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

 孙行悟空 2023-04-19 发布于贵州

陶行知先生曾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的学生。杜威

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教育理论对现当代的教育事业发展起了非常大的导向作用。陶先生留学回来之后,在继承其老师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现实,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理论。他主张以“行动”为首,肯付出行动,才能获得只是,有了知识才能谈创造“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展开的,提倡“教学做合一”。这是对杜威的教育理论的中国化。陶先生提出这一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切关联。当时的正值帝国主义侵华,国家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广大的穷苦百姓都过着贫苦而惶恐的生活。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当陶行知看到这个被迫对外开放的班殖民社会时,十分渴望为爱国救国运动出自己的一份力;当他见到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贫苦、愚昧、落后、麻木地受着压迫与欺凌的生活后,他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渴望通过教育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拯救祖国。他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活动都与爱国活动相伴而生的,留学归来后,他开始推崇科教救国,把爱国救国活动与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他开始把目光投在了乡村教育上,为普通的劳动人民创办学校。然而在那个贫苦的年代,不说创办学校的经费,单是要学生放弃家里的劳作一心学习科学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那个时代,不劳动就意味着要饿肚子。而学生们根本交不起学费,要老师们收那些本来家里就揭不开锅的老百姓的粮食老师们又下不了手,因而如果教书的老师只识教书,生活同样就没有了保障,同样也得饿肚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践理想,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神策门老山脚下的小庄创建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还改地名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在这所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一起建茅屋。陶行知提

出“在劳力上劳心”,认为要“发展学生的生活本领”,在这种社会现实的压迫下开展师范教育,也迫使陶行知在杜威的教育思想即其他一些思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切身实践探索出适合自己国家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这一理论也变由此开始产生发展。

陶行知强调“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人们要健康的生活,就需有健康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就有劳动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就有科学的教育;过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