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间战斗机 - 战斗机的一种

 新用户1909nhLx 2023-04-20 发布于上海

夜间战斗机是战斗机的一种分类,特指在夜间进行战斗任务的机种。夜间战斗机最早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部署夜间战斗机的国家之一是英国,用以拦截在夜间轰炸英国城市的德国飞船。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夜间战斗机

  • 外文名

    Night fighter

 
  • 类别

    战斗机

目录

1介绍

2分类

3二战机型

折叠编辑本段介绍

夜间战斗机的需求与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达到高峰,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日本都有专门的夜间战斗机与部队从事作战。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夜间战斗机的需求依旧存在,只是随着雷达成为战机共有的设备之后,全天候战斗机取代夜间战斗机的任务并且扩展她的弹性。

夜间战斗机的乘员多在两名或者是两名以上,除了共同分担作业压力,提高滞空时间,也可以更好的搜索目标。而夜间战斗机不求速度与运动性,强调的是续航力与火力,基于这个因素,双发动机的夜间战斗机比单发动机的种类要多。也因此专职的夜间战斗机绝少在日间出现,因为面对一般的日间战斗机,夜间战斗机生存机率很不乐观。

最早的夜间战斗机的搜索装置就是肉眼,稍后地面探照灯与照明弹加入协助的行列。到了二次大战时期,也有试图将探照当装在飞机上,可是效果非常有限。英国也尝试利用声音来搜索夜间来犯的敌机,可是目标的数量,方位和高度的判断上几乎无法提供任何可以用于拦截的资料。地面雷达与弹照灯加上飞行员的肉眼是空载雷达成熟前的最佳搭配。在空载雷达广泛被使用之后,夜间战斗机几乎不能缺少这项设备。早期的雷达使用上相当复杂,判读目标资讯全靠人工,只有一名飞行员要同时进行两项工作非常困难,雷达操作员是提高夜间战斗机效率相当重要的一项职务。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

夜间战斗机可以分成几类︰

直接将在日间执行任务的战斗机使用在夜间的任务上。这种战斗机的效果最差,同时比较容易在起飞与降落的过程当中发生意外(就是德国所谓的"野猪"战术)。

将日间战斗机或者是其他机种加以改装,配合特殊的设备,执行夜间作战任务。这一类的夜间战斗机是最为常见的,改装的来源包括双发动机战斗机,单发动机战斗机与双发动机轰炸机等。

从设计开始就是作为夜间战斗机的机种。这一类的设计比较少见。

在执行夜间作战的效果上,以后两者较佳,也是较为常见的机种。

折叠编辑本段二战机型

1;德国

(资料来源于《航空档案》2008年3A刊)

折叠Bf-110G4

Bf-110G 4Bf-110G 4

机型

Bf-110G 4

最大起飞重量

9900千克

空重

5094千克

翼展

16.25米

机长

13.05米

机高

4.18米

发动机

DB-605B(1450马力)

航程

1300千米

升限

110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580千米/小时

雷达

FG-212或FG22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机背20mm MG 151或MG FF斜射机炮×2

Bf-110G 4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重要的一员,虽然Bf-110作为昼间战斗机被证明是失败的。不过Bf-110机身大,适合改装,而Bf-110G 4就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装备数量最多的夜间战斗机。而斜射机炮可以调节为70度.72度.78度的发射角度,可以增加攻击的灵活性。

Bf-110G 4在1943年开始服役,截到1944年处德国夜间战斗机司令部实力达到顶峰时,在其双发夜间战斗机队中Bf-110G 4就占了60%的份额(共320架)。最后Bf-110G 4的总产量为630架,占Bf-110系列总产量的10%,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了。

折叠Do217J/N-2

Do 217J/N-2Do 217J/N-2

机型

Do 217J/N-2

最大起飞重量

13200千克

空重

10270千克

翼展

19.00米

机长

17.67米

机高

4.80米

机翼面积

56.7平方

发动机

DB-603A(2100马力)

航程

6860千米

升限

11000米

雷达

"明钻"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机首的7.62mm MG-17机枪×4+MG-FF/M 20

mm机炮×4和机背MG 151 20mm斜射机炮×4

Do 217J/N-2是由Do 217E/M发展而来,作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强火力的夜间战斗机,已出现就备受关注,但由于已经是双发飞机的设计极限(指体形),导致机动性很差。因此大部分的Do 217J/N-2都被分配到低地国家和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用于重点防空(如:守卫"提尔皮茨"战列舰,虽然最后还是被英国的兰开斯特炸烂了)。

