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上海物价逼疯的人,逃到了扬州

 昵称55570711 2023-04-21 发布于上海

01

说好的扬州游记,拖了将近一个月。最终促使我写这篇推送的原因——是我今天下午打开外卖软件想点一杯冰抹茶拿铁,结果发现,一杯平平无奇的抹茶拿铁,居然能卖到60块钱。

图片

当然也有MANNER这种20元档的平价连锁咖啡,但如果你想选择市区fancy一点的咖啡店,那一杯拿铁就在35元左右——在我的消费观里,还是挺贵的。

我小时候有一篇很红的文章,叫我花了30年才坐在一起跟你喝咖啡,差不多是所有小镇做题家的心声。

而我花了30年,还是觉得梧桐区的咖啡太贵……有点喝不下嘴。

有时候确实会同情更年轻一点的小孩,我上大学的时候,上海虽然已经是郭敬明小说里光怪陆离的样子,但确实没有现在疯魔。他写顾里在“久光负一层买48块钱12个的小西红柿,轻轻地丢进购物篮里”,现在回过头看居然也还好。

2023年的上海,那些名字里有个“鮨”字的日料店,轻轻松松就能人均2k,还得提前两周定位;那几条小资马路边上的bistro,孜孜不倦地收割着年轻女孩,把路边摊上卖5块钱的狼牙土豆放到北欧风的盘子里然后挤上一点蛋黄酱,就可以卖到58。

同样是一线城市,上海的餐厅定价也高于北京。比如北京的烤鸭店提督开来上海,不少人抱怨说,凭啥比北京贵甚至40%……
图片
图片
我觉得这可能就解释了,为什么每周五下午的虹桥火车站,水泄不通全是人。
只要离了上海,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高性价比周末。
我心目中的完美选择是扬州。
02
从上海去扬州,最快的一班高铁都不到两小时。周末正常醒,收拾一下赶去火车站,到了刚好吃午饭。
住宿的话,最好的选择是扬州迎宾馆。有点类似于西湖的国宾馆。很大,就在瘦西湖边上,完全可以当成一个园子来观光。旺季价格是1500一晚,记得提前订。
图片△其实在迎宾馆就能游览局部的瘦西湖
像我们就没订到。
最后住的是香格里拉酒店,就是老牌五星酒店,一千出头,不功不过。
扬州还有好几个希尔顿旗下的酒店,再平价一点可以选择全季或者亚朵。
03
刚到扬州,我就感受到了“两个世界的跳跃感”。
火车站前排队等出租车,我刚把箱子放进后座,司机却对着队伍吆喝:去瘦西湖,还有人一起吗?
我都愣了,我说师傅你好歹征求下我的意见吧?
师傅说,哦,那你同意吗?
我说我不同意。
他的手就搭在箱子上,挑衅地看着我:“那你就得找别人载你哦。”
我先看了一眼一步之遥的保安,他很平静地看待这一切,我突然明白了这是规矩。
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拍下他的车牌号打热线举报他拼客还拒载然后自己灰溜溜等下一辆;二是站在他的立场想,节假日想多赚点也很正常——所以我对他说,大哥我多给你10块钱,你就载我行吗?
事实上,之前在东北、在新疆,我都碰到过“完全叫不到网约车,如果想打出租就得拼车”的事情。我觉得这些事件都像是隐喻。告诉我,我习以为常的那些东西,可能只通行于一线城市的市中心,在更辽阔的地方,它们完全是失灵的。
让我想起前两天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在互联网大厂游刃有余的女孩,回到老家处理爸爸的车祸事故,却发现自己对于县城的人际网络和办事规则一窍不通。她意识到,“老家”也并不是一个说退就能退回去的地方。
而我们所沉迷或痛苦的一切……也只是世界的微小一角。
04

