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残神韵在 笺译我倾心

 泷西山人 2023-04-21 发布于广东

本人点校注译的第三本旧志

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

由本人点校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这是继明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清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后,我点校注译的第三本《西宁县志》。

本人点校注译的第二本旧志

清康熙六年《西宁县志

按计划,这本93.2万字的著作,应在2022年底出版,但由于2022年秋河南郑州新冠疫情严重,出版社工作人员一度无法正常上班,加上出版社的王土松编辑工作十分专业认真,出版社的管理制度又相当严格,尤其是因为沟通不够,导致“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前后修改了3次,耗费了一段时间,致使该书至2023年的今日才面世。

本人点校注译的第一本旧志

明万历二十年《西宁县志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为知县张溶纂修,张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担任西宁县知县,康熙三十年(1691)离任,在西宁工作了8年之久,为西宁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溶为纂修这本志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遗憾的是,今藏国家图书馆的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已是残本。但乘残神韵在”,在点校注译该志过程中,我始终对张溶知县充满无限的敬仰之情,并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关于整个点校注译的过程和感受,我在该书的《后记》中有比较具体的叙述。兹将《后记》附于后。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译注者简介

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是我点校注译的第三本《西宁县志》。在对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翻译过程中,我始终对张溶知县充满着无限的敬意。

确实,在西宁历史上,能把西宁文化推到南粤这个广阔舞台上的,只有张溶知县一人。有关张溶知县的生平和对西宁文化所作的巨大贡献,我在书前的《儒林循吏合二为一——西宁知县张溶事迹综述》中,已有详细的论述。

张溶知县最令人遗憾的,是他在西宁工作时撰写、编辑的著作没能流传下来。如今,他记录西宁工作经验的《泷西事略》,只剩下彭商贤的《〈泷西事略〉序》和屈大均的《〈泷西事略〉跋》;由他编写、用来教育百姓的教材《乡约恒言》,只剩下他自己的《〈乡约恒言〉序》他编辑的诗歌集《山响亭唱和诗》(一卷)、《龙井亭唱和诗》(一卷)、《松阁唱和诗》(一卷),只剩下陈恭尹的《〈山响亭诗〉序》、林之枚的《〈山响亭诗〉跋》(以上均见本志卷之十一《艺文志〔下〕》),不过本志卷之十二《诗》中,收入了一些《山响亭唱和诗》《龙井亭唱和诗》《松阁唱和诗》的诗歌。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是张溶知县用心血最多的著作,如今虽然流传了下来,但已是残本。幸好从张溶这本志书割补而成的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如今保存有全书,张溶的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因此间接地得以基本保存下来,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与同时代同地区的县志相比较,无论是从篇幅来说,还是从质量来说,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都是一本质量非常高的志书。这本共有12卷的志书,艺文志就占了3卷,从卷数来说,占了全书的四分之一,从文字来说,差不多占了全书的一半,这充分说明当时的西宁文学创作,已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张溶开始担任西宁知县的康熙二十二年(1683),西宁还没有摆脱清初动乱的影响,人口稀少,经济瘫痪,文化落后。张溶克服种种困难,很快让西宁的经济、社会步上了正轨。在有清一代的知县中,张溶任上进行的基础建设是最多的,他捐献给西宁的俸金和稻谷也是最多的。但对于这样一位贤能的知县,对于这位知县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又有多少了解呢?

书前3万多字的张溶知县事迹综述文章

无需否认,研究、宣传郁南历史上勤政为民的官员,颂扬为郁南历史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是严重滞后的。虽然相关部门一直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前年开始,才启动本县旧志的整理工作。但旧志整理只是这方面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因此,希望郁南的文史工作者和文史爱好者能积极投身到这一有意义的工作中去,为挖掘、整理、宣传郁南历史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点校注译张溶的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的同时,我还被两位为西宁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清初人物深深打动,一位是清初“岭南三大家”之首的屈大均,一位是爱民如子的西宁县知县王钺。

屈大均,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康熙二十六年的《西宁县志》初稿编成后,张溶请他到西宁,为该志进行校订。其间,屈大均积极参与文昌阁、山响亭、龙井亭建成后的唱和活动,为知县张溶的《泷西事略》作跋,为西宁社学选编《童子雅歌》,并广泛调查郁南风物,在他的《广东新语》里有介绍。

王钺,字仲威,初号左庵,后取无心任运意,更号任庵,山东诸城县(今山东省诸城市)人。康熙八年(1669)至十四年(1675)担任西宁县知县,为西宁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如任内改文昌桥为风雨桥,创立建隆墟(都城墟),修建文昌阁(未成),写信劝说梧镇帅班际盛坚守梧州水口,确保西宁、肇庆、省城的安全。禁革陋规,杖毙勒索民脂民膏的衙役面谒平南王,请求撤去炭商为冤案申雪离任时捐金交绅士出贷,按月收利,以备地方不时之需续修县志,撰述不辍。

为缅怀先贤,保护历史,本书以附录形式,对没有收入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的屈大均有关西宁的诗词进行汇辑,并作详细的注释。汇辑、校注王钺研究的有关资料,并对其《粤游日记》《星余笔记》两本专著进行标点、校勘、注释。希望有志于研究西宁历史文化的人可以对屈大均、王钺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人点校注译的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附录

万历二十年和康熙六年《西宁县志》,我在点校注译后的《后记》中,都以3首五言律诗结束。本书也按惯例以3首五言律诗结束本后记,以表达我对张溶知县的无限崇敬。诗曰

其一

僻邑贤侯宰,风骚领古今。

翁山新志校,龙井众公吟。

捐俸修文阁,焚香鼓素琴。

乘残神韵在,笺译我倾心。

其二

大梁张进士,沥血宰西宁。

宴集文昌阁,诗吟山响亭。

白鹇堂畔养,绿绮署中听。

风雅持当代,循良写汗青。

其三

一水带山城,归帆去棹轻。

仁心膏雨沐,雅韵沃霖倾。

黉外通云路,花中写逸情。

常平仓谷满,长念我侯名。

                                          宋德云

                                         20224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