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香|逄春阶:野外春风 莲叶田田——刘雪樱花鸟画印象

 llljjgg 2023-04-20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清塘 刘雪樱

文章图片2

野外春风开白莲 刘雪樱

文章图片3

听雨 刘雪樱

刘雪樱 九三学社社员,九三中央书画院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画院特聘画家,杭州西子画院专职画家,浙北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二级书画鉴定师,从事中国画研究及教学工作。

对画家刘雪樱是一点点认识的。乍一接触,跟别人也并无不同,声不高,话不多,不爱凑热闹;见面多了,才发现,她目光敏锐,心细如发,胸有丘壑,是个讲究而不将就的人,有一颗滚烫的苛求完美之心,有股天生的倔劲儿。她活得自适而精致。

见过刘雪樱临摹沈周的《庐山高》,我无缘一睹沈氏原作,翻过画册,刘雪樱临摹得细腻逼真,让我看到了她的耐烦力。见过她笔下的大幅泰山,见过草书《诸座贴》和邓石如大篆联句。没有柔弱气息,却有浩然之气。刘雪樱的那只纤手,哪来的能量?日习不辍的笔下功夫,尽在山水之间流淌,专业,不俗。我在她上学时创作的一幅小品前驻足良久,那题款是:“愿得此小院,粗茶淡饭养闲年。”

近年她醉心花鸟,让我惊讶。她笔下的梅兰竹菊,尤其是荷花,灵动活泼自成面貌,有野外逸趣。为何从山水跳到了花鸟?刘雪樱回答得很简单:“主要是教学需要,学校安排我教花鸟课。再说,山水花鸟,同归一途。”

徐徐展开近三十米的长卷《明湖消夏图》,扑面而来的是大明湖上微风荷叶的气息。果然,这是刘雪樱在大明湖西岸的护栏石条上花两天时间完成的。转头是盛开的荷花,低头是白纸召唤,看一眼画一眼,手摩心追。我注意到,长卷上的荷叶尖儿上、花瓣上有淡淡的斑点,刘雪樱言,写生时碰到下雨,这是雨点儿洇的。真可谓人画一半,天画一半。夏雨,让长卷有了“夏雨荷”之野趣也。

刘雪樱说:“写生,很有必要,这是对荷花真实的描绘,否则就容易空泛或玄秘,缺乏艺术所必具的实感。但写生还不是写实,而是超实,是一种心灵感应,画的是我心里的荷花。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去给济南甸柳小学的几个同学示范了荷花,有个朋友的孩子学校组织名家讲国画活动,他们在大明湖找到我,做了一次示范讲课。”刘雪樱说,荷花长卷她还会接着画,原因无他,就是喜欢,打心眼儿里喜欢,喜欢它在天地之间自在舒展的样子。

于山水,刘雪樱喜欢黄公望、吴镇、王蒙,明代的文徵明、沈周等;于花鸟,喜欢的大师更多,在她眼里,那些大师犹如人间永不凋谢的花朵。她尤其喜欢五代的徐熙,喜欢他的“野逸”。徐熙作画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谓之“殊草草,略施丹粉”,从骨子里流露潇洒的风格。刘雪樱跟定了这一路。她的《听雨》,是荷叶雨珠滚落的写意,浓墨阔笔,叶间杂有一抹藤黄,猜不出是鸟羽,还是晚霞的倒影,这一抹的随意,让阴雨下的墨荷多了些亮色,而水墨雨滴,用的是宿墨,洇出来的韵,传达出听的逸趣。刘雪樱说:“人有七窍,墨也有呼吸,有血有肉,墨是肉,筋是骨,有筋有骨。石涛说:'黑团团里墨团团,墨团团里天地宽。’强调黑而透,不是一团死墨。让墨入笔,入纸。”中国画看的是味道。味道来自沉浸式的“入”。

