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宁贵|风操高洁方孝孺——纪念方孝孺先生诞辰666周年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4-21 发布于浙江




风操高洁方孝孺




——纪念方孝孺先生诞辰666周年

文/葛宁贵

我了解方孝孺是在1977年念高中时,从一九六二版《古文观止》中看到的二篇文章:《深虑论》与《豫让论》。

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公元1357年出生于浙江宁海,自幼天赋异禀,其六岁便能吟诗作对,在十岁时“读书十行俱下,日积寸许”,时人称之为“小韩愈”。在其早年的时候便已经名扬天下,世人皆称其为“正学先生”。

方孝孺是明朝时期公认的浙东名儒,志向远大,学问醇正,文采出众,始终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曾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学士、文学博士,还曾主持京考为国家选拔人才,被建文帝朱允炆尊以师礼,编撰《太祖实录》及《类要》等重要史书。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名扬天下的一代大儒,最后却被朱棣断舌碎骨而死,还惨遭“灭十族”,可以说结局非常之悲催。

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屠刀,曾赋诗一首:“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孰不我尤!”被杀害时年仅四十六岁,与其有关联的男女老少总计八百七十三口人全部被处死。

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只不过是夺权之后进行的报复性屠杀开的第一刀而已,在此后的数年内,朱棣还下令诛杀了近三千异已者。

明朝的钱士升在《皇明表忠记》中有记载:“孝孺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然面对如此惨相,方孝孺先生自始至终不为所动,视死如归;明史中也有描述:先生磨墨大书“燕贼篡位”,掷笔啸叫:“死则死尔,诏不可草”;明祝允明之《野史》说:“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方孝孺先生选择了忠于故主,一头可断,十族可诛,但志不可夺。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会被先生的一腔热血、铮铮铁骨、浩然正气所深深震撼!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士大夫们为皇室家事献出理想与忠诚,甚至是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因此,方孝孺先生此举才是真正符合中国政治传统中的逻辑,是为了“维护成宪,维护制度”。而所谓“这本是朱家内部的事情,与方孝孺无关”“是对家人不负责任的愚忠”的言论,似是而非,是长于形象思维,欠缺逻辑思维,是简单、模糊、支离、破碎的结论。我也想不明白,朱棣这个从他侄子手中夺取政权后大肆杀戮、毫无人性、践踏人权的的暴君竟然有人歌功颂德、叩头膜拜,而对于忠君报国的方孝孺却有颇多微词。我觉得历史、国情不同,有些事情实在不能随便类比,不能看表象,岂能泛泛然说之“愚忠”?我认为先生的这种“愚忠”是大忠,是一种理念和信仰,社会若让顺从变成一种习惯,盲从变成变成一种风俗,没有像先生这样的刚正不阿、正气凛然的读书人,国将不国,人将不人,也使得社会关系十分浮躁、动荡、无序。先生的这种“愚忠”是一种为国分忧,为君分忧的的担当,这是儒家传统教育理念体现。中国人对于那些只顾饱食暖衣、审时度势、俯首帖耳、毫无原则的文人历来都是鄙夷的。方孝孺先生是中国读书人的骄傲,浙东文人的骄傲,也是宁海人的骄傲。

方孝孺先生推崇修德,一生操行高洁,以正直、舍命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勇气,集抗万乘之威于一身,视死如归,抗节不屈,深受历代文人推崇。鲁迅称他是极有骨气的人,有着“台州式的硬气”;胡适称他为“杀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赞他为“骨鲠千秋”。

今年是方孝孺先生诞辰666周年,宁海县图书馆、宁海县大佳河镇及宁海方孝孺纪念馆、海燕文化工作室举办“正学之光,万世流芳”活动,致敬先贤、传承思想光辉、人格光芒。方孝孺先生的凛然正气,忠肝义胆,视死如归,及用鲜血书写的刚强勇猛的浙东文化,为正直文人树立的不朽榜样,终也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中国上空。

作者简介

葛宁贵 

葛宁贵,1963年出生,大专文化,80~90年代在机关,企业工作,闲时撰点民间故事,偶尔在报上刊些小文,后辞职经商。

□编辑:白色花
□图片:正学书院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