折叠Ju88G

Ju 88G-6Ju 88G-6

机型

Ju 88G

最大起飞重量

91000千克

翼展

20.13米

机长

16.40米

机高

4.85米

发动机

尤莫213E或BMW801(1880马力)

航程

2300千米

升限

88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643千米/小时

雷达

Fu-220/218/350/24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机首7.62mm MG-17机枪×4+4+MG-FF/M 20

mm机炮×2和机背MG 151 20mm斜射机炮×2

Ju 88G是由母型Ju 88C(昼间重型战斗机)发展而来,Ju 88G继承了Ju 88系列坚固耐用的优点,非常适合成为夜间战斗机,Ju 88G击落敌机量就占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全部击落量的50%以上,不愧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好的双发夜间战斗机。虽然Ju 88G总产量却只有不到355架,但不足的数量所取得的好成绩确是有目共睹的。

折叠He-219"Ow1枭"

He-219He-219

机型

He-219"Ow1枭"

最大起飞重量

15200千克

空重

11200千克

翼展

18.50米

机长

15.54米

机高

4.10米

发动机

DB-603E发动机(1800马力)

航程

2000千米

升限

127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670千米/小时

雷达

Fu-212+Fu-22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翼根MG 151/MK 108 20mm机炮×2+

机背MK-108 30mm 斜射机炮

作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的第二代夜间战斗机,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一种专门开发的夜间战斗机,比起Ju 88G .Bf-110G 4. Do 217J/N-2更加专业,被誉为"德国最好的夜间战斗机"(盟军评价),而He-219的研制是为了对付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夜间护航战斗机。共有26架He-219A-2/R1交付给NJG1。

1944 年 1 月 21/22 日的那个夜晚可能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悲痛的时刻:两位击落过极多敌机的夜间王牌同时阵亡于与英军轰炸机群进行的大规模战斗中,其中一位的座机就是 He 219A-0。那天当时的德国空军夜间第一王牌,有着 79 架夜间击落记录的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联队长海因里希.祖.夏彦-魏廷根亲王少校(Heinrich Prinz zu Sayn-Wittgenstein)在马格德堡(Magdeburg)上空驾驶编号为 R4+XM 的 Ju 88C-6 夜间战斗机击落了 4 架英军的"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后座机被击中(来自护航的"蚊"式夜间战斗机或者是英军轰炸机的回击火力不明),跳伞时身体撞到了自己飞机的尾翼上,造成昏厥后未能打开降落伞(丧生过程与 42 年在北非沙漠上空阵亡的德军"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一模一样),坠地身亡,年仅 27 岁。他的 83 架飞机击落战绩在世界夜间王牌中最终排名第 3。

而就在不远处的夜空中,第 1 夜间战斗机联队第 1 大队大队长曼弗雷德.莫瑞也在拦截一支前往柏林的英军机群。他的座机是一架 He 219A-0"G9+BB"(机体流水编号 190070)。在采取"斜乐曲"攻击法成功击落一架英军"兰开斯特"轰炸机后因为转弯不及,与他的牺牲品撞在了一起,双双爆炸起火坠落,莫瑞战死。他的继任者是菲尔斯特上尉,但是似乎使用 He 219 后 NJG1 第一大队的大队长都交上了噩运,菲尔斯特于 1944 年 10 月 1 日的试验飞行中坠机身亡。最后一任队长维尔纳.巴克上尉在盟军地面部队到来之际放弃了一直使用的文洛基地,后撤到缪斯特近郊的汉多夫,之后又撤退到杜塞尔多夫设立基地并且在那里呆到战争结束。

He 219 的疵点也许就来自于这些战例,许多人评论它由于追求高速而过于减小翼面,使得水平机动性能较差。如果莫瑞上尉那晚驾驶的是 Bf 110 或者是 Ju 88,很可能就会逃过此劫。但无论如何,He 219 的空中相撞事故似乎在夜间战斗机型中是偏高的。由于高翼载导致降落速度快也导致了多起的起降事故 ,到1944年3月,只有5架He-219还保持作战能力。可能因为德国觉得养不起这种贵族战斗机,最终He-219A系列只生产了268架。

