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感染了弓形虫的狼更容易成为狼王?

 king9413 2023-04-20 发布于广东
为什么感染了弓形虫的狼更容易成为狼王?美国科学家们对黄石公园的灰狼的行为进行了长期观察后发现,感染了弓形虫的灰狼个体成为领袖的可能性,是那些未感染灰狼的46倍之多。

弓形虫是一种能导致宿主患上弓形虫病的寄生虫,它的存在对狼幼崽来说是致命的,那么为什么成年个体感染了弓形虫之后,成为狼王的可能性会更大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弓形虫也叫三尸虫,是一种寄生在细胞内的寄生虫,它可以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当它到达宿主大脑时,就可以控制宿主的行为。

弓形虫的最终宿主是猫科动物,只有在猫科动物体内,它们才能繁殖。在抵达猫科动物体内之前,弓形虫会把爬行动物、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等当作中间宿主。

那么弓形虫是如何从中间宿主来到最终宿主体内的呢?我们就用猫和老鼠来简单介绍一下,看完之后你就知道弓形虫到底有多恐怖了!

弓形虫在猫体内进行有性繁殖之后,产下的卵会随着猫的粪便被排出,而猫的粪便又会被啮齿动物吃掉,那么弓形虫的卵就会进入啮齿类动物的体内。而那些以啮齿动物为食的掠食者,都可能会因为捕食而感染弓形虫。

前面我们提到,弓形虫只在猫科动物体内才能进行有性繁殖,而猫科动物捕食猎物具有随机性,就是说抓住什么吃什么,不会专门去挑那些感染了弓形虫的猎物捕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弓形虫从中间宿主到达最终宿主是完全随机的,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生存策略。

然而,弓形虫的做法超乎了你的想象,它竟然能控制老鼠把自己主动送到猫跟前,让猫吃掉!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老鼠感染弓形虫大约6周后,弓形虫会从老鼠的肠道进入神经系统,占据老鼠大脑中与恐惧和焦虑有关的脑区,也就是杏仁核。

杏仁核是用于调节恐惧的脑区,它与厌恶捕食者的大脑回路相关,也就是说正常的杏仁核会促使老鼠主动回避与掠食者相关的信息,比如正常老鼠闻到猫尿的气味会主动回避,这有利于老鼠对比天敌。

但是,弓形虫进入老鼠的大脑后,会让杏仁核中的树突萎缩,断开老鼠神经回路的连接。换句话说就是,弓形虫把老鼠大脑内涉及恐惧和焦虑的关键脑区的连接剪断了,这会导致老鼠对捕食者的恐惧和厌恶减弱甚至消失。

不仅如此,弓形虫还在老鼠的大脑里创造了新的东西,那就是猫尿对老鼠的吸引力。正常老鼠闻到猫尿或接触到猫的信息素时,它们会出现压力反应,应激激素水平会升高,大脑中一条典型的恐惧回路被激活。

而一只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嗅到猫尿的气味或者与猫有关的信息素时,不仅不会释放应激激素,对猫没有丝毫畏惧,反而主动往猫尿的位置移动。更加可怕的是,老鼠闻到猫尿后,它的睾丸变大了,也就是说弓形虫能让猫尿唤起老鼠的性欲!

小结一下:

弓形虫在猫体内繁殖后代,虫卵随着猫的粪便被排出,这些粪便被啮齿类动物(包括老鼠)吞食,捕食了感染弓形虫猎物的动物会成为中间宿主。弓形虫破坏了中间宿主的大脑,让它们不仅不害怕猫科动物,反而喜欢猫科动物的气息。这会让中间宿主把自己主动送到猫科动物跟前,最终被猫科动物捕食,弓形虫又回到了猫科动物体内,进行下一轮的有性繁殖。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感染了寄生虫的狼成为领袖的可能会更大呢?

美国科学家们研究的黄石公园的灰狼,其实与生活在那里的美洲狮是有交集的。美洲狮是一种猫科动物,它可以是弓形虫的最终宿主,它们的粪便中可能会含有弓形虫卵,而黄石公园里的灰狼就是接触了美洲狮的粪便而感染弓形虫的。

前面我们提到,弓形虫会破坏中间宿主大脑中与恐惧相关的区块,也就是说感染了弓形虫的灰狼,对恐惧的感受会减弱甚至消失,它们更具冒险性,也更容易离开群体。相比未感染的狼,感染了弓形虫的灰狼从狼群中分散的可能性高11倍,成为狼群领袖的可能性高46倍。

试想一下,感染了弓形虫的灰狼不知道什么是恐惧,那么它们在与竞争对手或者敌人搏斗时,会更加勇猛,取胜的几率就会更大,这种无所畏惧的特性会让它们更容易成为领袖。

不仅如此,感染了弓形虫的狼更容易离开群体,它们离开原生狼群后,会与其他离开群体的异性组建家庭,建立新的狼群,那么这只灰狼当然就是新狼群的领袖了。

更加神奇的是,感染了弓形虫的狼更喜欢前往有美洲狮生活的区域,如果狼群的规模够大,它们不会被美洲狮捕食,甚至会把美洲狮当成猎物。但如果是一只感染了弓形虫的孤狼,前往美洲狮的栖息地就是送死。

所以你看,弓形虫这种寄生虫有多恐怖,它竟然能改变中间宿主的行为,控制狼群主动前往美洲狮的栖息地,控制老鼠主动把自己送到猫的胃里!

有人说喜欢撸猫的人是被弓形虫控制了,对此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