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日,我赞赏了一位老师的拖堂处理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3-04-21 发布于四川
      和老师交流,我经常提醒:“按时下课,绝不拖堂。”但昨日,就一位老师的拖堂处理,我表达了赞同和欣赏的意见。
       这一次受邀到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据说蒙语有“好老师”意思)第二中学交流。第一个半天做“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的讲座,第二个半天文科组和理科组的观课议课实践演练和指导,第三个半天做“理想课堂与有效教学”的讲座(我体会,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相对完整,是一个可以推荐的选择)。

      昨日上午,文科组献课的是年轻的李巧娥老师她执教欧阳修的《卖油翁》。从李老师提供的“导学案”中,我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欧阳修写《卖油翁》的背景信息,并对欧阳修和如何对这篇文章做教学处理有了新的想法。谢谢李老师

     
       课后议课交流,有老师对李老师安排学生演课本剧提出问题,其指向一是在下课以后才安排表演拖堂了;二是学生表演离开课本太多,质量又不高。就第一个问题,我们问了李老师的想法。李老师说前一天就说要在课堂上演,而且有了准备;由于自己的时间把握不到位,下课时间到了,这时让不让学生演,她选择了让学生演。就此,我表达的意见是,一般而言我们反对拖堂,反对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但在这里,学生课前的要求老师答应了,应该兑现诺言,学生如果准备了没有演成,他们可能不信任和抱怨老师,在这里让学生演一演是值得肯定的选择。现场情况看,学生带了弓箭,花的时间也不多。
      就第二个问题,我表达了演课本剧的两个层次:一是遵循对课文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演课本剧;二是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夸张和创造,有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就语文课的课本剧的表演,最好先立足文本,表演好文本的内容。另外,我还用自己在西安交大附小执教《西门豹治邺》的课本剧表演,分享了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的“文本意识”“教学意识”和“学科意识”。老师们的好学热忱让人感动。

       这次到康巴什,不仅结识了新朋友,还意外的见到了老朋友。大家对观课议课的热情和对我本人的周到照顾都让人感动。同时还要说一说的是当地的天气: 
      19日下午27度,有沙尘暴;
      20日气温下降,最高气温8度左右,晚上吃过饭,出门就是雪花飘飘,喜出望外,赶紧拍照:

      更大的惊喜在今晨,出门一看,银装素裹,请早起送我到机场的李金锋校长拍照:

       到机场的路上,忍不住请李校长停车(非高速路),拍了几张照片:

      喜悦难以言表,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雪!李校长见我爱雪,送我到站,回程途中,又拍一段视频给我,这里分享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