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汾河图书馆 2023-04-21 发布于山西

霍清萍 医学入门 2021-11-19 00:00

   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利用五行学说分析归纳脏腑等组织器官的特点或属性,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二是借助五行学说生克制化的关系分析和研究各脏腑系统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运用五行学说生克乘侮的关系阐释病理情况下各脏腑系统的相互影响。因此,五行学说不仅用于理论阐释,也有效地用于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中医学借用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构成五脏系统。
如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肝的生理功能特点喜舒展而主升,且肝与胆相表里,主筋,开窍于目,故胆、筋、目等均属于肝脏系统,属“木”的范畴。
火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心的生理功能特点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且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脉,开窍于舌,故小肠、脉、舌等被归于心脏系统,属“火”的范畴。
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脾的生理功能特点主运化,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且脾与胃相表里,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故胃、肌肉、四肢、口等被归于脾脏系统,属“土”的范畴。
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即肃杀、潜降、收敛、清洁特性,肺的生理功能特点主宣肃而喜清降,且肺与大肠相表里,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大肠、皮毛、鼻等被归于肺脏系统,属“金”的范畴。
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即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特性,肾与膀胱相表里,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故膀胱、骨、髓、耳及二阴等被归于肾脏系统,属于“水”的范畴。
五脏系统之间相生、相克相互制约,时刻维持着体内的动态平衡,并借以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 
1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脏腑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如:木性曲直,枝叶条达,具有向上、向外生长舒展的特性;肝禀性喜条达舒畅,恶抑郁遏制,故日肝属木,主疏泄。火性温热,其势炎上,具有蒸腾。热烈的气势;心“禀阳气”推动血液运行,温煦全身,故曰心属火,主血脉。土性生化、承载受纳,具有化生万物的特性,脾性敦厚,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故日脾属土,主运化。金性能柔能刚.变革、肃杀,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的特性肺秉性宣肃而喜清降,故日肺属金,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治节,通调水道。水性滋润、向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特性,肾秉性主水而司封藏,故曰肾属水,主藏精,司二便。
2
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中医学借助五行学说的生克关系以揭示五脏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即五脏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藏血以济心血,谓之肝生心即木生火;心阳以助脾阳运化,谓之心生脾即火生土;脾之健运以益肺气,谓之脾生肺即土生金;肺气清肃下行有助于肾的纳气,谓之肺生肾即金生水;肾所藏之精能滋养肝血,谓之肾生肝即水生木。此乃五脏相互资生。
肝之疏泄以疏达脾气,令其不致壅塞,此乃肝制约脾,谓之木克土;脾之健运以控肾水,使水不致泛滥,此乃脾制约肾,谓之土克水;肾之水以抑心阳,使心火不致过于亢盛,此乃肾制约心,谓之水克火;心之阳以制肺肃,使肺金清肃不致太过,此乃心制约肺,谓之火克金;肺的肃降抑制着肝的升发,防其太过,此乃肺制约肝,谓之金克木。此乃五脏相互制约。
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五行学说可用以说明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无论一脏受病还是多脏受病,本脏之病,均可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影响本脏,这种脏腑间的相互病理影响,中医学称之为“传变”。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五行相系的传变,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的次序传变。主要形式为“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1)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也称“顺传”。如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如若肾病及肝.则为母病及子。临床肾的阴精亏虚.致肝的阴血不足,出现肝肾阴虚之病证,即为母病及子。再如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胃虚弱,也可累及致肺气不足等,均是母病及子形式的传变。
(2)子病及母:指病变由子脏波及母脏.也称“逆传”。其形成有三:一是子行亢盛,引发母行亢盛,致子母两行皆亢盛.也称“子病犯母”。如木生火,肝属木,心属火。心为肝之子,心火旺盛可引起肝火旺.致心肝火旺。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不足,终致子母两行俱虚。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肺为脾之子。当肺气虚弱发展至一定程度,可影响脾气的运化功能。
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导致子盛母衰,又称“子盗母气”。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指病变顺着 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包括“相乘”与“相侮"。
(1)相乘:相克太过或被克不及为病。以肝与脾为例,正常情况下,肝木本应制约脾土,但若肝气过强(太过)横逆犯脾胃,则可出现--系列病变.称之为肝木乘土;若是因为脾虚(不及)而被肝乘,临床表现又有差异,索称为“肝脾不和”等。
