名字)

也就是说,姚奇英并没有参加过潼关南原大战。

所以,不足采信。

21

不过,无论有没有南原之战,李自成都受到了重大打击,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都在深山老林里蛰伏......

为祸十余年的“流贼”问题也终于被压下。

可崇祯等来中兴了吗?没有。

李自成的日子也没有难过太久,他这缕星星之火,势必可以燎原!

因为关外又开始搞事情了。

崇祯十一年八月,皇太极发动了第四次入塞侵掠行动......

PS:

每当明廷清剿农民军的工作刚刚见点起色,皇太极总会适当地搅进来。

从把握时机的敏锐度和行动的果决性上看,皇太极在关内应该埋伏下了大量的细作,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给明廷放血......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孙忠靖公全集》《甲申纪事》《国榷》《怀陵流寇始终录》《绥寇纪略》《明史》《明史·杨嗣昌传》《陕西巡抚孙传庭为各路官兵截击蜀贼情形事本》洪承畴《题农民军出川近况科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