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在读博士的心里话:跟着前辈走,弯路准没有!

 湖经松哥 2023-04-20 发布于湖北

前言

图片

Hello大家好,我目前就读于浙江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处于压力最大的博士第二年。这里我想从读博前的心理状态、读博中的学习以及生活体验来跟大家(尤其是理工科博士)全面地聊一聊我的读博体会。

01.读博前的心理状态

图片

很多人会把如何申请上博士作为读博前最主要考虑的因素,这点其实没有错,但其实读博前正视自己为什么要申请博士,到底是否适合读博士,博士毕业到底会带给自己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想清楚的。

我出生于一个所谓的高知家庭,父母都是本科院校的教授,按道理讲这样的家庭应该很鼓励孩子做科研,读博,走上一条非常熟悉的路。

但恰恰是这样,尽管我在本科阶段已经有一年的科研经历和论文发表经验,但我妈妈依然是最不主张我盲目申请博士的。她认为,虽然博士是个很有荣誉感的称号,但是背后科研的辛苦、日复一日的读论文、写论文、坐冷板凳、批评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是非常摧毁人的心智的。读书永远都不是一个收入回报比很高的事情,算是一种投资,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如果毕业求稳,进高校,则不可避免的青教的低工资;如果毕业进大厂,则依然面临着和硕士毕业一样的高强度工作,跟同学一对比,还少赚了好多年钱和工作经验。

所以要想好,自己的科研热情到底是否能够支撑这样一份辛苦却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的事业。在这里我尤其想劝理工科的同学们,一定要想好,因为你们的心里落差可能会更大,理工科本科硕士毕业相对好找工作,工资待遇也不错,所以在同辈们都有赚钱能力的时候,我们还在念书,这可能会加剧我们的心理压力。

其实说到底,读博不是为了一个称号,读博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太大的经济收益,读博其实是让我们保持一种持之以恒探索世界的能力和好奇心,给我们带来一种科学思考、谨慎做事的能力。

但请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看上去有些抽象的能力,这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也会让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更会让我们在世界纷繁机遇中,大胆取舍、果断把握。所以,在申请博士前请一定要想清楚到底希望读博带给自己什么,以及自己是否适合科研工作。

图片

02.读博的原因

图片

(1)  我父母从事科研工作,我从小耳濡目染,我很喜欢父母的工作状态,灵活的工作场所和时间,以及他们不断探索世界、学习新知带给他们的年轻的思维。我和我父母几乎无话不谈,也经常探讨时下热门话题,从国际关系到热门游戏,他们都能说出一二。这段时间很火的chatGPT我爸也是我们家第一个开始探索的。

(2)  我本身从大学就开始了科研实习,这份实习原本是为了申请研究生凑数的,但让我受益匪浅。带我做科研的导师和学长学姐让我了解到了科研的趣味性,我也体会到一个团队在研究一个课题,共同攻坚的快乐和成就感。我的第一段科研比较顺利也成为了我勇敢选择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  当下大环境。这一点是我的恩师告诉我的,也是这一条原因彻底坚定了我读博的心——在经济不乐观的环境下,不要着急找工作赚钱,要沉淀自己,等下一个经济周期,工作环境好了,你也准备好了。

希望我的读博原因可以帮助大家进行一些是否读博的判断!

03.读博生活和学习体验

图片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非典型理工科女博士,我觉得蛮好的!我的生活规律对比我工作的同学朋友来说,非常规律。

我是坚持朝九晚六的工作时间,每天早上我会在七点半起床锻炼四十分钟左右,然后吃早饭,去办公室;中午十一点半到一点半是我的午休时间;下午六点下班回宿舍。在工作日的大多数时候,我晚上八点到九点半还会进行科研工作。

其他的时间几乎全部留给了运动和弹琴,运动可以为高强度的科研工作提供扎实的身体底子,音乐可以让我放松神经。

图片

大家在读博期间找到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和娱乐方式是很重要的。读博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博士同学的运动习惯普遍比本科生好,我身边有几个组的博导每周六都会组织教职和感兴趣的博士生去徒步。周六日的时间我也是相对轻松的,偶尔出去骑行,逛街,野餐。

图片

在科研工作方面,我不确定你们以前是否看过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由一名博士生创作的,画面上展示了人们听到你在做博士时的想法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就如我之前说的,博士生的现实学习生活就是such a mess,它包含了许多负面情绪、哭泣、挣扎、担忧;唯一的积极结果似乎只是“我会在邮件中使用博士的称号”。

图片

其实我的博士科研生活也是这样的。对此我的观点是,或者说我做博士研究的感觉,就像在跑一个马拉松,这需要你对研究有巨大的耐心、坚持和热情。

有时,你可能会被一些似乎无法回答的问题所困扰,有时你可能会因为读到的大量论文而感到疲惫和困惑,你总是在质疑自己。对于所有这些负面情绪,我的解决方案调整好心态,相信一定会存在一个解决方案,尽管这可能需要你失败很多次,废很大的功夫才能找想到,但请一定要相信,最终,你会以某种方式解决它!每天阅读和写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习惯,因为光看不写容易眼高手低,尤其是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学生,英文写作更需要每天练习。

很多人对博士的刻板印象是博士都是灰头土脸一个人搞科研,不社交的书呆子,但事实绝对不是这样!学术合作、学术沟通和学术汇报也是博士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社交沟通能力也可以让博士生有更多合作的机会。此外,与其他同学,无论是否在同一专业,交流学术想法也可能会为博士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毕竟思想的碰撞可以随时发生。增强学术社交能力的方法也很简单,把每一次组会当成锻炼,用讲故事的方式将研究描述的生动有趣,可以让别人更好的了解你的方向,也可以让自己收获更多合作的可能。多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也可以让自己更好的了解同行的方向,把握领域内的最新动态。

我在读博期间的必修课很少,只有四门必修课,覆盖了科学写作、研究计划制定、实验设计和伦理申请。我在博一还选择了一些名校的公开课、系列学术会议去听。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高校的公众号,会有介绍一些重点实验室的文章,他们开设的系列专题会议也会有。

比如我在博一上学期就有幸参加到了北大组织的《可视分析》系列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大咖都在分享自己的科研进展和对未来可视化发展的想法,这对我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博士生的毕业要求也是每个想申请博士的同学绕不开的话题,其实这个要求是差别很大的,与其说是老师的要求差异大,更多的还是同学们对自己的科研要求和在科研上的兴趣。

我个人的毕业要求是两篇SCI的期刊文章。但是科研工作,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是机遇,所以我建议大家,尤其是转专业的同学,博一博二一定要多看论文,打好基础,不要因为论文的硬指标来打乱自己的研究节奏。踏实做科研,做到努力,随遇而安,才能出高质量的成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读博体会啦,希望大家都可以申博顺利,读博开心,圆满毕业。

图片

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哦,点滴会继续为大家解答。

以上,感谢D同学的分享!

图片

嘘寒问暖,不如点赞关注

PS:欢迎咨询报名我们的24Fall申博辅导。我们的辅导服务包括:选校定位、简历修改、陶瓷辅导、研究计划写作辅导及修改、推荐信写作、网申填写、面试辅导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