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念父亲

 东营微文化_ 2023-04-21 发布于山东
2020年的“父亲节”,正好是父亲67岁生日,双节齐至,值得祝贺。于是我们兄妹三人预订了蛋糕和酒店,准备好好庆祝庆祝!
可惜天不随人愿,在这天,父亲被县人民医院初步确定为肺癌。
父亲是“赤脚医生"出身,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因接班转为乡镇卫生院职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爱学习。母亲说,刚工作时为了考证,连续几个月每晚都学到后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就在卫生系统站稳了脚根。村里振华哥讲,他小时候的哮喘病就是父亲用偏方给治好的。
父亲对我们兄妹很严厉,在我印象里,一巴掌和一脚让我记忆深刻。上小学时贪玩,作业有时不认真做,往往应付了事,有一次,父亲查看我的作业本,我战战兢兢地拿出来,父亲一看就火了,字迹了草,错误百出,接下来的一巴掌叫我明白了好好学习的道理。记得一天傍晚,我和妹妹放完羊,一起和干完农活的父母走在回家的路上,妹妹牵着羊,羊的力量比较大,她牵着很有些吃力,而我却在一旁袖手旁观,接下来父亲的一脚让我明白了爱的道理。这也是我仅有的两次挨打的经历。
刚参加工作时,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父亲发现了我这点,有一次吃饭,他又给我上了一课,当说到人际关系处理,他意味深长的教育我:“在私下里,不论多好的关系,都不能谈论他人的是非。”虽然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用自己的经验实践并教育了我“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的古训,这一点,让我终身受益。
父亲有担当,不论多苦多难,从不在我们兄妹面前提,花钱也不严苛,只要是对我们有益的花销,从来没说个不字,特别是在学习上的用品,只要提出来都会超额满足。小时候生活比较拮据,但打小我们兄妹三人都没有在花费上受到任何难为,再难再苦都是父亲和母亲两个人扛。
爷爷去世时,二姑和小姑还没出嫁,是父亲接续了爷爷未完任务,找婆家,打发出嫁,都是父亲一手操办。特别是小姑,不仅出钱送她去卫生学校学习,而且为她的婚事大费周折,特别是中间的退婚风波闹的全村皆知,更是被人家堵着门骂了好几个小时,很是一番闹腾才平息。一向坚强好胜的父亲,这时候什么也没说,只有默默忍受,事后父亲还为此病了一场。
我们兄妹三人的上学、就业、成家、买房更是都离不开父亲。母亲是农村户口,没有固定收入,家庭开支都是父亲一力承担,这一切让我读懂了父亲的责任和担当!
父亲很有经营头脑。小时候,我家里办过小经销,小药店,养过老母猪,买过拖拉机搞运输。自2000年开始,父亲在县城开了家诊所,当时出租柜台推出的黑骨藤胶囊,每天在电视台滚动播出,连带着诊所也家喻户晓了。退休后,父亲闲不住,去了家医院打工,领双薪。我们都劝他该休息了,父亲告诉我们,他的目标是准备干到70岁退下来。离这个目标还有3年,不成想身体出了问题。
父亲明显老了,原先顶天立地的父亲也有些撑不住了。自市级医院确诊肺癌,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后,又全部走了一遍检查。从第15天开始,父亲每天都不停念叨:“都20多天了,啥都没进展。”父亲真的着急了。当化疗方案定出后,父亲签字的手都哆嗦了,高大坚强的父亲已然成为过去。
父亲的病经过免疫加化疗两个疗程后,最终做了肺部切除手术,右肺基本都摘除了。手术后父亲又得了间质性肺炎,导致左肺的功能也衰退。坚强的父亲用他顽强的意志,熬过了术后的两年复查;熬过了三年疫情;熬过了脑中卒。却没有熬过三年的魔咒期,在临近三周年的前一个月中长眠在去医院的路上。
屋外滴滴嗒嗒的雨滴,似在诉说着父亲的过往和我们对父亲不舍的依恋。我的思绪不断飘上天空,愿上天保佑!保佑父亲在天堂里没有病痛和折磨!更愿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简介:王奇,男,49岁,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和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