折叠Fw189A-1

Fw 189A-1Fw 189A-1

机型

Fw 189A-1

最大起飞重量

3950千克

空重

2805千克

翼展

18.40米

机长

12.03米

机高

3.10米

航程

670千米

升限

70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670千米/小时

雷达

轻量化Fu-220空用雷达和八木式天线

武器

仅一门在机背的20mm MG-151 斜射机炮

Fw 189A-1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独特的一员,因为本来是侦察机不过空军看好他的耐用性(有记录说Fw189能在一个尾撑被整个打掉都能安全回到基地的战例!)因此德国夜间战斗机司令部决定把Fw189改成夜间战斗机。

而Fw 189A-1主要作战对象是苏军的PO-2等双翼机(苏联用这些老飞机执行骚扰德军的任务),并在1944年投入使用,装备驻在罗马里亚的NJG10,不过由于出击机会少,所以改装数量也少。

折叠2日本

(资料来源于《航空档案》2008年4A刊)

折叠日本陆航Ki-45"屠龙"夜战系列

机型

Ki-45 "屠龙"

翼 面 积

29.00m

自 重

4,000kg

最大起飞重

5,500kg

最大航速

545km/h(高度 3,500m)

续航距离

2,000~2,260km

升限

10,000m

发 动 机

1,050 马力 三菱 1 式(Ha-102)复列气冷

14 缸发动机 ×2

乘 员

2 名

武 装

37mm 机炮×1,20mm 倾斜机炮×2

总生产数

不足145架(包括改甲改装的)

Ki-45 "屠龙"是日本陆航为了满足远程跨海飞行护航作战,机体为轻合金椭圆形截面的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平头铆承力蒙皮,座舱有17mm防弹钢板与自封闭油箱在日本飞机中是很少见的。日本陆航认为双发战斗机是一种万能战斗机,不光能为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还能与敌战斗机争夺制空权,或携带炸弹攻击地面目标,其研制思路与德国表兄Bf-110一样,当然也是失败作品。在几次特殊的情况下,腊包尔的陆航改装了Ki-45 "屠龙"充当夜间战斗机使用,后来军部觉得作战效能不错,决定生产Ki-45 "屠龙"的专门夜战型。

当时日本没有机载雷达,必须依靠地面引导和飞行员目视来截击盟军轰炸机。一旦日本飞行员发现轰炸机,他们就打开 Ki-45 改甲机鼻下方的着陆灯,照亮猎物进行攻击。这些早期的"屠龙"夜战型增加了两挺斜射 12.7 毫米 1 式机枪,安装在原先飞行员和无线电员之间的机身主油箱位置。

1944 年初日本战争部担心波音 B-29 即将对本岛进行的战略轰炸以及美国陆军航空队可能选择夜袭方式,急需装备大量夜间战斗机。此时研制新型夜间战斗机已经来不及,鉴于在新几内亚和腊包尔对 Ki-45 改进行改装很成功,航空本部指示川崎开始生产"屠龙"的夜战型。土井武夫决定以 Ki-45 改乙为蓝本研制夜战型,由于日本的机载雷达仍在研制中,所以工作也就局限在重新调整一些仪表和军械的布置上。夜战型被称为陆军 2 式复座战斗机丙型,即 Ki-45 改丙,该型的机鼻更长更尖,内部没有安装任何武器。Ki-45 改丙保留了机腹 37 毫米航炮,但型号改为半自动的 Ho-203,携弹 16 发。最后美国陆军航空队在日本上空被击落的 100 余架 B-29 中,有 2/3 是"屠龙"包办的。如果不是数量的不足和日军人员的低素质,B-29 的损失还要加大。

折叠日本海航"月光"(中岛J1N1-S)

机型

"月光"(中岛J1N1-S)

翼 面 积

40.00平方

自 重

4.562Kg

最大重量

7.527Kg

最大航速

504Km/h

续航距离

2547~3778千米

上升限度

9320米

发 动 机

中岛 [ 荣 ] 21型 复列星型气冷

14缸发动机 ×2(1100马力)

乘 员

2名

武 装

20mm向上倾斜机炮×2+

20mm向下倾斜机炮×2

生产数

477架(含2式陆上侦察机改造)

J1N1是应日本海军30年代后期根据战场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重型岸基战斗机机,在昭和13年(1938年)以13试陆上双发战斗机的名义开发,在0战设计成功后,日本海军又提出了13试陆上双发战斗机应具备0战的速度与格斗能力并有96式陆上攻击机的航程,而且还要装备后座遥控活动机枪塔!!!

