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鎬《地學》堪舆论脉 论脉 出脈者祖下宗下屏帳下龍節星頭下皆有出脈處。其格以下面中出為第一。然則執正求中可盡書尋龍之法乎。曰:未也。夫天地多奇山川好奇地理亦不厭奇。偏在絕大星辰。不作正面者。偏有中出是假奇出是真者。蓋天地之道固不離中。然中無定體隨時處中。執中無要乃是子莫。故星有正面獨恐所見者非面。出不離中獨恐所執者非中。於是脈有中出有奇出非好奇也。奇文大可必如是乃可。不如是不可也。今明明見祖宗拔起龍樓鳳閣展開帳翅。中下一脈豈非中乎。乃行不一二節忽然斷絕。左顧右盼逼窄傾斜頑濁不化昆是何故。曰:假也也。昧者執中強作老樁不絕即敗。哲師審之或于肩 於角尋得一脈。先渾後明逶迤清巧隆崖踏逐。回頭審視始知所見之中非中也。此乃至中。彼實虛堂假座傀儡幻形。誤耳誤耳。循此踏去前果成龍。列屏開帳妙穿堂妙矣。跟逐數節又忽粗硬撦曳欠缺邊生邊死醜形絕氣,此是何故。曰:又誤矣。龍實側轉轉橫行。我則逞中踏逐己從某節閃去矣。則又轉身尋其閃落。果又色色全法如是一程數程百里千里皆要看他棲閃,莫行鉕路則直龍正結可求而得矣。 非真中出必不貫頂。貫戎機者非真。中出必有削瘦。削瘦者非真。中出必不崩瀉,崩瀉者非真。中出必不沒滅,沒滅者非真。中出必無橫崖攔斷。攔斷者非真。中出可隱而不可破。破碎者必非真。中出可斷不可絕。絕者必非真。中出必先渾後明,急遽直下者非真。中出必兩龍護好。無護者非真。中出必山環水抱,有一飛者非真。中出必細嬾精巧。其粗惡癱腫者非真。中出必渾然圓足,其休凶懶散者非真。中出雖微必盛。其主氣弱者客氣勝者非真。中出必擺佈自如。如鉤環他顧為人所用者斷非真。中出雖護衛嚴密必寬綽有餘地。其過於逼迫不堪容足者斷非真。中出若是合氣必左如此不著右接不著真如口中呵氣。若依稀倚伏者非真。中出如有石脊必脊骨圓正。若偏面偏背者非真。中出如當泉水或渡天池必清泉甘甜。如水濁泉惡者非真。中出是土專必美是沙必細有草木必豐美。若土疏沙散草枯本死即是敗氣,斷非真,中出審觀氣象必潤澤活動生氣盎然。如枯燥腐爛渾是死氣,斷官非矣。 肩出成龍正出角 大郡祖龍一火開兩肩中垂圓乳正而不行脈從右肩出百里結郡城其中出者一野師伐富人圖葬萬金灰敗子孫走他鄉賁絕無耗。 按:此中脈火下出金母克子十不可用氣象亦惡術者喝飛鳳形強葬之故敗正脈肩出及登踏則所坐火星乃覺改相端正尖秀左所出乳右亦有山配之乃知向所見之中非中也至此乃得中矣凡步龍者脈者審此 土亦角入角出 土屏正出絕 金星間出成龍 大龍開橫帳上屏甚明中出不起星辰無旺氣一家葬之絕其族人後葬又敗 按:此主下出水星亦母克子且土衰甚真滅沒龍也故絕其正脈穿金冒出者兩土夾生故成龍 水出成澇無脈 本星正面不出脈不少窩鉗乳突龍促左用出正脈前行有人結作俗師只為大星端好強欲於正體上作大古塜新塜無茲發者久且絕祀 按:俗傳九星穴法當頭誤正體此最誤人凡作穴必開口或吐乳作坡若都無窩鉗服窘突但見正體即強鑿而穴之安得不敗安得不絕 大凡龍格正體正出側腦側出雙腦薄凹出沒骨軟出橫龍閃出長腰仙橋出。又有拋出合氣出潛蹤出。雖奇正不同皆中出也。外有枝出輔出翅出帳出羅城出侍衛出奴出從出護纏出擺列出零碎出漏氣出崩傾出滅裂出漂泊出。更有褶折浪紋木根火焰親不在出脈之數。時師亦有指為龍者當併辨明也。 