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牌营销效果不好?你还没有读懂5大心智规律

 扫地僧一一 2023-04-21 发布于江苏

品牌就是受众对你的看法,做品牌,就是创建和管理受众对你的看法。不管我们的企业做什么行业、做什么产品,是To B还是To C。我们所有的营销动作都是基于人与人的沟通,销售员与经销商沟通、经销商与用户沟通、技术人员与采购经理沟通、市场总监与客户技术总监沟通等等,既然是沟通,那么我们就必须清楚,真正的营销战场并不在市场上,而是与我们接触的每一个客户、用户的心智之中。

你的市场营销推广为什么老是效果不好?饭吃了,钱花了,但就是订单始终没过来?你的品牌是否就真的能让对方记得住,让别人就是认定你的产品更好,更适合他们?我们不妨从以下五大心智规律中,去发现我们踩过的坑犯过的错,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创建和管理品牌。

01

规律 1

心智容量有限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的受众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同时,我们的市场营销人员,还变着花样儿地整出新的概念,制造更多的信息,恨不得把从产品质量、效果、工艺、供应商、原料、配料等等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给别人说个遍。然而,人的记忆力、心智的容量是有限的,受众根本无法记住那么多的信息,如果你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没有让他真正感兴趣的,还缺乏逻辑和系统的梳理,不仅让对方记不住,甚至还对你产生负面的评价和印象。


这其实是大脑本能的保护机制在起作用,大脑在处理巨大信息量的涌入时,会本能地排除和忽略那些它认为不重要、多余的信息,下意识寻找它认为重要、有意义的信息,以方便大脑的记忆,减轻负担和减少能量的消耗。


因此,企业的市场部在编撰这些品牌信息,营销人员在传递这些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把最核心、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提取出来,将那些次要、不重要的信息大胆精简掉,并能从受众用户的角度找到结合点,将最简单明了的信息直接和受众的大脑建立链接,从而方便受众大脑以最快速的直觉、最少的能量消耗,做出本能的条件反射,从而达成品牌和受众的高效沟通。

02

规律 2

心智厌恶混乱

《思考,快与慢》当中提到,人的大脑平均每天会消耗20%的能量,在这些能量消耗当中,会有95%以上是大脑的直觉反应系统支配,剩下的只有5%是大脑的理性决策系统支配。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决定,人在每天的绝大部分的信息处理中是靠直觉反应系统,因此更喜欢简单清晰、有条理的信息内容。


我们很多企业都非常好学,一年参加很多线下课和线上课,今天看到一个概念很好,就赶紧加到自己的PPT里,明天看到哪个老师的一个观点好,也用到自己的课件里,甚至直接用到产品的推广里。但这些碎片化的观点和概念,到底是否适合你的企业和产品,是否适合你当前的沟通场景,却没有去做更系统的思考和梳理。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观点概念一大堆,听着也似乎挺带劲儿,但基本也是一讲完就忘完,什么都没记住。真正有效的做法,则是把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并根据每个信息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提炼和准确定义,不仅从中聚焦一个最强有力的差异化概念,更有系统的逻辑结构,把这个概念清晰、简明地交代清楚,从而把这个概念深植入受众心智。

图片

03

规律 3

心智缺乏安全感

对环境保持戒备是大脑的天然本能,人类正是在大脑对外界危机进行感知、处理且不断寻求安全感的过程中一步步进化的。在商业环境中,我们的受众同样也存在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风险感知。根据行为学的观点,风险感知的具体表现一般分为:金钱风险、功能风险、生理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


我们的客户和用户在选择一款产品时,同样也面临着这些风险。产品是不是买贵了?能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和标准?产品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对我们公司的一线生产员工会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上级对我的这次采购会作出什么评价?


当我们受众的心智缺乏安全感,就会寻求基于自我认知,认为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这也是跟风效应和光环效应的由来。因此,企业在做市场营销材料时,就需要主动地为受众提供可以直接参考和信赖的凭据,满足受众心智的安全感需求。


企业提供凭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理性信息证明上,有实验数据、产品配料表证明、研究专利、权威认证、抽样调查等;在感性体验保障上,有免费试用、售后保障、无效退款等策略。多种策略有机组合,形成一个保护受众安全感的防护盾,让受众产生你值得信赖、愿意为你冒风险尝试的安全感。

图片

我们需要提供系统、有力的数据和材料,消除受众的顾虑,但同时也要谨记前面的第一、二条,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信息材料都搬出来,一定要基于产品价值的核心,基于受众真正关注的点,并且有结构有条理的呈现出来。


同时,企业一定不要被动地等待受众来索取信息,受众是没有义务去证明你企业的信息是否安全可信的,一旦受众提出来,你不仅失去一个证明自己更专业的机会,更可能引发更多的质疑和不信任。

04

规律 4

心智很难改变

基于安全感,受众心智会对事物形成特有的认知模型,一般情况下,这种认知模型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论证,因此很难被改变。比如我们以前一直被教育吃蛋黄、吃肥肉对健康不好,而突然又说蛋黄与胆固醇无关、吃猪油有益健康,并没有一下改变大家的饮食习惯。因此当出现与原有认知模型不符的现象时,心智会因为不安全感和适应困难,而下意识采取保守措施,继续遵循原有的认知,以减轻大脑的负担和行为风险。

我们在进行品牌规划时,就要尽可能尊重捍卫这些观念。但是如果受众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固有认知,并且还没有被市场发掘。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发现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机会。

图片

05

规律 5

心智需要焦点

前面讲到,受众心智倾向简单、清晰、安全感强的信息,除此之外,品牌还需要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提炼,目的则是为品牌打造一个独特、鲜明的焦点,并以此突破受众的认知屏障,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我们的品牌信息必须要有锐度。

心智如果对品牌失去焦点,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就容易陷入平庸的看法,品牌的差异化和专业性会在受众心中大打折扣。因此,品牌需要重新梳理自己,把受众心智的散点看法聚焦起来,让受众牢牢地记住,才能获得受众的心理认同和行为支持,进而让品牌获得效益。

图片

06

说到最后

做品牌,就是创建和管理受众对你的看法。而要让受众无论是对你的企业,还是产品产生正向积极的看法,我们就必须回归到品牌建设的主战场:心智这一维度,真正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一切,真正读懂品牌认知背后的底层逻辑,让我们的品牌营销更有效,也成就更多好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