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443)人心离散(附音频)

 沉映香 2023-04-20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对于高洋的种种疯魔之举,北齐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典御丞李集还当面进谏,甚至把高洋比为夏桀、商纣。
高洋大怒,下令把李集捆起来放到流水中去,没入水里一段时间后再把他拽出水面,问道:“你说,朕比夏桀、商纣怎么样?”
李集回答道:“你比他们差远了!”高洋又下令把他没入水里,拽出来又问,这样折腾了多次,李集的回答始终没变。
高洋哈哈大笑道:“天下竟有如此痴人,我这才知道龙逄(音同旁)、比干还不算出色人物呢!”下令将其释放。
过了一会儿,李集又被拉着来见高洋,他似乎又想有所进谏,高洋下令将其拖出去腰斩。
高洋喜怒无常,想要杀人还是想要赦免,没有人能猜想得到。淫威之下,宫廷内外都敢怒不敢言,心怀怨恨。
但高洋生性聪明,不管对什么事都烂熟于心,然后加以严格的裁决判断,所以群臣在他面前诚惶诚恐,不敢为非作歹。
高洋又能把政事委托给杨愔,杨愔善于处理政务,国事井井有条,所以时人都说高洋在上昏头昏脑,下面的政事却还算清明有序。
杨愔颇有风度,仪表整饬,善于鉴识裁断,被朝野所看重。他年轻时多次经历困顿灾厄,发迹得志后,凡是他处逆境时对他有施予一餐恩惠的,他都重重地回报人家,至于早先想杀他的人,他却不再计较。
杨愔掌管选官达二十多年之久,一向以奖励、提拔人才为己任。他记性也特别好,只要和他见过一面,他就能记住人家的姓名,再也不会忘记。
有一个候选的人名叫鲁漫汉,自言身份低贱,杨愔不曾认识他。杨愔道:“你从前在元子思坊任职,骑着一头短尾巴母驴,在路上遇到我也不下来,用一块黄帕遮住脸,假装没看见就走过去,我怎么会不认识你呢!”鲁漫汉大吃一惊,心中叹服。
公元556年八月十八,高洋将要西巡,文武百官在紫陌为他送行,高洋忽然派手执长矛的骑兵将他们包围起来,然后下令道:“朕一举鞭示意,你们就杀了他们。”百官吓得脸色苍白。
等到太阳快要下山了,高洋喝得醉醺醺地起不了床。黄门郎是连子畅乘机道:“陛下这样做,百官害怕得受不了。”高洋道:“他们很害怕吗?如果是这样,那就别杀他们了!”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对于高洋这样的皇帝,百官心里只有盼着他死,盼着北齐早日灭亡。
北周取代西魏,南陈取代南梁,邻国都在改朝换代,高洋也不甘示弱,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改革。不过,他的改革更像是瞎折腾。
十月,高洋征发山东寡妇两千六百人配婚给军人,其中有丈夫而被当寡妇硬给抢走的占十分之二三。
十一月十二,高洋又下诏曰:“魏朝末年,各方豪杰纠合地方武装,依托有势力的人建立州郡,有的将大州郡分离,有的将小州郡合并,弄得公私烦扰,人口也大为减少,太守、县令之官比昔日多了一倍,而边远地区忽而归顺忽而离心,还有很多是浮名虚报,百户人家的集镇匆促立起州的名号,三户百姓也要凭空设郡。如果按照这些州郡名号考察实际,大多子虚乌有。”
于是,高洋决定实行州郡合并,撤消了三个州,还撤去一百五十三个郡。平心而论,这是高洋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但这样的事太少了。
十二月,高洋又从西河总秦戍一带开始修筑长城,向东一直延伸到海边,前后修筑的长城东西总共有三千多里长,大抵十里就设立一个戍卫点,凡是军事上的险要之地就建立州镇,总共有二十五处。
从稳固边防的角度来说,高洋修筑长城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极大的消耗了北齐国力,以至于在面对南方的挑衅时有些力不从心。
公元557年二月,南梁领军将军徐度从东关出发侵入北齐,于二月十九抵达合肥,烧毁北齐船只三千艘。
南梁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如果是在以往,高洋一定会打回去。但这一次,他选择了隐忍。四月,高洋派使者出使南梁请求和好。