(2)相侮:即反克为病,逆着相克顺序的病理传变。以肺与肝关系为例,正常情况下,肺可制约肝,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肺虛或肝旺则可出现肝木侮肺的病理传变,称之为“木火刑金”。总之,中医学关于五脏病变相互传变认识的积极意义在于,各脏病变可以相互影响、波及。虽举例有限,但他脏均可类推。但也应注意到,病证的传变并非绝对依据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进行,临床不宜机械地套用,须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可从病人的面色、声音、口味、脉象等方面反映出来,借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而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关脉象的变化,在五行分类归属上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可以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联系五行所属及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位.病情及其传变趋势等。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能与肝病有关;若肝病迁延不愈,可出现肝病传脾,治疗当先健脾以阻断病情发展。
  疾病的发生与脏腑的生克乘侮关系密切。因此,临床除了需要对所病之脏腑进行治疗,也需要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调整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控制其传变,以达到整体治疗的目的。五行学说用于指导治疗,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病变过程中 ,一脏之病常可波及他脏而使疾病发生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难经.七十七难》)此即肝脏有病,木旺每易乘土,故常应先健脾护胃,防其传变。
2
确定治则与治法
五行学说可帮助临床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语出《难经.六十九难》,是指对某脏的虚证可采用补其母脏的治疗方法;对某脏的实证,可采用泻其子脏的治疗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的理论,当某脏出现虚证时,其母也会出现虚证;而当某脏出现实证时,其子亦必会出现实证。这时母子两脏俱虚或俱实.但虚实的程度可能有异。“虚则补其母”主要用于母子二脏之虚证.强调补虚不单补本脏(子脏),更应补其母脏。如肝肾阴虚所用的滋水涵木法等。“实则泻其子”主要用于母子二脏之实证,强调泻实不单泻本脏(母脏),更应泻其子脏。如心肝火盛所采用的泻心火以助泻肝火之法等。
(2)根据相生规律制定治疗方法。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制定治疗方法。
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指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
益火补土法:又称温阳健脾法,通过温阳以补助脾胃,这里的阳是指肾阳。
肝旺泻心法:指用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的方法。
(3)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临床上- -且出现相克异常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某行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三种形式。克者属强.被克者属弱。因而,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抑强与扶弱的治疗原则,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
抑强,用于相克太过。如肝气横逆,犯胃克脾,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克土。治疗的主要原则是疏肝、平肝。
扶弱,用于相克不及。如肝虚郁滞,影响脾胃健运,称为木不疏土。治疗的主要原则即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但若是脾胃壅滯过盛,影响肝气条达,则肝反为土克,称为反克,亦叫反侮。此时治疗的主要原则即运脾和胃,乃属抑强。
(4)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方法。根据“抑强”与“扶弱"的治疗原则制定治疗方法。
抑木扶土法: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指通过疏肝、平肝以健脾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适用于木旺克土之证,临床表现为胸闷胁胀、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或秘或溏,或院痞腹痛嗳气矢气等。
培土制水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指通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的方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濫而致水肿胀满之候。此时脾肾两脏俱病.若以脾虚为主,则重在温运脾阳,以健脾助运化湿;若以肾阳虚衰为主,不能温煦脾阳,肾不主水,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这是水反克土。治当温(肾)阳利水为主,兼顾健脾,实乃脾肾同治。
泻南补北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指通过泻心火滋肾水以治疗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的方法。适用于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腰膝酸楚,遗精,舌(尖)红,苔黄等。值得注意的是,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亦能使相火偏亢,出现头晕耳鸣咽干牙齿酸楚、梦遗、舌红无苔或少苔等, ,此属于肾脏本身阴阳的偏盛偏衰,与五行生克理论中的水不克火性质不同,不属于泻南补北法。
总之,临床上运用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可有助于确定治疗原则,制定治疗方法。治疗中必须分清主次。无论是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或是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是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或是扶弱为主,抑强为辅,都必须从矛盾双方来考虑,兼顾彼此。当然,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也可指导临床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以及调节精神情志病变等。但是,由于五行学说受其自身局限性与机械性的影响,临床应用当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灵活处理,不可拘泥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