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都爱宫崎骏先生的作品,从个人偏好讲,我更爱《龙猫》、《熊猫家族》和《侧耳倾听》。但从作品本身来讲,我最爱的还是《千与千寻》。

为什么喜欢?用知乎的标题来回答:千与千寻:常看常新。

2017年,我在随笔︱这些年我看过的宫崎骏中写道:

做真正的自己——荻野千寻

我个人最喜欢的动画是2001年上映的《千与千寻》,于我,这是一部寻找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如何面对欲望,如何面对爱的动画。

因为爸爸妈妈对于食物的贪欲变成猪的缘故,千寻为救出爸妈而进入汤屋工作。在汤屋里她为汤屋主人汤婆婆工作,并被汤婆婆夺去名字中的一个字而改名叫千。但是在汤屋她遇见了对她很好的白龙,还有同事小姐姐小玲,以及外表冷酷内心善良的锅炉爷爷,还有汤婆婆的孩子宝宝以及被欲望吞噬的无脸男。

工作中面对别人都避而远之的“腐烂神”,而实际是尊贵的河川主人,她能够勇敢的迎上去,最后令客人满意而归。即便宝宝无理取闹,但她依然耐心对待,最后变成一只小胖鼠,她还是一如既往。看见白龙受伤,她把河川主人赠给自己的珍贵丸子给白龙吃。为了救白龙一个人踏上前往寻找钱婆婆的道路。最后,她不仅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叫荻野千寻,连白龙也想起了自己的名字琥珀川。在大家的帮助下,最终从汤婆婆手里救回了爸妈,并且重返人类世界。

很多时候,成人在面对选择时,还不如一个孩童。为什么孩童在面对抉择时反而更真实更勇敢更能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呢?越是有力量,就越是有想要获取更多力量的欲望,越是知晓更多,就越是想拥有更多。而孩童的快乐,应该也是限于欲望吧?欲望还真是生生不息啊。

我当时看到的更多是人的欲望,尤其是成年人类的欲望,被食欲支配的父母,被物欲(金钱和魔法)支配的汤婆婆和白龙,人人都在被欲望诱惑之时,唯有千寻更能真实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果然常看常新,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零一哈姆雷特,这次在大荧幕上,我看到的是人生,是一个青春期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华丽冒险。

 
 

三联生活周刊 在6月21日发布的夏至,重回《千与千寻》那场梦中提到:

宫崎骏在一次采访中提起当时创作《千与千寻》的初衷,他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很难找到专门为10岁左右女孩创作的影片,他朋友10岁左右的女儿每逢夏季都会到他山边的小屋里来,在观察了朋友女儿后,他发现处于“前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有许多对成人世界的想象,也有成长的困惑和迷茫。

宫崎骏说,“我想做的是告诉孩子们怎样好好地生活在这现实中”。

准确的说,宫崎骏先生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

 
 

父母的好奇心牵引着一家人误入了神明的世界,对于物质欲望的追逐使得父母变成了猪,于是荻野千寻踏上了营救父母的道路。与其说是营救父母,不如说是离开了父母独自一人面对成长。

与他人间的情感

一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遇见的第一件让她困惑又好奇的事情是什么?

当千寻无法叫醒还在专心吃食的父母时,她决心去四处看看。

油屋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气势的别具一格吸引了千寻前往。在通往油屋入口的桥廊上,荻野千寻在神明的异幻世界中第一次遇到赈早见琥珀主,白龙。

 
 

所以你看,好看的、特别的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说,是有强烈的吸引力的。而背后所隐藏的是青春期特有的情愫。

可以把白龙看成是带给千寻的青春期情愫的异性,但从荻野千寻幼时被白龙救起至在油屋中的种种帮助行为来看,亦可把白龙看成是保护并给予帮助千寻的成人。

 
 

千寻的幸运在于,当失去父母的庇护后,她遇见的依旧是一个如同父母般的人。假如她在神明的世界中遇到的第一个人不是白龙,这个故事将会是何种走向?

