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下拔根,重心撬动到底怎么练?

 武谈 2023-04-21 发布于北京

何为内家拳的拔根?

若始终向下 45°或向上 45°占据优势角度进行打击,敌人要么站不稳,要么顶劲前倾。占据优势角度,是保证技法能够应用的核心。

两脚连线的垂线方向上,是比较容易调动对手重心的。实际上,重心不仅在左右方向上可以控制,在上下方向上也可以调动。

形意拳的拔根是复合了左右垂线、上下角度的,本身并不难,只要大家按照正确的功法训练,自然能掌握。

角度 1:让小伙伴两手环抱,维持好自身的平衡。我们可以用钻拳从斜下方 45°把他击打出去。

角度 2:可以用劈拳从斜上方 45°把他击打出去。

这两个角度,都避免了跟对方的抵抗力量直向冲突。当一个人抱拳防御时,我们从下往上击打,或者从上往下劈击,都很容易打得对方重心不稳。

在现代赛场,打击之前降低身姿,既可以闪开对方对我方头部的进攻, 又可以蓄力从下往上撞击对方,令他站立不稳,然后我方再继续攻击就很容易了。

因此,练习形意拳钻拳的目的,并不只是让我们学会怎么打拳,而是让我们养成从下而上的进攻方式。古谱言“钻拳本是地反天”,我们的三盘落地、蹚步都是为了训练这个重点。如果直拳、勾拳、摆拳都有这种功效,一进攻就让对方站不稳,会不会整个打击体系都会发生变化?

劈拳则是一个从上往下的打击方法,它始终保持一个 45°向下的打击方向。相对而立时,对手的抵抗力量都是向前的,我们很容易通过立圆的滚动, 把对手的抵抗力量引向下,从而导致对手前倾失重。

所以从角度来看,劈拳的打击方式本质上同钻拳没有太多区别,只不过是方向不同而已,目的都是让对手失重。

《逝去的武林》这本书提到,形意拳是旋着身子打拳。如果没有身法,只是通过手臂斜劈、竖挑对手,这功夫大概率上是没用的。

为何有人总是用不上钻拳、劈拳的力量,无法在打击角度上获得优势?因为他们练拳时,一方面,大部分时间练的是手臂运动,抬起手臂而不是借助身法形成 45°的角度优势,速度慢,对手有充足的时间防御;另一方面, 大部分人上重下轻,上身的动作多于下身的动作,导致重心横在胸口,做不到气沉丹田,重心跟对手抵抗的高度在一个水平线上,此时很容易变成不管怎么做都是在顶抗对手的力量。

如何判断自己的重心到哪个位置了?在练拳或者站桩过程中,让人用两根手指推你的胸口。如果不影响你继续练拳,那就是重心沉下去了,至少不是横气填胸。如果两根手指一推,你就站不稳了,那就是重心还浮在上身。因此,有无气沉丹田不能只凭感觉去判断,要实际检测一下才能确定。

——摘自《内家拳几何学:三维空间里的劲与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