我们到扬州的第一顿,是迎宾馆的“山餐厅”。

给大家看一下外部环境,门口有棵松树,有点侘寂风的意思。

图片

我们一行人,点了六个菜。

其中鸡火煮干丝是淮扬菜的代表,确实很鲜。

图片

我最推荐的是家烧鳗鱼烩春笋,算是时令菜,鳗鱼异常肥美,吃多了有点腻,反而是笋粘上了鳗鱼的“肉味”,非常鲜咸好吃。

图片

“山餐厅”分成大堂和包厢两种,后者有低消,据说厨师也不一样。

“大堂师傅”出品的扬州炒饭就非常平庸,一碗真正的扬州炒饭里的蛋液,是丝状的,一条一条,都是厨师一点点筛出来的,而我们吃到的炒饭里,鸡蛋是呈片状的。

图片△大家可以和后文的大师级炒饭作对比

这个点评标准并不是我自己创造的,而是一个很会吃的朋友讲的。当时我还觉得有点玄乎。但第二天,我就能知道高阶炒饭和街边小吃店水平的区别。

不过山餐厅还是很有性价比,这个环境和菜品——你可以对标成杭州的金沙厅,放在上海绝对是人均800 的水平。但最后我们吃下来人均200多,还能享受人少清净版的瘦西湖,这么一想就很推荐。

图片△在国宾馆闲逛时拍的照片

05

整个下午我一刻不停地在走路消食,因为晚上,我将要吃到河豚。

我在南京吃过一次河豚后,就念念不忘,非常理解古人为何贪恋这一种危险的美味。据说从前厨师做完河豚后,要先自己尝一口,半小时后确认没事再端给客人——高危职业无疑了。不过现在吃的都是养殖河豚了。

我们去的是江都区一个叫做“东风饭店”的地方,在当地颇有名气。包厢布置也很有意思,江苏人吃饭前都爱打掼蛋(类似于双扣),因此包厢门一拉开,一张岩板大圆桌旁边,还有个小方桌,就是专门打牌用的。

河豚馆有个习俗,客人来吃,只付河豚的钱,其他菜都是送的。

我们一边打牌,一边看着白斩鹅、河虾、螺蛳、韭菜炒春笋……依次上桌。

图片
图片

终于在我输牌输得心灰意冷之际,河豚上桌了。

它有两种吃法,分红汤和白汤,如果按照浙江人的口味来的话,一切食材好的东西,都最好“原汁原味”。

但我强烈建议吃红烧河豚。直击灵魂的好吃。白子嫩得像豆腐,皮上有小小的倒刺,把刺的一面翻起来,送进嘴里,颇有嚼劲。肝是它最危险的、可能累积毒素最多的部位,但也是最鲜美的。吃的时候有种以身试毒的快感。

图片

吃到1/3的时候,我会要一点米饭,米饭最好是放了一段时间、有点冷却了的,这样嚼劲和颗粒度更好。

我甚至又打包了一份,打算带回家热一下吃:热汤配微冷的米饭,一定要赤脚、在凌晨一点钟到厨房里草草吃完,是那种梦游式的美味。

图片

06

我们消食了两个钟头,然后去到了此行我最难忘的目的地:扬州搓背馆。

图片

每客一间,进屋后,先在水池里泡上个十分钟,把身上的那些泥垢泡软了,然后躺到搓澡台子上,阿姨用毛巾给你搓。

跟北方那种大开大合式的搓澡风格相比,扬州搓背突出一个细致,完全不疼。搓完后,阿姨会拿牛奶蜂蜜芦荟给你做个全身护理、简单的推拿放松,然后来到了最惊艳的环节:
烫背。

阿姨把七八条热毛巾搭在你的背上,然后一瓢一瓢往你背上浇热水,起先温热,逐渐滚烫,热气渗到背上,弥漫至全身,到最后你会微微出汗,整个人有种“透了一遍”的感觉。

客观上,是达到了汗蒸的效果,但汗蒸多气闷啊朋友们,而扬州搓背主打的,是那种被流动的热水温柔包裹住的感觉——这个比方可能不恰当,但我趴在那的时候,确实有种回到生命源头,住在妈妈的子宫里那种懒洋洋的舒适感。

