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故事】饶凯华《学习修心,并肩而行方能致远~》

 经方人生 2023-04-20 发布于四川

《经方》杂志


学习修心,并肩而行方能致远~

南昌饶凯华

【经方精品】诊室带教第4批次小组跟诊结束~

        4月的江阴,眼下正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桃李芬芳的春光时刻,怀揣着经方的梦想,我们来到了这个人文渊薮的江南古邑。

进入诊室,映入眼帘的是古朴而致雅的中式风格,桌上摆放的富贵竹青翠挺拔,两支枝条柔软的迎春花穿插其间,小巧玲珑的黄色花朵点缀着,还散发出一丝淡淡的清香。这是早上七点半,薛老师早早地来到诊室,我们围坐在桌前,一起聊聊昨天看过的病遇到的困惑,分享行医过程中的所思所悟。

    中医药源远流长,经方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一百多年前西医才进入中国,开启了中西医比拼与结合的局面如今医学科技发展迅速,我们作为中医医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掌握现代医学为我所用。薛老师提醒我们,临床诊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西医诊断要明确,这样可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也是对患者负责,但是不能囿于西医的病名来诊断开方;二是中医辨证思路要清晰,这点非常重要。在中医诊疗过程中,踏实践行“黄煌经方”方人的诊治思路,慢性病要抓住患者的整体状态,从体质入手,着眼于长远;急性病要治在当下,解决患者当前的困难。为什么从这个角度入手为什么用这个为什么用这个是一个不断地鉴别不停地筛选的过程,把这些弄明白了,主方确定好了,治疗的思路就清晰了。虽然我们经过系统的精品班学习,大多病人的诊疗能跟上老师的节拍,但每次门诊还是有难于一致的案例。

图片

   那天就有个中年男性,受凉后出现双耳闷堵感数次了,开始几次输液治疗,效果不好,于是转诊中医,每次在薛老师这里吃两剂中药就好了。这次来又是感冒后双耳闷堵感,咽部稍红,舌淡,苔薄白,有齿痕。我们都认为这种急性病应该用麻黄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而薛老师分析,这个病人是她的老病号,虽然喜欢踢足球,目前体格状态还可以,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他的桂枝底板,并且舌苔看并不符合麻黄证,所以处方给的是桂枝汤加葛根苓术附,外,患者饮酒后背部就生湿疹,老师予以薏仁附子败酱散,湿疹也得以控制。

    一48岁女性,眠差半年,做梦多,醒后额头背部易汗,烦躁易怒,右背麻痛,流口水大便不成形,日1-2次,20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切史,去年做胃镜提示胃食道反流,有烧心感,服西药后好转。停经一年,近一年体重下降8公斤,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我们认为应该用调神的方,有的说加味柴温汤、有的除烦汤、还有的葛根芩连合温胆汤。而老师的着眼点是患者既往胆切史,体重明显下降,患者整体状态是在下降的,是病入厥阴,予以乌梅丸处理。

   一78岁男性,体型瘦长,去年11月行胃全切术,术后消瘦7.5公斤,最近痛风发作2次,自觉口干,不欲饮水,纳一般,眠可,夜尿频,大便干,日一次,舌暗淡,胖大,有瘀斑,苔薄白。针对易混淆的方证,老师分析,“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患者没有容易感冒,或者新冠阳后症状,且大便干不支持薯蓣丸;那么炙甘草汤大便可以干结,但是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的;而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中,在女性中使用概率更高,并且没有使用的证据。最后老师给出了附子理中汤的处方,这让我们十分惊讶,老师说这个病人是胃切术后,消瘦,主要切中点还是在脾胃,关键抓住口干,不欲饮水,且舌胖大,所以该用理中辈。

    返程的路上,一直在思索老师所讲的那些话,回顾这几天看诊的病人。李老师识人辨体精准,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前来看诊的患者,除了处方开药,李老师总能切准要害,用语言的技巧来化解患者心中的不安和疑惑,看着他们带着会心的微笑离开。李老师说对待病人,医者仁心,有效的沟通,其实病都好了一半,医者本身也是一味良药。薛老师认为,作为医生,我们要具备整合能力、共情能力,要善于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为己所用看病其实是一个整合各种信息的过程。共情能力就是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但是不要深陷其中难于自拔两位老师的话语句句箴言,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短短的几天跟诊学习,匆匆忙忙中逐渐感悟,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修心可以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更加从容。目光所至,心之所向,每个人眼里都有风景,只不过站在不同的高度,看的是不同的风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