 
 

白龙和千寻之间有没有爱情并不能确定,因为千寻曾经说道,白龙是她很重要的朋友,后来锅炉爷爷在白龙受伤后也说过“这是爱的力量”,而并非是爱情的力量。

所以能确定的是,他们之间有爱的情感,这种爱并不一定全然都是异性之间的爱慕情感,我更愿意去看成或理解成为人类世界中的大爱。

 
 

起初是白龙帮助千寻,拖延时间,告诉她怎么去找锅炉爷爷,怎么从汤婆婆那里获得工作,带她去看父母,带给她安心的食物。

但当白龙受伤跌落在油屋顶层也就是汤婆婆住处时,她不顾生命危险的攀爬到顶层拼死护住白龙,一同跌入最底层锅炉爷爷的住处时,她又将河川主人赠予的珍贵丸子给了一半给白龙,原本是计划给到父母的,然后踏上前往钱婆婆的住处去代白龙道歉并期望能钱婆婆能救助白龙。但是当时的小千,最最重要的其实拯救自己的爸妈。

 
 

人与人之间更长久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一起经历过、面对过、战胜过很多以后的相互依靠和扶持,是你来我往的付出与懂得,而不是基于费洛蒙产生的人类原始欲望。

无法判断小千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白龙是唯一能帮助自己营救爸妈的关键人物,所以要就爸妈一定要先救白龙。

但我更愿意从白龙被纸片人攻击和受伤后小千的焦急和担忧中判断,那是出自于对自己重要朋友的情感,而绝非功利性的目的情感。

 
 

但是很可惜,这个世界似乎在变得越来越功利,我们越来越难有好运气去遇见那些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复杂的成人世界里,甚至有时候所谓的雪中送炭都演变成一种技巧性的人际交往。物欲横流甚至都使我们可能无法辨别出感情或者对感情越来越缺乏勇气和耐心。

 
 

当所有人向右走而你选择其它道路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实力,走得越远,你遇到同路人的可能性才会越大。

与他人间的摩擦

除了白龙、汤婆婆和无脸男,锅炉爷爷、小玲、宝宝一开始对小千都不友好,但想来他们都心底善良本质并不坏,锅炉爷爷嘴上说着拒绝,但是还是拜托了小玲,小玲虽然凶巴巴,但还是热心给小千找衣服,带她干活,还送她去坐电车,宝宝就更不用说了,变成小胖鼠后更愿意跟着小千踏上去钱婆婆家的旅程。

 
 

当我们逐渐长大脱离原生家庭,不得不融入一个陌生群体时,我们会与他人发生摩擦,发生不愉快。为什么与有些人发生摩擦后,关系会越来越好,而有些人发生摩擦后,关系却越来越恶?

 
 

成长的过程,学会好,接受好并变成好。但如果遭遇了恶,遭遇了不好,要如何面对?还有介于好与恶之间的?

千寻是如何让他人改变态度的?我想最重要的是她坚定的目标,无论锅炉爷爷如何拒绝,无论汤婆婆如何诱惑,她始终是坚定自己的目标,得到一份工作。

 
 

无脸男两次给到千寻金子,都被她残酷果断的拒绝,于她而言,白龙的安危更重要。而且当她要去找钱婆婆时,她也带上了无脸男,她甚至对小玲说,无脸男是来到油屋后才变坏的,而无脸男之所以进入油屋,是因为自己让他进来的。

 
 

成长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但是对于荻野千寻来说,却是一次幸运的模拟人生。说幸运,是因为在《千与千寻》中,我并没有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恶。

如果说汤婆婆是最坏的角色,可是她是油屋的老板,在利益的驱动下做着资本家该做的事情,甚至每一项都是交易。当被误认为成腐烂神的河神来油屋时,她是亲自接待亲自并指挥小千和油屋的其它员工工作。

 
 

在现实生活,试问当企业遇到危机时,最先出来直面问题的企业负责人有多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只有任正非。

无脸男吃掉了油屋的很多工作人员,但在小千将剩下的另一半丸子丢给他后,被他吃掉的工作人员又都被他活生生的吐出来了。

 
 

所以其实仔细深究,这部动画片里是没有真正的杀戮的,这也是荻野千寻成长过程中最幸运的地方。有恐惧、有害怕,但这些情绪最终变成了坚强和勇敢,而且经历了这场冒险,她遇见了白龙,并没有失去爸妈,这是何等的幸运。有多少人的成长是没有付出失去、疼痛就那样突兀的长大?

成长是人一生都在面对的课题,感谢宫崎骏先生让我重温了一次女孩的成长,也让我明白了,人只有不断成长,才能抵达真正的自己,并遇见他人。

 
 

最后,贡献两个彩蛋:

1.故事的主人公明明叫荻野千寻,为什么电影名字叫《千与千寻》,直到昨天我才发现,“与”是连词。千是误入神明世界的被汤婆婆夺取名字的“小千”,而千寻正是历经种种后走出神明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中的荻野千寻。

2.《千与千寻》上映后,知乎上一个热点问题:千寻如何在最后的部分认出那些猪里面没有她的父母?

目前的高票回答是一位父亲回答的儿子的答案:

孩子的世界,还真是和大人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