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田春来 石上花开 一起欣赏印章上的春花

 庆友尊者 2023-04-21 发布于安徽

印石为田,终生不辍。治印人在他们的艺术世界里耕耘,经冬历夏,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印田,欣赏印石上的春花。

不辞风雪为梅花

文章图片1

印文源自清代金农的《画梅》诗。全诗如下:“一枝两枝横复斜,林下水边香正奢。我亦骑驴孟夫子,不辞风雪为梅花。”

金农,扬州八怪之首。科举不第,终生不仕。喜梅画梅,画梅乞米。“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惺惺相惜,痴恋在缘。

为爱梅花月,终宵不肯眠

文章图片2

印文源自宋朝戴敏的《观梅》诗:“三杯暖寒酒,一榻竹亭前。为爱梅花月,终宵不肯眠。”

雨中听竹,霜里赏菊,月下伴梅,崖畔观松。这些是无数人追求的高情雅致。难怪诗人整夜都不愿意睡觉,淡月梅花的朦胧美早已让他沉醉。

一夜吹香过石桥(齐白石刻)

文章图片3

印文取自南宋词人姜夔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夜,指除夕夜。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诗人访石湖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所作。前两句写远景,首句点出时令,冬去春来。次句写归,所行为水路。后两句写近景,夜色竹影使梅花隐身,然不见梅影,却有暗香,典型的为花写神。

齐白石的故居栽满梅花,他的画室名字叫“百梅书屋”。

姜夔咏梅,齐白石刻梅,你看,天下寄情于梅的人有多少啊。

拈花微笑

文章图片4

拈,用手指取物。指拿着花微笑着。源自佛教故事。比喻彼此心心相印或默契。

万紫千红

文章图片5

形容百花盛开,绚丽多彩的景象。现常用以比喻事物的丰富多彩或繁荣兴旺的景象。这个成语很容易让人想到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既写春景的焕然一新和热烈,又充满哲理。

杏花春雨江南

文章图片6

美学家称“杏花春雨江南”为柔性美,称“骏马秋风冀北”为刚性美。前者秀丽、纤浓,后者雄浑、劲健。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国人的审美观念。

一汀烟雨杏花寒

文章图片7

印文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个中怀人的惆怅心绪需慢慢琢磨。

小夭桃三月如浪

文章图片8

这一句印文明丽耀眼,动人心弦。它让人想到《诗经》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树的花苞,满枝的花瓣,娇羞,灿烂,夺目。这一句充满着动感,甚至让你听得见心灵的碰撞,你想到“人面桃花相映红”了吗?惊喜、盼望、失落、相思……如波似浪

春在溪头荠菜花

文章图片9

印文出自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荠菜花,开在田边溪头,花瓣不大,花色不艳,香味不浓。但它于风雨中顽强开放,占尽春光,充满生机。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文章图片10

语出周恩来《春日偶成》其二:“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似又一年。”这是伟人年少时的诗作,语出天然,情真意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

文章图片11

印文取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一枝红艳露凝香”,写牡丹之美,同时也是写贵妃之美,花如美人,美人似花。

吞花卧酒

文章图片12

指赏花饮酒,游春行乐。传递的是闲适、惬意。

人生无多,生活中有酒有花,是一种浪漫,是一种情趣,快意自在其中。

印田春来,石上花开。欣赏传统文化,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