这么说吧,如今的扬州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小城,普通到让人有点怀疑,为什么会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样的诗句。
但是经历了搓背以后,我们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我百分百相信这个地方是阔过的,不然不会发明这么精细的享受方式,并且流传下来。

图片△小时候很爱看的《上错花轿嫁对郎》,讲的就是扬州的故事

韩国人的汗蒸,在扬州的烫背技术面前,就是个弟弟。

在如何更爽这件事情上,没见过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更懂。

烫背完还有敲背环节,你的背成了一面鼓,而阿姨是娴熟的鼓手,干脆利落、富有节律之美。你能听到背后传来的时而低昂时而激烈的敲击声,感受得到力度、却完全没有痛感。
结束后,像是伸了个大大大的懒腰那么轻松。

扬州的搓背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本来觉得有点夸张,现在认为它完全就是艺术品。
而且这一套搓背下来,只要198。

搓背馆里还有修脚服务,扬州有三把刀的说法,分别是扬州厨刀(指的是食不厌精、刀工了得)、理发刀(更准确的说法,是理发师很善于刮胡,子),还有就是修脚刀。

图片

为一个很爱光脚穿鞋所以有老茧的人,我觉得比那些什么脚膜强多了。

07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趣园吃早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家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太火爆,排不上。

据说周末要凌晨五点半来取号,黄牛票卖到了500一位。

我们仗着人多,索性定了个包厢,10人起,套餐制,人均300。

包厢在趣园最里头,务员引领着我们急匆匆往里走的时候,步移景异,我有种进大观园的感觉

图片

包厢非常繁复美丽,坐在里头,会猜想刘姥姥进贾府时候,是不是就这么吃饭的。

图片

趣园很实诚,既然收了我们人均300,就真的很努力在够300块钱的餐标,比如往牛肉烧麦里加黑松露、粢饭糕上面加鱼子酱……

图片

遗憾是它实在是不占地理优势——距离厨房太远,送过来早就冷掉了。

如果能占到位的话,还是建议在大堂吃。

08

吃完早茶,我继续闲逛消食,正值旺季,扬州比较知名的景点:东关街、个园、何园……都挤满了人。

江浙沪游客想必对园林春色也已经审美疲劳。

图片

于是我又选择了按摩。

扬州按摩养生馆密布,最有名的是一家“陆琴脚艺”,创始人陆琴是扬州从事修脚行业的第一位女工,也是扬州传统修脚术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感觉她的地位,就类似于毛戈平之于彩妆界。

