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宗棠呀,很早就已经很厉害了

 子玉史院 2023-04-21 发布于陕西
 / 子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纵观左宗棠的职业生涯,他后来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并最终封侯拜相,密码就是他很早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并在愿力的支撑下度过了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低谷期。

说实话,人的价值观在二十岁就已经基本定型,三十五岁左右职业生涯也能差不多看到头,可是左宗棠的事业是从四十岁才开始起步的,而且直接就以布衣的身份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

看似是偶然事件,其实也是必然。

据《左宗棠年谱》记载,左宗棠在八岁那年就已经神交古人,与书本为窗口“贪婪”地吸吮着古人的智慧。

对,就是神交古人。

可别将这视为少年轻狂的行为,因为左宗棠将每一天都活成了知行合一的模式,那种成长,简直就是一日千里。

其实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那些现在混得好的人,他们其实不是突然厉害的,而是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学问、财富的强烈欲望,在欲望的指引下他们早就在做着相关的准备。

后来拿到结果,也只不过是条件成熟之后的必然。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左宗棠不管是学问还是气场上的积累都已经足以让他生出睥睨天下的心:

“这天下的事呀,其实也没什么难度。”

听着是很狂,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左宗棠确实有这个能力。只能说,基础打得相当结实。

这种学问和气场的双向积累给他带来了两大好处:前期科举的顺利;结交了各路大佬,直接助力了他将来的事业

先说科举——

十四岁那年,左宗棠参加湘阴县的童子试,喜提全县第一名的成绩;二十岁那年,一举拿下举人。

虽然在向进士冲锋时一直不顺利,并最终折戟沉沙,但那也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左宗棠的学问不够深。

再说人脉——

十七岁那年,贺长龄和贺熙龄兄弟见到左宗棠后惊为天人,直接就将其收为学生;二十一岁在京师参加考试时,左宗棠认识了胡林翼,双方引为知己;二十五岁时,左宗棠因为偶然机会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两人成为了忘年交,还结为了儿女亲家;林则徐更绝,直接从贵州跑到长沙专程去约左宗棠聊天。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左宗棠没有前期的积累,谁会和他这个落魄举人做朋友?

朋友的本质其实就是交换,资源、利益、认知等的交换,而学识、认知正是左宗棠的资本。

▲林则徐也是左宗棠的粉丝

图源/剧照

请记住以上这些人,他们都不是左宗棠人生的过客,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左宗棠的人生,有出谋划策的,有带他上路的,有给他解决问题的。

做一个假设,即使左宗棠没有拿到进士这个头衔,他这一生也不会过得太差,毕竟他的朋友圈是那种豪华阵容级别的,别的不说,就湖南士林的代表人物两江总督陶澍这一面旗就够了。

但左宗棠在道光十八年(1838)冲击进士失败之后还是选择将自己调成了静音模式在耕读中继续精进。

又是一段积累的时光,在这个时间区间内,左宗棠通过实际教学与务农将务实的标签重重地标记在了自己的性格中。可以肯定的是,左宗棠在1838年到1852年这个时间区间内通过大量的实践,悟道了。

此时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了改变许多人命运轨迹的催化剂,包括左宗棠。

当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来到湖南之后,面对太平军的汹涌之势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贵东道员胡林翼给他出了个主意:

“你呀,最好还是挖一挖湖南民间的精英,这些人才是真正能做事的人。”

胡林翼的意思是让张亮基通过提拔民间精英来给湖南巡抚衙门进行换血。可以肯定,胡林翼的信中绝对提了左宗棠的名字。

咸丰二年(1852)十月,左宗棠正式出山,给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按下了启动键。

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机会,表面上看是熟人的推荐,实际上还是自我能力占主导作用。想想,如果没有精英特质,胡林翼会和他左宗棠做朋友,如果真没有两把刷子,胡林翼会推荐他?

人呀,不管走到哪一步,其实都得拿实力说话

让人意外的是,左宗棠以幕僚的身份先后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的手下干了八年,却始终是个编外人员,不拿一分钱工资,连合同都没签。

这就有点费解了。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将左宗棠的老朋友贺长龄请出来。左宗棠十八岁那年,当时是云贵总督的贺长龄曾当面点拨过左宗棠:

“你是大才,将来的地方小官你就不要考虑了,那样只会限制了你的发展。”

是的,贺长龄的潜台词是:左宗棠属于宰相之才,将来是要干大事的

可现实又是,左宗棠后来连入场券“进士”的头衔都没有拿到,冲击宰相职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左宗棠并没有因此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潜意识中,他依然认为自己是宰相之才。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左宗棠为什么不想和湖南巡抚衙门签订合同给自己打上幕僚的标签。

左宗棠的认知是,自己宁愿干封疆大吏的活,但绝对不会戴一顶不适合自己的帽子

在之后的八年之中,左宗棠以布衣身份操盘着湖南境内的一切大事,财务、军事、后勤,各个领域。江湖中都知道湖南巡抚有个很厉害的师爷,但却不领工资。

讲真,这样的事一般人还真干不出来,大多数人巴不得借着这个机会谋个一官半职呢。可左宗棠不想委屈自己。

咸丰十年(186069日,因为曾国藩等人的保举,咸丰皇帝授予左宗棠“四品京堂候补”的官衔,让他协助曾国藩打理湘军事务。

这个职务离左宗棠内心的距离依然很遥远。

于是,他就想通过自己直接带兵打仗以军功向拜相封侯的目标发起冲锋。具体操作步骤是:

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先创建一支军队,然后带着这支军队独立出去,继而亲上战场,建功立业

对,就是走诸葛亮路线。

六月底,在胡林翼的支持下左宗棠正式在长沙进行招兵,922日,他已经率领着招募到并进行了短暂训练的五千余名士兵投入了战场。

这就是所谓的楚军,他们的统帅是左宗棠。

为了严格执行自己的方案,左宗棠在这个过程中还拒绝了“督办四川军务”的头衔,因为他知道,四川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很难有大的作为。(这是胡林翼给左宗棠分析的)

这就是左宗棠的战略定力。

▲胡林翼算是左宗棠的贵人

图源/剧照

此后的岁月,左宗棠如蛟龙入海,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能量尽情释放,打了许多胜仗——

咸丰十年(1860112日,左宗棠抵达景德镇,随即投入对太平军的军事行动种,很快便收复了德兴、婺源两座城池;
接下来的十天之内,楚军三败太平军,歼灭太平军一万五千余人,而楚军只伤亡了六个人。绝对的奇迹;
咸丰十一年(1861423日,左宗棠以五千楚军在江西乐平大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所部五万余人。又是以少胜多;

......

事实证明,左宗棠这条路是走对了。在之后的岁月中,左宗棠的职业生涯基本上是按照自己当初设计好的方案稳步推进的:

以军功博取功名,最终实现封侯拜相的终极目标

怎么说呢,这都是他心中早就立下的“上等愿”作用的结果,是这个愿力,让他度过了低谷,熬过了无人问津的日子。

所以呀,志向、愿力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你立个稍微大点的目标,最差也能得个说得过去的结果。

同时,左宗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值得我们学习:工作上高配,生活上低配

勉之!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左宗棠是如何度过人生的低谷期的?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