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浅注》学习12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23-04-20 发布于天津
《伤寒论浅注》 陈念祖 修园 集注
卷一
辩太阳病脉证篇

《伤寒论》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伤寒论浅注》:
救治之法,须辩脉证以立方。
先以太阳言:太阳中风,风为阳邪而中于肌腠,其脉阳寸浮而阴尺弱。
阳浮者,风势迅发,不待闭郁而热自发;
阴弱者,津液漏泄,不待覆盖而汗自出。
而且,啬啬欲闭之状而恶寒。
      淅淅欲开之状而恶风。
      翕翕难开难合之状而发热,
      阳邪上壅而鼻鸣,
          阳邪上逆而干呕,
中风脉证的确无疑。桂枝汤主之。

   此一节言风中太阳之肌腠,立方救治也。

笔记者附:

《伤寒论》学习笔记20
“太阳” - 是辨病。“中风” - 是辩证。  
太阳病,中风证。中医学不仅是辩证论治,它也辨病。是在辨病的前提下去辩证的。这就是一条非常典型的条文。
    本病的病机:风邪袭表,卫强阴弱,营卫失和。
    治法上就是:解肌驱风,调和营卫。

伤寒论语译》任应秋
句释
“阳浮而阴弱”,轻诊脉搏,则现浮象,稍重按,则感到脉的搏动不太鼓指。
“阳浮者,热自发”,应解释为因为充血发热,所以轻诊脉搏则现浮。
“阴弱者,汗自出”,应解释为因为不断的出汗,所以重按脉搏,则搏动力不足。
“啬啬”“淅淅”,都是病人怕冷的表现。
“翕翕”,即由恶寒而转变到发热时的形容。
“鼻鸣”,为鼻黏膜充血发炎,呼吸障碍发生的音响。
“干呕”,由发热刺激呕吐神经使然,即一般所谓的胃气上逆。

《伤寒论诠解》
太阳中风当治以桂枝汤。所谓“主之”即此证对此方,信任施用,不须顾虑,有非此方不可之意。

《伤寒论》学习笔记20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实际上它在配伍上,
  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
另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
   辛、甘化阳:桂枝、生姜,这是辛味的,配合大枣、甘草,这两个是甜味的,它有助卫阳的作用。当然,桂枝、生姜又是辛温解表药,它们有驱风散寒的效果。
   酸、甘化阴的那一组:芍药是酸味的,大枣、甘草是甜味的,它们和起来有酸甘化阴的效果。它们可以养营阴,来针对太阳中风的营阴外泄的自汗出,养营阴,敛汗液。
   所以本方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助卫阳散风寒,养营阴敛汗液,发汗驱邪而不伤正,敛汗养营而不留邪。

    桂枝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解肌驱风,调和营卫的方药,它是通过调和脾胃来进一步达到调和气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