按摩的时候我一度昏昏沉沉睡着过去,等我醒来,迎来了当天的重头戏:淮扬菜集大成者,周晓燕大师工作室。
09
店开在香格里拉顶楼,两面落地窗,可以眺望一整个新城。
图片
淮扬菜为什么一度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究其原因,还在于扬州的富庶。
很多年里,这里盐商云集,盐铁行业自古以来就是暴利,商人们赚了钱,就开始斗富——一开始是卷谁的园子漂亮、谁家的歌姬美丽,后来就开始拼厨子。
所以有盐商的地方,菜都很好吃——比如自贡菜、又比如淮扬菜。
淮扬菜用的食材并不生僻,主要是时令蔬菜、江鲜河鲜,最重要的,还在于厨师的功力——卷到最后,就诞生了像文思豆腐这种丧心病狂的精细食物。
图片
虽然淮扬菜整体质量都很高,但我必须要说,这个工作室绝对是我吃过的最有追求的私厨餐厅之一。
首先是诚意,一上来就是八个冷菜,摆盘是我见过最用心精致的,关键这些都不在菜单上,四舍五入算是送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端上来第二个热菜是拆骨鱼头,扬州有个说法叫“三头宴”,三头指的是猪头肉、狮子头、鲢鱼头。
这个拆骨鱼头用的就是鲢鱼。关键做法很创新,用上了贵州的毛辣果汤的做法,酸酸辣辣、相当开胃。
图片
这一道樟树港辣椒炒菌菇和肥肠,这个樟树港辣椒被称为辣椒界的爱马仕,市价一百多一斤,口感确实非凡,有种水果的鲜脆感,完全不辣。
图片
以上采用的,都是“传统淮扬菜”之外的元素。
而传统菜比如狮子头,他们也做了改良,在里头加入了河虾仁,让它变得不那么油腻,入口更顺滑。
图片
再比如猪头肉,也在底下铺了一层豌豆,清新解腻,也较之传统摆盘更有美感。
图片
我自己特别喜欢这道川味蒲菜炝虎尾,蒲菜我是第一次吃,据说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野菜,又像茭白又像笋,口感清爽。虎尾是黄鳝的尾巴。用川式调料把它们糅合到一起,春意盎然里又带着咸辣。
图片
拇指生煎包太绝,比所有我在街头小吃摊买过的都好吃。当时我已经撑到要在包厢里蹦跳消食,但还是忍不住吃了两个,就有这么好吃。
图片
最神奇的是,周晓燕正是山餐厅老板的父亲。他厨师出身,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自学文化课程,现在是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话说回来,爸爸就是爸爸。周晓燕虽然只是参与设计菜单,但他工作室出品的扬州炒饭非常完美:蛋丝儿特别细,又足够干燥,是那种,每一粒米都跟蛋液紧紧拥抱的美妙口感。
图片
另外一份主食是软兜炒饭——软兜就是黄鳝当中那部分——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软兜焗饭,一勺舀下去,浓墨重彩的黄鳝、韭菜和粒粒分明的炒饭都在口腔里跳舞。
图片
最后的甜品也很厉害,扬州人很喜欢茉莉花,所以周晓燕工作室用分子料理的形式打造了一朵茉莉花:
最上面是茉莉花香缇奶油;中间添加了茉莉花制作的茶冻;然后铺了山东莱阳秋月梨,果肉白嫩无渣,脆甜多汁;最下面则是一层铁棍山药和百合制作的百合山药泥。又浇了牛油果野生花蜂蜜汁,兼具茉莉的形、神和清清淡淡的甜香。

图片


吃完真的对整个团队产生敬意,看得出来一直在博取众长,川菜、闽菜、乃至分子料理……不拘一格地吸收借鉴了。
我一直觉得相比于西餐和日料,高端中餐的定价太合理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从前经济上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也是中餐太朴实,不像西餐日料那么会“整花活”。所以看到中餐厅开始注重摆盘、色泽……真的觉得很欣慰!
图片
套餐人均500,感觉同等水平的淮扬菜在上海可以翻三倍。晚上一起吃饭的有上海赶来的,也有南京来的……所有人都感叹太值了。
太值了。
尤其是后来我们回到上海,吃人均1K 的新荣记,感觉啥也没吃,全靠主食填饱的时候……就更深刻地怀念扬州的这一顿。
10

去扬州之前,朋友给我看了一下行程安排,我当时还有点担心,觉得这紧锣密鼓的吃饭行程——不会腻吗?

图片

事实证明完全不。

同时我认为,最完美的扬州行程,就是吃淮扬菜、吃早茶、吃河豚、捏脚、搓澡、以及消食。

在这里可以用非常合理的价格,体验从前盐商们穷奢极欲的一天——哦对了,我算了下,周末总开销人均三千不到,而我们这个已经是最浮夸的吃法了。

扬州并不完美,虽然匆匆一瞥,但也能感受到一个小城突然要容纳四面八方游客带来的紧张感。

事实上,我觉得它跟我的家乡绍兴很像。这两年迅速成为“网红旅游城市”,但在那些热门打卡地之外,它还是一个朴素、端庄的南方小城。

图片

当地人并不理解为什么会花大价钱去买黄牛号吃趣园——他们说花园茶楼、怡园饭店、甚至蒋家桥饺面馆都很好吃。但其实跟一线城市那些天花乱坠或者漫天要价的餐厅比起来,扬州的每一间餐厅都显得如此货真价实、定价诚恳。

扬州跟绍兴真的很像,又或者,所有南方小城都这样——长了一张敦厚务实、温柔可亲的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