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清疡方,专治寒热错杂、上火下寒口疮反复发作

 任老师156 2023-04-19 发布于河南
《黄帝内经》中确实说:“诸痛痒疮,皆属于火。”可你的口疮总是动不动就发作,服用清热泻火药物治疗反而还会加重呢?

我们中医治口疮,确实常从火论治,但绝不是见火就要清,就要泄,就要灭火。有些人的口疮,就像电动车电池着火,用水灭火可能会引起更重的后果。

怎么办?

中医治口疮,把口疮之“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易泄,虚火难疗。

而临床我们还会遇到这些矛盾的口疮复发者——口疮反复发作,口干口苦,口黏口热,五心烦热不安,便干便秘,给人一派火热征象。

可是呢,这些人还身体畏寒怕冷,身体容易疲倦乏力,腰膝酸软,每每身体着凉后,还会腹胀腹泻腹痛拉肚子,这些又是一派虚寒之象——下焦虚寒。

其实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寒热错杂、上火下寒之顽固口疮。

这部分口疮者只要压力大,情绪紧张或波动,心情抑郁焦虑时口疮就会发作,疼痛难忍,反反复复,常年难愈。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般来说,这是因为肝气郁滞,木郁克土,遂脾胃运化下降,清阳不升,所以下肢寒凉畏冷;胃气浊阴不降,聚集在上肢生热,所以上火。其根本还是中焦不通,寒热之气错杂,导致上面阳盛而生口疮,下面阴盛而畏寒肢冷。

治疗,就要平调寒热,树干和胃健脾,就需要下面这剂清疡方(应平台规则不表详方)——

黄连、黄芩、制附子、细辛、熟大黄、太子参、石膏、升麻、柴胡、炒白芍、枳壳、姜厚朴、生白术、金银花、牡丹皮。

这个清疡方,由《伤寒论》里的附子泻心汤和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成。附子泻心汤调理心阳不能下降而温煦下焦、心肾不交之证,用的是方子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组方思路,以清上焦虚火、温下焦阳气。

四逆散是治肝脾气郁之证,用的是其调和气机升降的思路,以疏肝健脾。

方中黄芩、黄连以清降上焦虚火,大黄清泄脾胃无形邪热;附子、细辛温扶下焦阳虚,固护卫气。石膏、升麻升降配伍,石膏得升麻的导引,上达口腔,清阳明经之或,以治疗口舌之疮疡。升麻透邪解毒,得石膏的帮助而清透力显著增强。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敛阴,枳壳、厚朴行气宽中除满。白术、太子参健脾益气,生津润肺。金银花、牡丹皮清热解毒消除口疮。

这方子寒热并用、三焦通调,一调脏腑寒热,二调气机升降,厉中有柔,行中有补,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综合作用达到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口疮复发。。

「温馨提示:医学科普·仅作参考,不做医疗建议,不推广任何药物,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如需辨证可联系。方法来源:2022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李凌一硕士论文《清疡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