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老年间吃蛇轶闻

 新用户07714572 2023-04-20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西汉时《淮南子·精神训》: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是关于吃蛇最早的记载。食蛇例于冬至后立春前,盖一交春则无人食之矣。这是说吃蛇是有时令的呦!早年间有说;蛇于夏秋令,每夕由蛇穴出向吸露水,此系居最毒时间,万不宜食。但交冬令,蛇畏寒,深藏穴内,毒气已消,故食蛇均在冬季。早年一交立秋,旧时蛇行的捕蛇师傅,便会结伙进山捕蛇去。那捕蛇人也有;不抓抱卵产子母蛇忌打蛇窝、绝不食蛇肉,哪怕只口蛇汤也要自绝于门户,绝不抓墓穴下老蛇等禁忌。

明邝露《赤雅》;蚺无弃物。蚺蛇三胆,一附于肝者,止痛;一水胆,白浆,止泻;一胆随肉,击其处则随至…,皮过三十丈者曰龙皮,一端千金;波斯市之为皷,声震百里。蛇胆酒需以热双蒸先开,混入冻酒,始有真味。蛇皮亦可食,且美滑可口。蛇肉味佳美嫩滑,而蛇胆更能祛除风邪等症。破蛇胆取汁再以半热酒冲和匀之而饮可祛除风邪,见效者众。蛇胆跟酒同饮,性甘凉无苦味祛风去湿。浸酒配陈皮、胡椒、姜等功用相同。旧传蛇腥略剖开取出胆,能数日不死,故贩蛇人往往以此先取胆,假以鱼胆填代欺瞒购蛇而食者,虽场视贩蛇人剖胆,其实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受骗矣。所贩食用蛇种类常见;过树榕、金钱豹、乌肉蛇又叫饭铲头、金脚带也叫女人蛇、三索线、百步金钱等蛇。

文章图片2

烹蛇都备有专门的师傅,首要将蛇去其骨务尽,盖其毒在骨,误食之辄毙,故烹调不能苟且从事也。若不仔细在菜里有块蛇骨,吃到肚里在肠子上,是会发炎至死的啊!

烹制蛇馔需云南火腿、北菇、冬笋等材料,那龙凤会需用鸡约十只,而鸡汤不可过浓,浓则夺蛇味,且纯用猪膏,不用生油,方始芬郁。食蛇更需菊花、柠叶、元西、薄脆作配品,菊花以风前牡丹为最美,蟹爪次之。

说到吃蛇就不能不提那“除了地上四条腿的桌子,什么东西都敢吃”的广东人。岭南多蛇,宋时即有;粤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遇蛇必捕,不问长短!粤人之食蛇,极注重配材料,绝无白煮熟即食的。先将蛇用瓷瓦片开其肚取生胆,弃去肠脏、用水将蛇肉略煮熟,退骨因蛇骨最毒必拣净,肉拆为丝。将嫩鸡亦略煮熟退骨拆丝,加冬菇、金腿、白花胶等,亦切成丝,与蛇肉丝、鸡丝同烹调,烩至火候适宜,食时再加柠檬叶。那时蛇与豹猫切块同烩,味亦可口谓龙虎斗,还有龙凤斗、三蛇会、果子狸、鸡鲍大翅等均为补阴的名菜。粤人吃蛇讲究的很,常吃一大一小两种蛇;大蛇因身有金钱般花斑称金钱豹,大有七八十斤的,再是小蛇但须三蛇合煮。蛇同鸡合烹的称龙凤会、同狸猫的称龙虎会、净是蛇肉的称三蛇会。

文章图片3

昔日沪上全蛇宴会开席先饮蛇胆酒,堂倌将四只蛇胆扎在于银餐叉上,小银盘放有枚带把银针、银制夹子一只。每客前一杯烈性白兰地,堂倌用针把四颗蛇胆扎破,每只胆在客酒杯各滴一滴,最后至主人每只胆要恰好各刺出两滴滴到主人酒杯里,众人鼓掌致谢举杯,主人此时是要给服务堂倌放赏的。整桌酒席各菜烹制都是有蛇肉的。

蛇宴会终席,主人必会请众人赴浴池洗浴。凡喜食蛇的老饕,每餐自会携带换洗内衣裤有备而来。众人等解衣下池,腋下、腿弯均有黄色汗渍,这即是吃全蛇的功效,将风湿都从污水里蒸发出来。那时请吃全蛇宴的主人必定附带请客洗浴。
为啥总要三蛇呢?因食蛇最初意愿,全在那颗蛇胆上!蛇胆从医学上说可驱风,而三种蛇每种胆都有所不同作用;饭铲头的胆可驱身上骨节的风、金脚带的胆可驱身中部的风、过树榕则是身驱下半节的风。所以食则非三蛇,才驱散人身整体的风,专治三焦湿热恶毒。若再加条贯中蛇,则可把上中下三焦豁然贯通。贯中蛇祗出自广西十万大山,有拇指粗细,二尺多长。但贯中蛇数量最少,可在治病方面唯贯中蛇效果特别地显著。蛇尤贵胆,入药,治小儿风痰,良效,值倍于蛇。

二十年代末广州的吃蛇之风的高潮期,以蛇的菜式繁多;蛇羹、蛇丝、蛇片、蛇衣、蛇脯、蛇肝、蛇球、蛇丁。烹调技法;烩、炆、炒、酿、扣、炖、红烧、拼伴、扒、焗、炸品类异彩纷呈。值粤人食蛇狂热期,那广东的蛇都已被吃完,要吃得从广西云南来。后野生蛇也不够,就食水蛇,再者食养殖蛇,已至竟有以蟾蜍肉替代搀杂使假的。蛇味之鲜竟超过鸡,粤人嗜食之据云是可治疗皮肤病,颇具功效。有种专供食用的菜蛇,身段粗壮而不太长,被人饲养于淡水的河泊中。

蛇有毒,但其毒在齿孔间分泌的毒液,拔其牙不能咬,则无危险。蛇肉无毒味鲜,可治风湿疾。蛇本身愈毒功效愈显著,凡吃过蛇肉之人身必觉发痒,所排泄出汗渍为黄色,沾在衣不易濯去。食蛇后会肾力充足,精神健旺可医头昏眼花、伤风鼻塞、肾亏腰痛、手中麻痒等症,尤对疗治风湿具特效。蛇肉饱含磷质,体虚弱人吃很受补。吃蛇后两三天,身上皮肤毛管似有很薄的液体泌出,沐浴换内衣时可感觉到,这便是蛇的祛风去湿的功效。

蒋 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