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想对了?

 老庄友华 2023-04-21 发布于海南

我们知道,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盗很出名,有一个系列的电影就叫《加勒比海盗》,至今上演的已经有五部了,可能还有一部尚未完成拍摄。

一个地区盛产“盗”,恐怕不是好事,至少说明这个地区的多数人比较穷,“民穷则生盗”大概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只不过,加勒比海地区除了像海地、牙买加之类的穷国以外,也有一些地区富得流油,比如英属开曼群岛,又比如荷属和法属或美属加勒比地区,就像维尔京群岛等等,大致上来讲,就是那些没有完全独立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往往生活得都不错,而那些已经成为独立国家的地方,则基本上是比较穷困落后,甚至民不聊生。

在去年出版的《荷属加勒比海地区的自由平等》一书中,编纂者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且发现,加勒比海地区的穷与富其实与当地知识精英的思考模式比较有关系。

具体来说,过去加勒比海地区的知识人,大致有两种思考和主张,一种认为,当地老百姓有对自由和尊严的争取渴望,这是宝贵的,但是这种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必须先汇入到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进程当中,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开展民族独立运动是重中之重,有这一种思考和主张的人可以称之为“汇入派”或“嵌入派”。

但是另外一派加勒比地区的知识精英则认为:

We take another route, derived from Trouillot  namely, that many among the enslaved were not necessarily interested in nesting their pursuit of liberty and equality in the nation-state logic of sovereignty. 

(大意:我们选择另外一种道路,其思想的指导来源则是特鲁约的理论,也就是说,很多被奴役者在追求平等和自由时,并无兴趣把他们对权利的追求嵌入进国家主权的逻辑当中)。

上述这类思考方式的知识精英大或许可以被称之为“区分派”,也就是说,把个体权利追求和主权追求从逻辑上区分开来了。

这里说的特鲁约是指米歇尔-罗尔夫·特鲁约((Michel-Rolph Trouillot)),内陆的中信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他的《沉默的过去 :权力与历史生产》。特鲁约作为在海地出生的人,虽然后来主要在美国教书和生活,但是对于加勒比海地区无疑还是保持着一种情怀。

图片

当然,加勒比海地区“区分派”知识精英也不一定就是受特鲁约影响,因为他们的想法可以有很多思想来源,甚至稍微夸张一点说,这种想法就是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

比如顾亭林就曾经说:“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这句话后来被以讹传讹成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并不会有现代民族国家这种概念,他说的国家和加勒比海地区“区分派”知识精英说的国家是两个概念,而且还补充了一个“天下兴亡”在后面,但是在中国文化中,这是把大的集合概念与小的个体概念做了明确的义务关系脱钩,也算是打通了彻悟的第一关。

实际上,或许可以说,加勒比海地区“区分派”知识精英不过是在顾亭林之后,打通了彻悟的第二关,即“天下”这一关。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顾亭林面对的是满清,如果用满清的“天下”替代汉民族的“天下”,就有低维度文明取代高维度文明的危险(这只是笼统的说,其实也不尽然,比如满族妇女就不缠足)。

但是,对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区分派”知识精英来讲,自己的原有“天下”可能才是低维度的,而人家的“天下”则更能带来个体的富裕与尊严,那么又何必死守着自己的“天下”不放呢?

因为如果把人对生存质量的追求落实到底,就会发现,最终必然是要落实到一个个单一个体头上,而不是落实到一个大的集合概念上面,就好比海地,大概是世界上最穷的地方,从大的集合概念上面来讲,它是独立了,自由了,但是事实上,它那里的老百姓几乎都要吃土了,更遑论其他。

相反,荷属加勒比地区从大的集合概念上来讲,不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然而,与海地的老百姓相比,荷属加勒比地区的老百姓仿佛生活在天堂里,而前者就像生活在地狱中,这种巨大的现实落差恐怕足以说明:

“汇入派”与“区分派”的思考,究竟哪一种更为可取。

图片

备注一:​顺祝读者朋友们周末快乐!周一恢复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