七月,河南和河北发生大规模的蝗灾,高洋问魏郡丞崔叔瓒道:“是什么原因招致了蝗灾?”崔叔瓒回答道:“《五行志》曰:土工不时,蝗虫为灾。现在我国在外修筑长城,在内兴建三台,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借机向高洋进言。
高洋听后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殴打崔叔瓒,拔去他的头发,用粪汁浇头,然后拽着他的脚拖了出去。
没过多久,高洋又下令在长城内修筑一重城墙,从库洛枝开始,向东直到鸣纥戍,共有四百多里长。
当初,曾有一个术士宣称:“将来灭亡高氏的必是穿黑衣服的。”所以,高欢每次外出,都不愿碰见和尚,高洋也对此非常忌讳。
有一次,高洋曾问身边人道:“什么东西最黑?”那人回答道:“没有比漆更黑的了。”高洋因为上党王高涣在兄弟中排行第七,七漆同音,就想除掉他,于是派库直都督破六韩伯升去邺城征召高涣。
高涣心知不妙,走到紫陌桥时杀了破六韩伯升逃脱,坐船向南渡过黄河,逃到济州时,被人抓获送到邺城。
在还是太原公时,高洋曾与永安王高浚一起觐见高澄,高洋不小心流了一把鼻涕,高浚责备高洋身边人道:“为什么不替二哥擦鼻涕?”这本是一句无心的话,但在高洋看来无异于羞辱,对高浚怀恨在心。
高洋即位后,高浚任青州刺史,他为人聪明,对下体谅宽恕,深受吏民拥戴。听说高洋嗜酒如命,他私下对亲信道:“二哥因为嗜酒败坏了德行,朝廷大臣无人敢犯颜进谏,我想到邺城当面进谏,也不知他能不能采纳我的意见?”有人将这番话秘密报告了高洋,高洋由此更加怀恨高浚。
后来,高浚入朝,跟随高洋游东山,高洋赤身裸体以为游乐,高浚进谏道:“这样做不是当皇帝的人所适宜的!”高洋很不高兴。
高浚又在私下里召见杨愔,责备他不向皇帝进谏。高洋当时不愿大臣和诸王私下交流,杨愔心中害怕,就把高浚召见他的事奏闻了高洋。高洋勃然大怒道:“这小子如此猖狂,朕忍他好久了!”停下酒宴,怫然回宫。
回到青州后,高浚又上书恳切进谏,高洋下诏征召他入朝。高浚害怕有杀身之祸,推托身体有病,没有应召。高洋派人乘驿马来抓高浚,抓走高浚时,当地男女老幼哭着送他的有几千人。
抵达邺城后,高洋将高浚与高涣一起关在铁笼里,放在北城的地牢中,饮食便溺,都在一个屋中。
很快,高洋的昏昧酷虐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甚至心生异志。比如,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就在暗中谋求自保之计,用心安抚所部。
司马消难的妻子是高欢之女,两人感情不和,公主经常在高洋面前哭诉抱怨,高洋对司马消难渐生不满。
高涣逃跑时,邺城一片纷乱惊扰,都怀疑他逃到成皋去了。司马消难的堂侄司马瑞任尚书左丞,与御史中丞毕义云有嫌隙,毕义云派御史张子阶到北豫州收集传闻、打探消息,让他先把司马消难的典签和家客监禁起来。
司马消难更加寝食难安,秘密地命令亲信中兵参军裴藻假托私事请假,抄小路入关,向北周请降。
公元558年三月初一,北周派柱国达奚武、大将军杨忠率领骑兵五千人去迎接司马消难,从小路驰入北齐境内五百里,前后三次派遣使者与司马消难联络,都没有联络上。
距虎牢三十里时,达奚武怀疑情况有变想要返回,杨忠慨然道:“我们只有前进赴死的责任,没有后退求生的道理!”独自带一千骑兵连夜赶到城下。
虎牢城四面极为高陡,犹如绝壁,只听得城中传来一阵阵击柝的声音。达奚武亲自赶来,指挥几百骑兵退却西去,杨忠指挥剩下的骑兵原地不动,等城门开了进了城,才派人骑快马去叫达奚武。
虎牢守将伏敬远指挥甲士二千人据守东城,点燃烽火,严加警戒。达奚武非常害怕,不想保住城池,就大肆虏掠财物,让司马消难和他的部属先回去,杨忠带三千骑兵殿后。
行抵洛南时,北周军都解开马鞍躺下休息。这时,北齐军追了过来,到达洛北,杨忠对将士们道:“你们只管吃得饱饱的,现在我们处于必死之地,贼兵怕我们与之拼命,一定不敢渡河来追!”
后来,果然如杨忠所料,最终引领军队平安归来。达奚武不由感叹道:“我达奚武自认是天下健儿,今天在杨忠面前算是服气了!”
进入长安后,司马消难被任命为小司徒。此事对北齐的实际损失并不大,却动摇了北齐的人心,也是最致命的打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