正體正出 諸體惟此木星為式餘以類推 側腦側出 凡側腦勢必偏卸開肩出脈借正身一臂為護頭面雖偏一同中出 雙腦凹出 二頭共一身若向一頭籌脈非枝則翅必從凹出乃為真脈能取雙腦氣亦同中出 沒骨軟出 沒骨者如人臂腿肉厚不見骨也星氣至此方間但用戶不秀謂為亦同中出字也 按:側汲四以為樂托為憑 橫龍閃出 橫龍者直安頗不成龍忽向一邊閃出則濁氣消清氣出矣必有背面也 長腰仙橋出 兩峰相望長腰雲水中有微閃下脈名曰仙橋 按:側腦以下略同類皆以托樂為憑或本身自出鬼為或雙抱雙櫬何鎮得氣住即成貴格與中出同 又按:仙橋別有真行格見後 拋出 地脈者氣勢飛動直下平原蹤胘忽斷或間數丈或遠至一望之地忽起星峰與後脈相接此急中緩斷中續也亦貴亦奇但須檢點星體迎送局勢莫將羅星零碎侍衛空缺之神認作真龍拋脈也 合氣出 三龍合氣 雙龍合氣本是一龍開口為二複合為一三龍合氣本是一龍開口吐舌複合為一四龍平龍以及九龍合氣本是一龍張牙舞爪複合為一蓋形分而氈合毯合則氣合矣最為奇蹤 九龍合氣 潛蹤出 龍行耿耿忽突平野或逢水泥如是裏許或數裏乃于平中微露毛脊謂之潛蹤龍脈奇貴且耐久長 按:潛蹤與拋脈相似但拋脈以丈盡論潛蹤則間且開矣 枝幹出 枝幹以木論己詳木星篇茲諸出法重出之如上格幹科第人財表巾 按:枝幹必委曲此限於幅姑直圖之觀者勿謂龍皆如此直行也後圖同此論 主輔出 主輔以入論星頭展帳主中出輔左右出輔亦自成星體自作變化 但主代工如上格主為宰相右卿位合將位 翅梢 翅梢所發護正脈不得誤尋翅梢為脈 真假翅梢 如此則翅梢成龍中出反假 橫帳 一帳之下只中脈為正其餘或為輔及為侍從纏護或作零碎用神大田略起星開小帳者皆有結作若一味條條子只是奴從 真假轉帳 如此则转帐成龙中出反假 非大贵地必无侍者 諸出大略 右格正龍長行。其中偷出個幹自作自為。貴漏氣成星者亦貴。開枝成局者小貴。倉庫可問人財條條子真奴從。果帳角不穴旗槍不穴。崩傾出不成星體強穴之才絕。零碎絕。羅城有星夫花無格。作人護衛穴之無益。城外出幹亦貴但不長久。 太祖。以龍樓鳳閣嚴辰聚講為格。 中途以開帳羅列為格。 行度以梧桐芍藥諸體為格。 少、少祖以特起尊星為格。 格之行也論也論雌雄論起伏論收拾天文學橈棹論纏護天文學順逆論背面。而其緊開節要處則在乎峽。 峽。乃跌斷處也。 凡龍行太祖下必跌斷然後分宗。帳幙下必跌斷然後長行。長行中必跌斷然後轉折。 轉折中必跌斷乃生變化。變化無窮紛紛藉藉必於跌斷處尋真脈。尋得真脈。及將入首必跌斷然後複起穴星,此其大者為開為伏緊走者為束氣微者為過細。而總名之曰峽。 峽者狹也峰巒高闊過渡處必之窄狹。峽者夾也過渡窄狹收束細微,所怕風吹水刼,必仗兩邊迎送護衛以夾輔之。 峽亦名開何也。曰大者為開小者為峽遠穴為開近穴為峽,有如後帳百里前帳百里中間長行數十裏。其兩邊大送相就各成圈子謂之開城。中行者是龍脊或高岡或平岡委蛇曲折謂之行度。行度中有緊關處亦必作峽,此則謂之開峽也。 中脊高兩邊亦高則一記。左右有兩開城。若兩外高中脊低伏或穿走平洋合前後左右觀之。所見一開城。而脊水必分終是兩城也。 開城雖左右 對山川變化有大小方圓長匾之不同。亦有龍脊中行一畔生枝者。然終不如兩畔成城者之為正也。開城多端略回文詩一式於後。 天城大略 此一開城也其來處仍有左右開成去處仍有左右開城大龍長行數千里其為開城無數舉一可例其餘 右龍脊中行。兩帳環護作左右開城。其城上明諸貴格。皆所以福佑中龍城中擺列皆用神也。 峽者龍之性命也。迎送者峽之所一以成也。今備迎送諸格。 迎送峽 雙迎送峽 交互迎送 交互雙迎送 有送迎即成峽愈多人妙交互更佳 有送無迎 有迎無送 陳節迎送 有送無迎穴必近有迎無送恐是反逆一者陳節送迎者 無迎送 迎送不著 過送一送 無迎送不去峽迎不著即不成迎送必有外護方好並一送迎者非 送偏入正 凡一邊邊送不成峽即不成龍必作他山纏護用神其送偏入正者亦變成龍然利底為人所用雖有富貴終不遠大 外出送峽 我過他過 峽無本身送迎而外山紤證親切者亦貴但要峽低護高風不網袋水不刼若我當過峽必彼此俱是贅珠酒腳非龍也即有結作亦成大 凡峽以短為貴。