为此,J1N1设计采用了前缘缝翼和空战襟翼,具有很好的运动性能,但由于J1N使用的遥控枪塔超重而且射击很不准确,所以根本达不到海军的要求,J1N1就失去了战斗机的资格。

不过当时海军很缺乏新式陆上侦察机,战场上只得经常借用陆军的侦察机,海军觉得很没面子,J1N1作为战斗机的开发努力失败后,海军看上了J1N1的大航程,所以没有达到陆上战斗机要求的13试陆上战斗机就被海军以2式陆上侦察机的名义在1942年投产服役,成为了海军的陆上侦察机,编号为J1N1-C,不过J1N1-C是夜间侦察机,白天侦察海军依然要依靠陆军的高速侦察机 。

JIN1-C服役后,开始在南洋前线执行夜间侦察任务,在夜间搜索海上的敌人舰艇,并且比较胜任,但在1943年3月,台南航空联队251航空队的小园安名中佐突发奇想,提出了在J1N1-C的机身上安装2门向斜上方射击的固定机炮与2门向斜下方射击的固定机炮的构想,小园指出:J1N执行夜间侦察任务经常可以遭遇到美军由大型轰炸机改装的夜间巡逻机或进行夜间骚扰的大型轰炸机,J1N1-C虽然飞行性能好,但因对方装甲坚固,且JIN1-C的活动枪塔射击不准确,无法给予有效打击,不如拆掉枪塔,改为向上或向下射击的固定机炮,这样利用J1N运动能力方面的优势,就可以轻易的在敌机下方或上方用机炮结果对方,而且还能避开对方大部分自卫火力的打击!!! 小园安名中佐这个建议引起了日军的高度重视,于是251航空队获准改装了3架J1N1-C,拆除了机身枪塔,安装了2门向斜上方射击的固定航炮与2门向斜下方射击的固定航炮,1943年5月,改装后的J1N1-C在前线开始了夜间战斗机任务实战测试,改装后的J1N1-C首次投入使用就一连击落了多架盟军大型轰炸机,5月21日夜晚在布干维尔上空1架改造的J1N1-C竟在1小时内连续从后下方击落2架B17。海军得到了J1N1-C改装夜间战斗机获得巨大成功的消息,立即下令工厂生产拆除枪塔安装倾斜机炮的J1N1,给予了J1N1-S的生产编号,1943年8月,新生产的J1N1-S正式成军服役,海军给J1N1-S起了月光这个名称,成了制式夜间战斗机,负责夜间截击任务。

J1N1-S月光是日军第一种安装斜炮的截击机,以后有很多2式陆上侦察机(J1N1-C)也被改造成了月光夜间截击机,到1944年底停产前一共生产或改造了477架月光,以后日军海军还把一些银河轰炸机改装成了极光夜间战斗机,还专门设计了双发夜间战斗机电光,但极光与电光并没有投入过夜间实战,月光夜间战斗机是日本海军战争期间唯一大量投入实战使用的夜间截击机。

在南洋战场月光投入使用后美军的B17与B24遭受到了很大损失,美军被迫在有月光威胁严重的地区停止使用B17与B24进行夜间巡逻或骚扰,月光拦截轰炸机一般是从下方接近对方轰炸机,然后用装在机身上的机炮向上攻击轰炸机,战争末期月光战斗机也调回了本土参加对抗B29的攻击,月光爬不到B29的高度,但只要月光保持在B29下方比较近的距离飞行就可以利用机身上的上射机炮轰碎B29,可月光爬升到可攻击B29的高度需要时间太长,截击效果不很理想,除了用于拦截轰炸机外,战争末期月光主要用于在夜间对美军舰艇展开自杀攻击,到战争结束时仅剩余40多架

