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翟院深《雪山归猎图》观后感:重排金代山水画

 夕妙斋 2023-04-21 发布于上海

张德勇原创文章

中国美院正在举办的《宋韵今辉》展览,虽然观展很麻烦,但笔者还是鼓起勇气去瞄了一眼传翟院深《雪山归猎》及传郭熙《溪山行旅》。因为这两件名品多年来一直深藏不露、秘不示人,许多人此前可能预感的是或许终生无缘一睹真容了。最近看到一个公众号“履堂杂说”发表了一篇观画感想,有不少真知灼见,使笔者也受到激励,决定不揣浅陋,置喙一二。

1、《雪山归猎图》的北宋基因

看到《雪山归猎图》实物的第一感受是尺幅大,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它的格局完全就是北宋那种所谓纪念碑式样的范儿。

图片

1

首先与郭熙的两件对比,可以看出,它们的套路都是先在中间布势,使用的仅为一个简单的S走势,然后在左右两侧分别布置点不同的景物。

图片

2

再与许道宁《秋山萧寺图》对比,看一下北宋山水通过重复性地使用一个简单元素进行变奏而达到的意趣。

图片

3

再看一下点景建筑方面,它和许多宋画一样,喜欢将世俗生活与庄严华美的寺观并置,形成对比。

图片

4

2、金代山水的面目

《雪山归猎图》虽然有北宋山水基因,但它同时又是笔墨刻板、刻画粗糙的,所以它不可能是翟院深的作品,毕竟翟院深可是仿李成最最最“乱真”的人。

《雪山归猎图》的笔墨刻板问题非常突出,它纯用线条完成主体的刻画,刻板到就像论文的字体字号格式要求一样,一级标题最粗,二级标题次之,三级标题再次之,最后用染的技法去衔接。即使它的“三级标题”已经是很细的线了,这种对接依然显得很生硬。这种刻板显然是很难令人认同为北宋高手的水准。除了这种笔墨的逻辑层面的问题,它对建筑的刻画也深入不进去,表达山石形态的招数也比较有限。这种高古与粗糙之间的冲突性使人对它的身份判断陷入迷惑。因此,关于它的时代归属有多种观点,其中笔者比较认同的一种是金代的说法。如果它是金画,一个有趣的追问是,这种笔墨刻板的特征能否作为识别金代山水的依据之一?按照既刻板又高古的矛盾性去找,笔者认为下列几件名作都可以纳入讨论的范畴,而且笔者尝试勾勒一下它们的传承关系如图5所示。在这个关系图中,看起来不管李郭派系还是范宽派系,在进入金国后仍在延续,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断的、假设的脉络图。

图片

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