《无题》中荷叶梗上立一只水鸟,水鸟下面是墨荷叶子和荷花,水鸟前面却斜出了一丛芦苇,有一支特别长,呈弧状,与鸟喙等高。感觉那支芦苇还在风中抖动呢。这支芦苇调皮的样子,让我想起在微信圈里刘雪樱晒出的在画案上的一盆旱莲,两朵圆圆的红花掩映在浓密叶子中间,那旱莲的枝条独独斜出一支,标新立异。刘雪樱说,她从小喜欢花花草草,露珠在花瓣绿叶上滚动的样子,蜂飞蝶舞下的花香,依然潜藏在内心深处。为画画写生,她养过很多花草,梅兰竹菊自然是标配,牡丹葡萄石榴牵牛水仙等等,为了烹茶欣赏,更为了观察它们的生长形态。刘雪樱谦虚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能瞎讲瞎画,免得课堂上误人子弟。”一句话道尽美术教师的谨严、规矩。难怪,她多次被评为山东省老年大学和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优秀外聘教师呢。

艺术需要天分,天分的敏感,视觉的敏锐,更在于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刘雪樱说,她少年时曾经做过作家梦,读了大量文学书。及长,醉心书画,更是读书不辍,临摹不辍。她的大挎包里,总是有笔有书有本子。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书论画论,还有自己的感悟。近年来,她爱把读过的书、帖送给学生,她说书、帖临过了看过了,放在家里是浪费。这是她在践行她的“减法”。生活上简单,“断舍离”;艺术上也是减法,美就是把多余的东西去掉才显出来的。一就是多,画出那个一。崇尚简约含蓄,追求单纯、朴淡,那淡是浓后的淡,是力透纸背的淡。

学者景亭对刘雪樱有这样的评价:“看她的画,能通过笔墨、风格、气韵、意境等,看到她的艺途经历和艺术追求,更能看到作为艺术主体的人,看到她的修养、情感和趣味。”艺术骗不了人的眼睛,它需要艺术家反复打捞、打磨、淘洗、咀嚼,最后呈现,不肯浪费一丝灵感。耐得住寂寞,让创作成为本能。功不唐捐。

刘雪樱很少出现在画展、画廊中,她喜欢隔一段时间,或自己一个人,或带着学生去趵突泉公园看王雪涛、李苦禅的画。刘雪樱说,看看大师的作品,尤其看原作,能过滤掉心中的尘埃,也算洗一洗眼睛吧。比如同样是画荷花,李苦禅是大写意,笔下大气磅礴、酣畅淋漓,而王雪涛呢,则是小写意,清新欢快,意趣盎然。荷花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这都决定于艺术家的审美修养。

二月底,与刘雪樱同去省美术馆看2022年济南国际双年展,面对一幅幅现代画,我一头雾水,求教于她,她说:“画画就是画关系,山与水,人与人,人与物,花与鸟、枝与叶,如果没有了关系,笔墨互相不搭话,就不是艺术了。经典画,都是关系处理到和谐的境界,所以它能帮助人们想象,唤醒麻木,带来美的享受。”我盯着那一幅幅画,若有所悟。

话题回到花鸟画,刘雪樱说:“王雪涛说,'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是有灵性的,非人独有也。’我喜欢美好的东西,喜欢美好东西的灵性。”

野外春风,莲叶田田,自形自色。刘雪樱又在观察着新年的荷了,捕捉着荷的风姿,还有梅、兰、竹、菊……耳畔是古琴曲《高山流水》《平沙落雁》,亦或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轻音乐,书包里的书可能是沈复的《浮生六记》或赵柏田的《南华录》。“澍生”是刘雪樱的微信名。澍者,及时雨也。雨中生,水灵,有水则灵。不知刘雪樱同意不同意我的解读。

一艺功成岂偶然,人工天赋两相连。一会儿寄情于山水,一会儿醉心于花鸟,以审美者的慧眼灵心,于平易中见隽永。这就是刘雪樱。我想起了著名山水诗人孔孚先生的诗句《黄山莲花峰顶小憩》:

莲瓣上趺坐

吐吸天香

莲瓣上

又开一朵莲花

逄春阶

2023年3月13日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