短而細者曰蜂腰。亦有長而貴者必中間起節名曰鶴膝。亦有長而無節而入貴者則仙橋也。 鶴膝 凡一腰鶴腠者皆看迎送纏護言 仙橋 此直仙橋也必在雲山中直長精異履之如行橋上有怵惕心顧盼雲山環衛有欣悅心方楊仙橋主貴而顯且出高人 馬氏祖 出一進士參政子孫亦富因龍短無可多中 峽以曲為貴如鵝項蘆鞭金蛇等格。高科大文所由出也。亦有直而貴者則橫飛直上進是也。 峽以細為貴如蛇腹龍項蛇頭皆細。而尤細者則耦絲蛛絲遊絲。亦有間而貴者如虎頭獅頸及壇過挃過皆不見脈絲也。前後散見 峽以明為貴一脊中行而岕分明常理也。亦有以渾為者如灰絲草蛇壇中行維及浮沉出沒等格皆是。 灰中線 草裏蛇 壇上引繩 三格略相類微不同。俱于平闊中微露毛脊最為玄妙。真龍奇穴往往隱怪。大富大貴由此而出。世俗以為荒坪野坦而棄之。蓋造物珍奇以待其人。所以為無窮之世界也。 浮沉出沒 亦阜相望中成大坪或淚洳淫泛微露毛登塊文不見如此正二乃楊如是真奇推必主英賢。 南龍起番南山上去嶺轉點中由桂嶺庚嶺東至建嶺。乃轉而北度廣信之常山達嶶北之黃山乃不下至順結杭州逆結江寧。其幹梢盡于江陰若雲南貴州廣西湖廣廣東江西福建浙江江南皆省會也。 中幹起須彌南行至番南山與南幹分。乃由番中上雪山開大帳南盡麗水北根刻朔方近萬里。中以西傾山為頂穿武都由終南東出漸為平地。中平數千里東起泰山盡於登萊一枝。由淮南盡於海門。若四川陝西河南山東皆省會也。湖廣之湖北江南之江北皆中龍。 北幹自須彌發祖經蔥嶺出闐顏南轉向雲中。入塞垣若從天而下中轉雁門東西徑委蛇並代中複孔出高柳偱塞垣南轉為京師山西遼東其左翼也。 按:南幹北有長江南有海東盡於海。中幹南有江北有黃河東盡於海。惟北幹其南則黃河北則沙漠而自古與國不載沙漠所止。其東宜止天東洋而自遼以北,亦不知東洋之所在,漠北更有北山北山之後宜是北海。而宦客泊商無能至漠北者。所得北幹才十分之一。自古聖神多生北幹。 聖陵寢兩京畿輔皆在北幹,此其山蜂之厚發祥之長誠非草野耳目思慮能及也。 又形空常言三大幹。其實是南其一干而分。北幹則力出者也此因河源江源而知之。禹貢遵河積石岷山良江皆言治水之始。非言水源之始也。黃河之源山海經水經卒皆雜說。自司馬遷始斷河出昆侖之非。唐人能通吐番始見昆侖。元人尋河源始得其處。實經昆侖之東頁而西上。更曆半月之程始得星宿海是為河源。則昆侖直西域一名山耳。非四幹所由發也。楊松筠雲須彌山萬山祖。雖要焚書實為有見。蔥嶺之東水出積石。故曰黃河有兩源岷山特一支江所起耳。其南有雅江有銅江有大渡河皆源自番中遠矣。更南有麗水自雪山外榆葉河穿川雲之間。鐘為馬湖至敘府與岷江會。乃趨峽而為大江。則江河之源可得而考也。 本朝威德遐被一統無外箭爐而西工商皆得而往。至昆侖易耳。有識者察水所由起知江之遠源發番南亂山中其源不一。實與黃河分流。以中幹為脊覆一杯水即左入河右入江此二源清。則南中二幹來歷無所隱,惟北幹廣大所知者不過十之一二余關之。 又地理趣談三大幹此大幹此大略也。夫形家之學不過為士民卜居葬。此三大幹例為就省會俱己手事談此何為。曰:子類父孫必類祖。知大幹之性情則小幹之性情可得而推。夫縮萬里行方幅而其屈伸聚散大略如此。則有變化者謂之龍。無變化者謂之荒山。其說益信。而夾龍求穴者庶心有圓機目無滯格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