3;英国

折叠98"Mosquito蚊"式战斗/轰炸/夜间战斗机

D.H 98'Mosquito蚊'式夜间战斗机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蚊"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质的飞机;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间世界双发军用飞机中用途最广泛的飞机,只有德国的JU-88能够与之匹敌。

德.哈维兰公司以制造木质轻型飞机而著名,代表作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维兰公司建议英国空军部发展一种快速轰炸机,速度达到超过战斗机,由此能够不携带自卫武器。

保守的英国空军部对当时主流的多炮塔轰炸机情有独钟,认为非武装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绝了德.哈维兰公司的建议。但德.哈维兰公司并未放弃计划,自己出资将计划向前推进。由工程师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领导的设计班子按载弹454KG,航程2400KM,速度644KM/H的设计目标进行设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飞机的自重必须减轻。首先。飞机不再装自卫武器的炮塔,机组人员从6人减到2人。其次,采用特殊的木质结构。

飞机发展史上轻金属结构取代木结构或钢管/木蒙皮混和结构的原因是轻金属结构强度更强、重量更轻,新飞机采用传统木材结构显然是达不到减重的目的的。德.哈维兰公司的设计师决定采用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

"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飞机上采用。生产量很小的LWF 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这种结构。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盖上模具的盖子。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就成为木质胶合结构的机身。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蚊"式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一种轻质木材--巴尔沙木(Balsa,和我国的泡桐类似),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强度有所增强。机翼: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机身: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在对合前先完成电线、控制拉线的敷设;付翼、尾翼:金属或金属架布蒙皮;冷却器:安装于发动机短舱和机身中间,进气口开在机翼前缘;主起落架为双柱结构,发动机安装于钢管支架上用橡胶支承座支承。

采用全木质结构是德.哈维兰公司最具深谋远虑的的决定,充分预见到战时英国的铝合金将出现匮乏,掌握飞机金属结构制造技术的工人也将十分短缺,木质的飞机能够由任何技术熟练的木匠进行生产,英国的钢琴厂、橱柜厂、家具厂都能投入飞机的生产。

1940年3月1日,英国空军因为战争爆发后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而和德.哈维兰公司签定了DH98轰炸机50架(含原型机)的合同(B1/40),并核准正式名称为"蚊"式。敦刻尔克撤退后,因随时面临德军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复执行合同。原型机试制过程中,正是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时候,德.哈维兰公司的Hatfield工厂附近被德国飞机反复轰炸,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机(W4050)进行试飞。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逻飞机的误击,飞机漆成显眼的明黄色。

经过试飞,"蚊"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引起英国空军的重视。"蚊"式自重、发动机功率、航程约为"喷火"的两倍,但速度比"喷火"快32KM/H(1941.2的试飞中,曾经达到631KM/H的速度);升限达11000M;尤其是在载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设计指标(在DZ594/G号上曾经进行携带4000磅Cookie Bomb炸弹的试验,四倍于设计载弹量;在一次试验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给飞机装上10000磅的压舱物,飞机仍然安全起飞)。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蚊"式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有43种改型,其中26种曾经参加二战的作战行动。

"蚊"式的改型按其用途有分类,大约有如下机型:照相侦查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鱼雷轰炸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

当然,英国在二战还使用"勃莱利姆""勇敢试"和道格拉斯的"DB-7"等夜间战斗机。

折叠P-61"黑寡妇"

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为夜间作战设计的第一架美国夜间战斗保存于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保存于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机,有中型轰炸机那么大,有装在尾撑上的双方向舵以及前三点起落架。中央机舱有机头雷达、驾驶舱(驾驶舱内还有一个坐在飞行员后上方的雷达员)和末端的射击员舱。在大战的最后一年,"黑寡妇"飞机名附其实地作为陆军航空队标准夜间战斗机。到那时,轴心国处于守势,同盟国也就没有遇到达饱和轰炸袭击。P-61 飞机通常独自出动去伏击各个敌方袭击者。P61"黑寡妇"是二战时美国著名的夜间战斗机,因为有载击雷达所以具有出色的夜间拦截能力。很多来犯的敌轰炸机都成了"黑寡妇"在黑暗中猎艳的牺牲品。 现存仅两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架,美国一架)

外形很象击落山本的P-38,这种双机身的飞机在近距离空中格斗时好象目标太大,在以后很少采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